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实验采用石蜡切片的方法,选择了萝卜(Raphanus sativus L.)的一个品种-北京白的可育系(B)和不育系(A)为材料,用席夫试剂和汞-溴酚蓝进行染色,观察了可育系花粉发育的各时期,并通过A、B两系的对照观察,对两系中多糖颗粒和蛋白质含量的比较,批出了A系花粉发育受阻的一点原因。根据实验结果,北京白败育的时期和原因为:1.花粉发育受阻于四分体时期和单核时期,四分体不正常或溶解,单核时期花粉溶解。2.花粉败育是由于绒毡层的异常发育,降低其应有的转运物质的功能,使花粉发育所必需的可溶性糖、蛋白质、酶、核酸等缺乏,导致花粉败育。  相似文献   

2.
对HPGMR农垦58A进行育性转换的稳定性研究,用扫描电镜观察其花粉外部形态。结果表明,长日诱导的值株及短日割蔸再生分蘖,在长日下均表现雄性不育,结实率分别为0.76%和0.00%;短日诱导及对照组植株雄性可育,结实率分别为40.59%和38.19%;长日诱导的花粉外形明显皱缩,不含内容物,属典败型花粉;而短日诱导的花粉除极少量皱折外,大多呈圆型而充实,内容物饱满。  相似文献   

3.
长日诱导不育HPGMR植株,随着花粉的发育,~(14)C葡萄糖同化产期分配到幼穗中的比率,从花粉单核早期的37.38%,不断下降到花粉成熟期的4.96%。反之,在短日诱导的可育植株中,则从花粉单核晚期的7.58%,增加到花粉充盈期的40.58%。可以认为,HPGMR花粉发育后期~(14)C-葡萄糖向幼穗运转的障碍和光合同化产物减少,是花粉败育的重要原因,它导致长日下典败花粉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采用植物花药染色体涂片方法和碘染色方法对BNS不育系、对应的转换系及与恢复系杂交F1的5个花粉发育时期(四分体期、单核早中期、单核晚期、二核期和花粉成熟期)的小孢子进行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BNS不育系四分体正常,花粉能进行第一次核分裂,在二核期及以后出现核消融和空孢,成熟期的不育花粉主要为染败和园败型,转换系可育花粉达50%以上,但典型不育系花药内也有1%左右的可育花粉.这些结果说明BNS属孢子体不育的花粉败育型,不育基因并非绝对控制不育发生.观察结果为BNS败育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败育现象和特征.  相似文献   

5.
游离UMP系RNase催化PNA水解反应特有的水解产物,两者呈正相关.常规品种紫壳的幼穗和叶片无论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还是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在不同温度(育性条件)下,游离UMP的含量都很接近,统计学检验表明均无显著差异.1356S和衡农S—2在两个育性敏感时期,在不同育性条件下叶片中游离UMP含量也无显著差异.但幼穗在育性敏感时期──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不育条件下游离UMP含量分别是可育条件下含量的3.20、2.99、3.12、3.23倍,极显著高于可育件下的含量,游离UMP含量的变化与RNase活力相吻合.两者的变化趋势-致.  相似文献   

6.
高温敏感不育水稻育性敏感时期游离UMP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离UMP系RNase催化PNA水解反应特有的水解产物,两呈正相关,常规品种紫壳的幼穗和叶片无论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还是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在不同温度(育性条件)下,游离UMP的含量都很接近,统计学检验表明均无显差异,1956S和衡农S-2在两个育性敏感对期,在不同育盐条件下叶片中游离UMP含量也无显差异,但幼穗在育性敏感时期——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不育条件下游离UMP含量分别是可育条件下含量的8.20、2.99、3.12、3.23倍,极显高于可育件下的含量,游离UMP含量的变化与RNase活力相吻合,两的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7.
利用碘化钾溶液鉴别花粉发育过程中的育性,这是过去在植物学中通常采用的方法。近年来,我国开展群众性的水稻“三系”的科研活动,对水稻雄性不育花粉育性的鉴定,也常用这种方法。所谓典败花粉,园败花粉、正常花粉等,就是根据花粉遇碘化钾后是否着色而定。在一定时间内,低世代的雄性不育材料,如果有着色花粉便淘汰了。  相似文献   

8.
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按文[3]的方法进行测定,本文以常规品种紫壳作对照,分别测定了紫壳、高温敏感核不育材料1356S、衡农S—2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不同育性条件下的叶片和幼穗花药的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两因素方差分析(F检验)及平均数的Dumcan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在育性敏感的2个时期,1356S和衡农S—2不育株幼穗花药的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极显著低于可育株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分别是可育株的44.0%、45.1%、35.8%、42.6%,不育株幼穗花药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严重不足,必将影响花粉的一系列生命活动,最终阻碍花粉的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9.
初步观察了12种小麦不同类型胞质不育系花药和花粉形态特,结果表明:由于细胞质类型不同,其不育系花药和花粉形态也表现出一定差异,不育系花药形态有短柱形,箭形,扁平形以及雄蕊退化和雄蕊心皮化多种情况,花粉形态异常,败育,有以典败为主,以圆败为主和典败圆败比例大致相等3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高温不育水稻育性敏感期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按文(3)的方法进行测定,本文以常规品种紫壳作对照,分别测定了宙,高温敏感核不育材料1356S,衡农S-2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不同育性条件下的叶片和幼穗花药的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两因素方差分析(F检验)及平均数的Dumcan多重比较。  相似文献   

11.
常规品种特青、叶片以及N-10S的叶片,30℃和23℃条件下的DNA含量经统计学检验表明,没有显著差异;但特青的幼穗中,30℃条件下的DNA含量均低于可育条件下的含量,其中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统计学检验表明不育条件下DNA含量显著低于可育条件下的DNA含量.  相似文献   

12.
温敏不育水稻1356S花粉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扫描电镜观察表明1356S不育花粉外形多凹陷成毡状或其它不规则形状,而可育花粉外形为圆球形。1356S不同育性花粉的亚显微结构观察比较显示可育花粉细胞质浓厚,细胞器丰富,在花粉充实期已开始形成大量的淀粉粒;而不育花粉在单核靠边期时就已停止发育,随后内质网,核糖体等细胞器解体,线粒体结构异常,细胞核核质解体。  相似文献   

13.
常规品种特青、叶片以及N-10S的叶片,30℃和23℃条件下的DNA含量经统计学检验表明,没有显差异;但特青的幼穗中,30℃条件下的DNA含量均低于可育条件下的含量,其中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统计学检验表明不育条件下DNA含量显低于可育条件下的DNA含量.  相似文献   

14.
光敏感核不育水稻,在长日诱导的不育花药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比短日诱导的可育花药为低;在花粉母细胞发育期和单核早期,不育花药中吲哚乙酸氧化酶总活性和比活性,均较可育花药高得多;单核晚期以后,酶活性仍以不育花药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弄清粳型亲籼系花粉育性和小穗育性的遗传规律,选育优良水稻品种.方法:3个杂交组合的亲本、杂种F1代和杂种F2代研究了待测粳型亲籼系花粉育性和小穗育性的遗传规律.结果:G2410亲籼并与籼稻的亲缘关系较远,是粳型亲籼系.粳型亲籼系花粉育性和小穗育性受多基因控制,在一个具体组合中,常受1-2个主基因和多个微效多基因控制,各主基因之间的遗传力大小常有不同,控制小穗育性的基因数比控制花粉育性的基因数更多.  相似文献   

16.
1973年,我们配合野败不育系的选育,对野败原始株及其衍生不育系的花粉败育过程进行了一些比较细胞学的观察,现将初步观察结果简要汇报于下。材料与方法材料计有:野败原始株;野败同群体的正常株;野败衍生不育系(野败×6044)×二九南一号的B_3F_1(以下简称野败二九南B_3F_1);回交父本二九南一号。  相似文献   

17.
测定分析了泰州地区荷花、山茶花、油菜花3种花粉的水分、灰分、蛋白质、粗脂肪、总糖、氨基酸、维生素C的含量。结果表明其中荷花花粉水分、灰分、粗脂肪和氨基酸总量最高;山茶花花粉维生素C含量最高;油菜花花粉水分含量最低,蛋白质、总糖含量最高。测定结果为花粉产品的市场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短光敏核不育水稻种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水稻短光敏不育材料是与农垦58S等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光温敏育性反应特性相反的光温敏核不育水稻新类型,具有短光低温诱导不育、长光高温诱导可育的育性特性,对水稻短光敏核不育品系宜DSl的育性表现、农艺性状、利用前景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以HPGMR农垦58S和对照品种常规晚粳农垦58为材料,用不光同周期(LD和SD)进行处理,对叶片进行了DSC分析。结果表明:在育性转换对光周期敏感之前的第一次枝梗原始体形成期,农垦58S叶片内存在一团特异的热敏物质(体内变性温度60—80℃)与常规农垦58有着明显的区别。在LD下的第一个光周期后,这团热敏物质消失,推测叶片细胞膜性质可能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湖北光敏核不育水稻(Hubei Photoperiod Sensitive Genio Male—Sterile Rice i·e·HPGMR)农垦58A和常规品种农垦58为材料,在人工控制的长,短日照条件下,用DuPont9900型差示扫描量热计测取了不同发育时期花药的DSC谱。结果表明:可育花药的DSC谱上的低温吸热峰面积随发育呈现周期性变化;不育花药在单核中期以前与可育花药差别不大,而在单核中期以后的DSC谱上的低温吸热峰面积明显小于可育花药,且不呈现周期性变化,而逐渐减小到接近对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