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文雍传     
周文雍同志是广州工人运动的优秀领导人之一,曾任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他参与了广州起义的领导工作,是起义行动委员会委员兼工人赤卫队总指挥.广州苏维埃政府成立之后,他任人民劳动委员和教育部长;在党内曾任广东省委委员,广州市委委员、市工委书记、组织部长.他牺牲时年仅二十三岁.深入发动群众,扎根于群众之中周文雍同志是广东省开平县宝顶村人,一九○五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他从小好学上进,成绩优异.一九二二年十七岁时,在亲友们的资助下,他考进了广州的省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机械科.省甲工是一间富有革命传统的学校,素有“红色甲工”的称誉.周文雍入学不久,就阅读了《新青年》、《向导》等革命书刊,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积极参加革命活动.一九二三年五月,他光荣地参加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由于他革命热情高,工作能力强,学习成绩好,入团后,就接替了前两届毕业学生中革命骨干所留下来的工作,担任了学校的团支部书记和学生会会长.从此,他一方面继续努力读书,贪婪地猎取知识;一方面按照上级团组织的指示,领导革命学生参加学校的革命斗争,同时又积极参加校外“新学生社”和广州学生联合会的各项活动,使“红色甲工”的革命作用进一步得到发挥.一九二五年,他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肩负着  相似文献   

2.
<正>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有一位被革命导师恩格斯称作“德国共产主义创始者”和“共产主义的理论家”的杰出人物,他就是德国早期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和空想共产主义的理论家——威廉·魏特林(1808——1871年)。这位裁缝工人于1835年走上了工人运动的舞台,1836年他成为在巴黎的德国工人革命组织“正义者同盟”的领导人,从此开始了他的工人活动家和革命理论的生涯。他的革命的理论创造活动主要集中在1838——1843年,在这期间,他写成了《现实的人类与理想的人类》(1838年)、《和谐与自由的保证》(1842年)《一个贫苦罪人的福音》(1843年)三部理论著作。其中他的代表作《和谐与自由的保证》一书,被马克思称为德国工人“史无前例光辉灿烂的处女作”和德国“无产阶级巨大的童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83页)在这部著作中,他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空想共产主义学说。  相似文献   

3.
董必武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一九二○年三月,他为了宣传革命思想,培养革命人才,克服重重困难,在当时反动军阀统治的武汉,创办了一所革命的学校——武汉中学。一九二○年秋,董必武、陈潭秋等同志组织了湖北共产主义小组,次年七月,董、陈又赴上海出席了党的“一大”。在这期间和以后几年,武汉中学一直是董必武、陈潭秋等同志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据点,董必武同志还亲自在武汉中学担任国文教员。武汉中学所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在后来“黄麻起义”、“鄂东南暴动”、以及建立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都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在我们纪念董必武同志创办武汉中学六十周年临近的日子里,我们缅怀董老在武汉中学的革命实践,分别走访了一些当年在这所学  相似文献   

4.
在中青报上读到《一位高三教师的“素质教育”之感》一,深有感触。再过两三年就要退休的他,最近却接连两次被学生在媒体上公开“弱劾”,因为上课“神侃”。就像一个导火索,刘守琪老师引起了武汉舆论对素质教育的激烈讨论。  相似文献   

5.
郭凯 《教育艺术》2001,(12):14-15
江城武汉 ,七月似火。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发表不久 ,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以其饱满的政治热情 ,冒着炎炎酷暑 ,率先投入到宣讲《讲话》的行列。这位老人就是今年已77岁的空军驻武汉某基地上马庄干休所的离休干部马国昌。他13岁就在冀中抗日前线参加了八路军 ,58岁离休后 ,又先后担任68所大专院校和机关的义务思想品德教授和顾问 ,倡导并组建了“老战士报告团” ,从此 ,他便一直奔波在大、中、小学。十几年来 ,他共为青少年作革命传统、理想信念报告1363场 ,听众达132万人 ,足迹遍及鄂、豫、陕等全国十余个省、市、自治区…  相似文献   

6.
一九一九年的五四运动,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的革命运动,也是我国现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一九一九年一月十八日在法国巴黎开始举行的“和平会议”,是一个帝国主义列强宰割战败国重新分割殖民地的分赃会议。武汉人民同全国人民一样,密切关注着这次会议的动态。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来,武汉人民就积极准备斗争。恽代英(中华大学中学部主任)、林育南(中华大学中学部高中应届毕业生)等同志立即号召全市人民起来纪念“五·七”国耻。  相似文献   

7.
关于“荒煤”这个笔名,作家自己曾谦逊地解释道:“取名荒煤,则是与原名光美谐音,另一方面,也是意味着,一块荒野中的煤石,尚未发光,但最后终于将燃烧起来。”荒煤出生于1913年的上海,祖籍是湖北襄阳。少时家境寒薄,体弱多病,这些养成了他内向寡言,喜欢沉思的性格。1927年,他只身到武汉求学。此时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以稚嫩而热情的诗篇赞颂革命。但大革命的很快失败,荒煤一下子跌  相似文献   

8.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朝前期著名杂剧、散曲作家马致远的散曲《〔越调〕天净沙·秋思》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最早见于元人周德清所著的《中原音韵》和元人无名氏所选辑的《梨园按试乐府新声》二书。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卒履历不能确考。少年时期追求功名,未能得志,曾在大都生活了二十几年,参加过元贞书会,是个很有影响的杂剧作家。据记载,他著有杂剧十五种,至今尚存《汉宫秋》、《青衫泪》等七种。马致远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中…  相似文献   

9.
茅盾     
茅盾原名沈德鸿,又名沈雁冰。一八九六年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乌镇,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巨大成就的革命作家。中学毕业后进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到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一九一七年开始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学生杂志》上发表翻译和介绍外国文学方面的文章,一九二○年参加《小说月报》的革新工作。一九二一年和郑振铎、叶圣陶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并负责主编《小说月报》。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许多文学论文,并翻译了不少外国进步作品。他早期的文学主张是“为人生”。  相似文献   

10.
柳青     
柳青,名原刘蕴华,一九一六年生,陕西省吴堡县人。早年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一九二八年高小念书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四年到西安入高中,开始写作。次年以饱满的革命热情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主编学生刊物《救亡线》和《学生呼声》。一九三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三七年主编《西北文化日报》副刊《战鼓》。三八年到延安,在西北文协工作,三九年跟着部队到后方打仗,曾写过一些反映八路军战士生活的短篇小说,集为《地雷》。一年后到地方工作,四二年参加了伟大的整风运动,学习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后,开始明确了文艺的工农兵方向。一九四三年到一九  相似文献   

11.
一、“永远的革命者”孙中山鲁迅为纪念孙中山逝世而写的《孙中山先生逝世一周年》一文(载1926年3月12日《国民新报》)中写道:“中山先生的一生历史具在,站出世间来就是革命,失败了还是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也没有满足过,没有安逸过,仍然继续着过向近于完全的革命工作。”“他是一个全体、永远的革命者。无论所做的那一件,全是革命。不管后人如何非难地的缺点,究极他的全部是革命。”就是在日本,孙中山毕生的同志宫崎滔天在谈到孙中山时,也认为:“他是身着自由、平等、博爱甲胄的革命化身、革命战士。”[1]我所尊敬的前辈竹…  相似文献   

12.
胡秋原自称为“忠实的马克思主义信徒”,他的文章还曾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之拥护”为副题①,曾着意从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批评的评价和研究,译作有《革命后十二年来之苏俄文学》②。《艺术社会学》③,著有《唯物史现艺术论》等。苏汉曾在组织上参加过左联,以写作为主业,也翻译过苏联的革命文艺作品和文艺理论,因此在某个特定的阶段,他们是属于左翼阵营的。本世纪30年代初,他们与左翼主流派也即马克思主义政治派就文艺的阶级性、文艺与政治的关系等问题发生争论,虽然争论之初他们依然有亲左翼的立场,但随着左翼主流派(马克思…  相似文献   

13.
荣明 《文教资料》2001,(3):27-29
康梁维新变法,冲击了中国封建专制的锁国政策。西方的民权、平等思想,逐渐为当时的知分子所接受和宣扬。谢无量也正在中国东南海滨活动。1898年他十四岁时在安徽芜湖及南京、上海读书,稍后参加编报,接受了西方传来的民主民权、平等自由思想。1889年12月他读到宣扬维新变法的《女学报》载:“男人与女人虽然形质不同,而为人之道则一也。” 当时高呼办女学、男女同校的声音很高,谢无量在《新青年》杂志撰文称赞康周薇办的“女学报”有革命精神。1901年他又撰文:“近世生物学家称,妇人之能力,所以终弱于男子者,盖由数…  相似文献   

14.
前些日子在武汉举办的某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上海某大学教授提出,大学生学习文学经典习惯了“代读”令人发愁。他专门说到《三国演义》,认为现在学生或通过影视剧,或通过《品三国》之类的读物,来代替阅读《三国演义》原著,看过原著的越来越少。此教授称,这种“代读”是肤浅的,是以远离原典、放弃文化思考为代价的。此论调得到了许多与会者的共鸣。  相似文献   

15.
美国著名作家埃德加·斯诺在他的长篇报告文学《西行漫记》中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长征誉为“地球上的红飘带”。就是这根“红飘带”,它飘向了陕北,飘到了北京,中国共产党最终赢得了中国革命的全面胜利,创建了新中国。这根“红飘带”的起点就在江西赣南。   赣南,一片灼热的红土地。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涌现出许多叱咤风云的革命英雄,流传着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也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革命传统。   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和《关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中都明确指出:“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  相似文献   

16.
董必武和张国恩都是武汉地区早期中国共产党组织的筹建者和主要负责人之一。两人在早年的学习和革命活动中形影不离,患难与共。辛亥革命前后,他们同上武昌文普通中学堂并参加日知会组织的革命活动,同时积极参加辛亥革命并加入“同盟会”,同东渡日本学法律并加入“中华革命党”,因反袁计划泄露而同时被捕入狱。五四运动之前,他们曾在武汉合办一家律师事务所,当时在社会上声誉很高,从而赢得了“硬笔头”和“灵舌头”的美称。建党前后,他们同主持湖北善后公会、同办武汉中学、同筹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同组武昌社会主义青年团等等。作为同乡和好友,董必武和张国恩在革命活动中互相支持和鼓励,即便是在随后的两次国共合作期间,也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抄录了柔石的狱中书信,信的署名不是柔石,也不是赵平福或赵平复,而是“赵少雄”。“赵少雄”是谁?课文没有注解。其实,“赵少雄”就是柔石,准确地说,是柔石此时的化名。陆方在《上海英烈传》第二卷里详细地讲述了这样一个细节:“1931年1月17日下午,柔石来到汉口路东方旅社31号房间,出席党内一部分同志反对王明的秘密集会。不幸,他和林育南,以及‘左联’作家胡也频、殷夫、冯铿等与会同志遭到租界巡捕房逮捕。被捕时,柔石化名赵少雄,声称是北新书局的编辑,他被巡捕押着去北新书局对证。”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朱自清的《绿》和陆蠡的《囚绿记》可谓两个描写“绿”的散文名篇。但因各自的创作宗旨与风格的迥异 ,而形成了作品的不同境界。从创作背景来看 ,朱自清的《绿》写于1924年2月 ,当时的朱自清虽富有正义感和爱国心 ,却未参加与工农相结合的革命 ,甚至对革命有些许的不理解 :“呀!黑夜里歧路万千 ,叫我怎么走好!”这就表明了他迷惘的情绪。在这种背景下 ,他试图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安宁的天地 ,于是将这种心情带到《绿》中。他将梅雨潭的“绿”同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杭州虎跑寺近旁的“绿壁”及西湖和秦淮河…  相似文献   

19.
《阿Q正传》中“革命”和“不准革命”两章,已被选入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其中“咸与维新”一语,一九七九年出版的课本是这样注释的: 意思是让绅士们都参加革新。语见《尚书·胤征》。这里用来反映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向反动势力妥协,地主官僚趁此投机“革命”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布朗基     
路易·奥古斯都·布朗基(1805—1881年)是法国近代无产阶级政治活动家。他早在上中学时,就参加了秘密革命团体烧炭党,反对王政复辟。他参加过法国1830年七月革命、1848年革命、1870年10月31日起义和1871年1月22日起义。积极参加和组织了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著名的秘密革命组织“人民之友社”、“家族社”和“四季社”。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