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游泳运动员在冬训期间运动量很大,每个运动员一次大运动量训练课要游二万四千米,由于动作重复,特别是肩部、肱三头肌、肱二头肌、三角肌、斜方肌等肌群容易疲劳、僵硬,长此下去,造成局部肌肉劳损,甚至肌肉损伤,停止训练。为使运动员能系统的训练,不因疲劳而停止训练课,我们在冬训期间,采用蜡疗法治疗60例。经340人次的治疗,初步达到了消除局部疲劳、缓解僵硬的肌肉的作用。为什么采用蜡疗法? 蜡具有良好的热作用。由于石蜡具有良好的热容量,极低的  相似文献   

2.
王丹 《游泳》2007,(3):46-48
游泳是主要通过上肢运动作为推动力的一种运动。如蝶泳、仰泳、自由泳主要是通过上肢的划水向前游动的。因此,肩关节的损伤成为大部分游泳运动员常见的伤病。损伤对游泳运动训练和比赛造成很大威胁。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肩关节损伤有的认为高达47.7%,有的认为高达66%,且多为训练年限在6-9年的健将级以上运动员。因此,搞好医务监督,掌握游泳运动员肩关节损伤的规律,探索与究其发病原因和症状以及有效防治方法很有必要,可以使教练员、运动员改进训练方法,预防和减少肩关节损伤,提高训练水平,创造出更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3.
现代游泳训练的负荷量对游泳运动员的肌肉器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训练不得法,会导致运动员身体一些不同部位出现病理现象(创伤),使运动员划水的肌肉力量降低。甚至妨碍游泳运动员参加比赛。根据游泳运动员创伤的起因,可分为两类:  相似文献   

4.
游泳运动是人体在水环境中进行的。水的特性(浮力——人体在水中产生的浮力——比人体比重稍低,水的阻力比空气阻力大得多,散热快,没有供人体进行正常呼吸的条件,能见度低,听力也受到很大的影响等等)对在水中运动的人体有很大的影响。这里起主要作用的是:人对水的感觉和水流体力学与人体运动的关系。然而,人类却长期生活在陆地上,从心理活动、身体结构到生理机能,都已经十分习惯了陆地环境。因此,我们不得不注重对“水感”和流线型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在进行拉伸时,运动员必须保证拉伸的合理限度,避免过于疼痛每次拉伸应该保持三十秒左右,吸气时拉伸,吐气时放松回至原位整套热身活动应该持续十五分钟左在正式游泳iJ}l练之前,除进行大多数常规的热身方式外,还要融合一些特定的拉伸活动,以满足个体需要瑞士球就是一种进行拉伸练习的有效器材)瑞士球有不同的尺寸,在购买之前应咨询相关专家,弄清楚什么尺寸的球是适合自己的。一般来说,坐在瑞士球上面时,以大腿和小腿保持垂直,且臀部不低于膝盖为宜  相似文献   

6.
编者前言:2009年初,由广州市游泳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陈德胜牵头的课题组,完成了广州市体育局自然科学类体育科研课题“广州市游泳现状调查和发展对策研究”。该课题由广州市体育科学研究所资助,课题编号:070803,课题组由刘幼琼、黄建新、吴民春、陈武山、李挚、朱达奇、程龙、迟爱光等同志组成。该课题成果分6部分,本刊本期刊登的是由迟爱光老师执笔完成的课题第3.5部分。  相似文献   

7.
为了运动员运动竞技水平的提高,我们往往更多地热心于研究科学合理的运动训练,而较少关心和注意运动员的营养和饮食问题。然而,运动员的饮食以及营养摄取是与合理安排训练计划同等重要的问题。由于游泳运动项目本身的特点,使运动员在从事训练和比赛  相似文献   

8.
论游泳运动员的水感和流线型──兼谈游泳运动员的选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水感和流线型是游泳运动员选材的重要条件进行了论述。提出水感包括:心理水感;控制水的能力及对水的感觉;本体水感三个方面。流线型好的运动员应具备肩宽、骨盆窄和身材高三个条件。  相似文献   

9.
一、外耳道炎游泳运动员耳内的常见疒或叫作外耳道炎会使许多运动员丧失前途。然而,这种疒并不一定都会使游泳竞技者离开游坛。耳内过份潮湿会引起外耳道炎并加剧恶化。耳内一旦有这种潮湿,耳上皮细胞就象手上皮细胞一样,开始蜕变。这种潮湿使外耳道充满了碎屑物,从而加速耳细胞的蜕变。这样,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和研究人体必需的七大营养素对游泳运动员的影响,揭示出合理的营养和饮食可帮助游泳运动员提高和恢复竞技水平,便于更适合从事游泳项目。  相似文献   

11.
问题的提出: 所有的竞赛项目,运动员出线出成绩的年龄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因而,科学地掌握并运用运动员出成绩年龄的规律,无疑对于制定游泳训练多年规划,迅速提高运动水平,有着重大的意义。 许多年来,国内外游泳界流传着一种似是实非的理论:世界优秀游泳运动员的年龄年轻化了,世界纪录创造者和奥运会金牌获得者的年龄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12.
世界游泳技术水平飞速发展,游泳纪录不断刷新。有许多年轻的运动员创造了优异成绩。例如:澳大利亚女运动员古尔德,福特·米歇尔,特雷西,威克姆;东德的恩德尔,克拉克;苏联的波格姆诺娃,卡丘希捷;美国的考尔金斯;新加坡的孙宝玲以及我国的张志欣、严冬、赵静等运动员。她们创造优异成绩时年仅13—15岁。由于游泳项目出成绩早,所以对运动员的选拔,对早期判断他(她)们的发展前途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从历史的观点看,选材问题正处在形成和进一步研究阶段。许多国家正在进行这方面的科学探索。东德在这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众所周知,美国运动员马克·施皮茨8—9岁就表现出很高的运动水平,在廿一届奥运会上一鸣惊人,夺得了七枚金质奖章,创世界纪录。然而伯顿的才能直到  相似文献   

13.
作者对参加第26届奥运会选拔赛的我国364名游泳运动员进行了腰部损伤调查,然后对存在腰部各种症状的147名运动员进一步做了腰部损伤的体征或医学影像学(X线摄影或CT)检查,以确定损伤的种类及损伤程度。结果发现:(1)在调查的364名游泳运动员中,发病率达27.47%;(2)损伤原因:腰背肌力量不足(32例),腰部在运动中欠协调(25例),运动量或强度安排不当(24例),准备活动或放松活动不重视(16例),  相似文献   

14.
《游泳》1998,(3)
游泳运动员的选材游泳运动员的科学选材,是我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攀登世界体育高峰的一项重要措施。只有优选好苗子,才能保证高水平游泳运动员的成材率。选材可分为:预选;初选;选专业运动员。选材的内容包括:1、遗传因素;2、人体形态;3、身体机能;4、身体素...  相似文献   

15.
有氧和无氧训练的基本原理,已成为普通的知识。休息时间短,未完全恢复的超长距离训练能发展有氧代谢能力;未充分恢复的间歇训练和重复训练,既能发展有氧代谢能力,又能发展无氧代谢能力;间歇时达到完全恢复的短距离快冲训练能发展三磷酸腺苷(ATP)和磷酸肌酸(CP)系统的供能能力。下图用楼台式的形式表示出训练方法的结构。它包括长距离有氧基础训练,有氧代谢或无氧代谢的间歇训练和重复训练以及发展ATP和CP供能能力的快冲训练。现代科学研究,把这三方面的训练扩大成了五个: 1、最大吸氧量VO_2max的训练或大量划水动作的训练。它能发展耗氧能力。训练方  相似文献   

16.
选材指标的评价与应用一名理想的优秀游泳运动员应该具有哪些特定的素质或特定“潜能”呢?根据教练员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和优秀游泳运动员测试的结果表明,一名理想的游泳运动员应该是: 身材较高、手臂腿部较长、肩宽髋窄,躯干形态趋向三角形,踝围较细、臀部上提,机能水平较高,意志顽强,心理稳定。根据这些要求,我们应该选用哪些指标来加以评价呢?而这些指标又是如何运用呢?下面我们就加以具体说明。 1.身高: 近年来世界优秀游泳运动员身材日趋大型化,例如1976年廿一届奥运会男子游泳运动员平均身高为181.9厘米,但是到了1982  相似文献   

17.
游泳是一项周期性的水上运动,它与陆上运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它是在水的环境中进行的。因而游泳运动员的选材又有特殊的重要条件——水感。在以往的游泳运动员选材中,人们只注重挑选那些形态、机能和素质好的少儿从事游泳训练,而忽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即水感。中国游泳队总教练陈运鹏曾指出:“水感是游泳运动员的生命”。我国著名游泳运动员杨文意、庄泳、钱红和林莉等人,都具有良好的水感。实践证明,具备良好水感的少儿游泳运动员经过多年系  相似文献   

18.
庾晋  周洁 《游泳》2001,(1):35-36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 ,大多数泳池的顾客不知道泳池可能有传染病。他们只知道好玩 ,从未考虑过池水有可能危害健康。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就泳池的卫生问题作一些介绍 ,以提请大家注意。可能传染的疾病据报载 ,1983年沈阳市因泳池污染 ,致使15700人患流行性出血结膜炎。1984年杭州市也因同样原因 ,使1602人患此病。这只是两起大规模的健康事件 ,小问题就不知道有多少了。据介绍 ,容易通过游泳池水传染的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是腺病毒感染疾病。主要有流行性咽炎、流行性出血结膜炎 (即红眼病 )等。这类病毒传播速度极快 ,且在潜…  相似文献   

19.
游泳是一项很好的运动。学会了游泳,既可强健身体,也能为生产、国防服务。我国的江河湖海很多,利用这些天然水域,开展游泳运动,对于增强人民体质,尤其是提高广大青少年的体质,有着重要的意义。游泳固然是一项良好的运动项目,若对游泳卫生的知识注意不够,往往会发生一些意外,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游泳卫生包括游泳场所的卫生和游泳者个人卫生两方面。  相似文献   

20.
自海拔高度2240米的墨西哥城被选为第19届奥运会举办城市以来,运动专家对运动员山地训练问题极度关注。从那时以来,体育成为进行缺氧活动研究的重要领域。开始,专家们的兴趣局限在山地条件下的适应问题上,因为人们明白,吸入气氧分压大幅度下降不能不对运动员的工作能力,对其承受的运动负荷,以及对机体各重要系统产生影响。但是从山地研究和人为缺氧训练得到的实验结果,以及从1968年奥运会各项比赛成绩分析中,使人们对自然和人为缺氧训练的兴趣大大提高。人们把缺氧训练不单独看作是顺利参加在高原进行比赛的一项因素,更把它当作参加平原地区比赛,有效动员选手潜能,提高适应水平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