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练小川 《出版参考》2023,(6):18-20+17
在普通大众心目中,最著名的物理学家除了爱因斯坦,就是史蒂芬·霍金了,对于公众和大众媒体,霍金拥有文化偶像的地位。霍金之所以能够上升到文化偶像的高度,不是因为他的科研成就,而是归功于他的畅销图书《时间简史》。《时间简史》的出版有许多曲折和巧合,《时间简史》的营销有许多创意和争议。  相似文献   

2.
在普通大众心目中,最著名的物理学家除了爱因斯坦,就是史蒂芬·霍金了,对于公众和大众媒体,霍金拥有文化偶像的地位。霍金之所以能够上升到偶像的高度,不是因为他的科研成就,而是归功于他的畅销图书《时间简史》。《时间简史》的出版有许多曲折和巧合,《时间简史》的营销有许多创意和争议。  相似文献   

3.
练小川 《出版参考》2023,(5):25-27+24
在普通大众心目中,最著名的物理学家除了爱因斯坦,就是史蒂芬·霍金了,对于公众和大众媒体,霍金拥有文化偶像的地位。霍金之所以能够上升到偶像的高度,不是因为他的科研成就,而是归功于他的畅销图书《时间简史》。《时间简史》的出版有许多曲折和巧合,它的营销也有许多创意和争议。  相似文献   

4.
《大观周刊》2010,(42):52-53
他是世界上最优雅的设计师,他是好莱坞影星的最爱,他是世人谈辞如云的对象。他就是——乔治·阿玛尼(Giorgio Armani),一个被众人视为偶像的时尚设计大师,一个缔造了时装界神话的绅士。  相似文献   

5.
上上个世纪的老尼采,用《偶像的黄昏》把诸多偶像拉下神坛;历史的吊诡在于,他自己也变成了偶像。人们一直需要偶像,无论内心还是行动;只不过一百多年后,偶像不再象征牢不可破的神性准则和道德律令;偶像是用来追捧、欢呼、比较、超越的,当然,还有随时随地的唾弃和遗忘;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深入人心,加上大众传媒的造星特质,让偶像如同雨后  相似文献   

6.
炮兵突击     
40年前还没有偶像的说法,但按照现在的标准我是有偶像的。我的偶像就是我们松山炮校校长孙长明。其实不只是我,他是我们炮校学员共同的偶像。那是我当坦克兵的第二年,我当了炮长,到团里的训练队集训半年。我们的训练基地、靶场都在象牙山里,为了训练方便,就住在象牙山下的松山堡村。我们把这个培  相似文献   

7.
当下,社会上一些人群中的“精神滑坡”、“精神退化”及“精神错乱”是显而易见的,真善美与假恶丑混淆乃至颠倒,正义受到嘲弄,坏人坏事成为“偶像”,时常见到诸如此类的案例。比如说吧,当过几天明星,犯了事了,“出来”后或“重新出山”后倒成了香饽饽,成了所谓的“与众不同”、“有个性”、“酷”的代名词。最近,一位曾吸过几年毒的男演员带着他主演的自传性影片到南京举办首映式,就受到南京追星族的“更加狂热的追捧”。扬子晚报的报道说,“一位中学生模样的男生坦然地告诉记者,他是逃了学来见自己心仪已久的偶像的,本来他并…  相似文献   

8.
他是第一位被中国政府邀请、并到过中国次数最多的国际指挥家。当年长发不羁的偶像今已年近古稀了,在中国听众的眼中,作为音乐大使的小泽征尔正逐渐成为一种象征。  相似文献   

9.
鸿水 《青年记者》2006,(17):23-23
“美国偶像”的英全称为:“American Idol”,但“美国偶像”并不是自主开发的产品,它的前身来自英国的系列电视真人选秀栏目“流行偶像(Pop Idol)”,当年,美国福克斯电视台花费了近亿元美元购得版权。和“超级女声”一样,“美国偶像”也是在“流行偶像”的基础上进行的修改和加工。孰料,一经推出,收视率暴涨,最后连美国总统都要接见获奖的“美国偶像”。  相似文献   

10.
唐磊 《中国新闻周刊》2007,(39):80-80,82
在舒马赫离开后的巨大真空中,汉密尔顿填补了进来,从处子秀开始,他就不断吸引着所有人的眼球,从目前情况看,成为英国偶像不是汉密尔顿的终极位置,他被给予了更高的使命。[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老头有力量     
我要讲的,是一个著名的老头,他叫马中欣,六十多岁的年纪,环游世界若干圈,揭发过大众偶像三毛的生活真相,光着屁股在南极的冰天雪地里撒野。这份力量,一般人是不具备的。他精力旺盛,不是刚从某地来就是正准备去往某地,像是背后有狼在撵着,停不下来。  相似文献   

12.
西百 《新闻世界》2008,(4):26-27
高材生生活平庸,高中生当上老板 在北京崇文区汇文中学念高中时,全剑波、黎丽和万晓海3个人的关系非常好。全剑波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从小就在赞扬声中长大的他性格高傲;成绩平平的黎丽视全剑波为偶像,凡事都征求他的意见;万晓海学习成绩很差,是班里出了名的“草包”,但他为人幽默、讲义气。  相似文献   

13.
William Huang,一个平凡的华裔名字。他出生于中国香港,11岁来到美国,现为柏克莱加州大学土木工程系学生。他并没有出色的演艺技巧,却因为在电视节目“美国偶像”试音中弄拙成巧的表演而一举成名,成为新一代美国青少年的楷模。  相似文献   

14.
陈独秀,曾经是全中国的年轻人所崇拜的偶像,他所领导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为中国现代史的开端载入史册;毛泽东主席说他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赞誉他“创党有功”。  相似文献   

15.
佚名 《新闻世界》2007,(11):56-56
他们都是演员。那时他们第一次合作,分别饰演戏中的男女主角。那时,他已是好莱坞的大牌明星了,人们心中的偶像。而她,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用现在的话来说,她还是第一次“触电”。因为这部戏,他们两人天天聚在一起。她在他的面前,有时候喜笑颜开,显得那么的温柔娇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有些名人是人们心目中的偶像.有着一呼百应的作用。一位出版商有一批滞销书籍无人问津.他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主意。  相似文献   

17.
偶像和粉丝是娱乐时代的产物,其中最让人关注的是粉丝文化影响下的偶像经济。泛娱乐时代,粉丝文化和偶像经济畸形化发展,粉丝群体缺乏理性、过度消费、盲目追星,商业资本通过偶像经济掏空粉丝钱包和榨取偶像剩余价值。实现粉丝文化和偶像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多方努力,共同构建和维护粉丝文化和偶像经济的良好生态。  相似文献   

18.
迷恋HIP-HOP音乐的美国孩子有两种结局,一种成为艾米纳姆——布兰妮的新男友,他已经成为美国青少年的新偶像:另一种则是约翰·沃尔克·林德——他抛弃了优裕生活加入了塔利班,而导致他出走的直接原因就是他是个乐迷,而且是穆斯林说唱乐的乐迷  相似文献   

19.
他将篮球这项运动带入了神奇的王国,并因此成为全世界球迷们的偶像——  相似文献   

20.
洪卫林 《新闻记者》2003,(11):61-62
偶像崇拜有其合理性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偶像崇拜是处于青春期孩子普遍存在的、正常的、自然的现象。这个时期的孩子属第二断乳期,追求表面、追求至善至美,通过寻找偶像寄托自己的成人理想。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增加,他们会逐渐懂得选择最佳的、适合自己的偶像和生活。以笔者的一位好友为例,他小时候非常喜欢“小虎队”,可现在他一看到苏有朋和吴奇隆就感觉不屑一顾,这就是成长的结果。过去,人们往往把对偶像的崇拜压抑在心里,而现在的青少年往往喜欢公开表露出来,这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在《少年日报·We时代校园周刊》学生记者江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