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题从儿童视角的角度切入文本,来研究迟子建文学创作的独特方式。通过儿童视角来表现迟子建文学创作中童年母题的外在形式,表现作家的童心和对自然的热爱,使其文学作品在当今中国文坛上呈现出勃勃生机的灵动意蕴。  相似文献   

2.
论题从儿童视角的角度切入文本,来研究迟子建文学创作的独特方式。儿童视角表现迟子建文学创作中童年母题的外在形式,表现作家的童心和对自然的热爱,使其文学作品在当今中国文坛上呈现勃勃生机的灵动意蕴。  相似文献   

3.
迟子建和她的文学创作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独特的存在,尤其是她的中篇小说,集中了迟子建文学创作的精华。《福翩翩》不同于其他的中篇小说,是迟子建经历人生的积蓄、磨砺后的厚积薄发,显示了作家娴熟的驾驭能力和深刻的思想力,是迟子建小说创作的一个现实回归和突破,让我们看到了迟子建和她的创作的一次光荣绽放。  相似文献   

4.
迟子建成长于我国满—通古斯语族的核心区域大兴安岭,其小说在精神特质和艺术表达上都鲜明地体现出满—通古斯文化的印记.通过对迟子建文学创作特征的分析,总结出了满—通古斯语族书写的艺术风格,有利于解读迟子建小说中满—通古斯文化背后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5.
现代文学的新变和超越不仅是在价值理念、话语模式、审美理想之上,而且是具体到题材领域、创作方法和文体形式等方面进行突破和开创。而在题材领域的新创之中,童年母题的出现和兴起无疑是一个极富意味的现象。与家族母题、乡土母题、爱情母题相比,童年母题似乎显得比较冷清和平淡,但是若从纯粹的文学现象来讲,她与上述母题相比则更富新意和开创性价值。综观现代文学童年母题的创作,虽然若隐若现、浓淡不一,但却贯穿于现代文学发展的始终。在众多对童年母题进行过创作的作家中,萧红无疑是极具特色的一位,也是最为成功的一位。关于萧红创作和童年经验之间深刻的精神联系,不少研究者已经进行过一些探讨。本文力图将萧红的童年母题作品放在现代文学的整体格局中进行审视,以求更全面圆融地理解童年母题在萧红创作历程与整个女性文学书写史上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东北民俗文化是迟子建文学创作中难以分割的文化命脉。东北民俗文化的融入使迟子建的作品呈现出了鲜明的东北特色和民族特征,同时也增强了她作品的思想深度和历史纵深感。迟子建用三十余年的创作,塑造了一个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民间风俗世界,斑斓丰富的民俗文化是她永葆创作活力的秘密所在。多重民俗叙述视角的选取可以看出迟子建的民族文化情结和叙事冲动。迟子建小说创作呈现出的民俗化倾向,直接体现出了她对东北这片土地的深切观照。  相似文献   

7.
“北极村”是迟子建文学创作的生命原点,以其为中心的叙事与方法构成了其独特的文学风格,也使迟子建在“各领风骚三五年”的当代文坛上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奠定了其在当代中国乃至世界文坛的地位。正是迟子建坚持用文化人类学的视野给全球化时代焦躁疲惫的心灵创造了一个“精神的家园”——北极村。执着甚至执拗地坚守。她把许许多多文学的根系深深植于中国文化的厚土,使她笔下的人物不再是一时一地之人,也使她创造的文学走出一个民族,走入“人类”文学的殿堂。  相似文献   

8.
苏雪林是一位"以一颗单纯而真挚的‘童心’""编造美丽谎言"的儿童文学家.她以自然母题、母爱情愫、童年题材、儿童视角、童心状态、女性温婉书写的散文,讴歌母爱、礼赞自然、亲近动物、崇拜儿童.苏雪林的散文创作,不仅对于台湾地区儿童文学创作具有开拓意义,而且对成长中的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自然”叙事是迟予建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母题,文章从阐述“自然”在迟予建小说创作中的艺术体现以及迟子建的自然观入手,深入探讨迟子建小说创作中对于灰暗现实的超越以及在超越过程中所体现的文学观念、文体风格和美学追求,进而触及迟子建小说叙事的诗学内核。  相似文献   

10.
迟子建在创作中始终与民间生活坚持着不懈的心灵对话,而民间固有的生命力和民间化的复杂性根底激活了她的艺术想象。使其能够立足于“现实的民间”,用生命的体验和化想象营造出一个意境幽远、富有诗意的“学的民间”,真切地呈现出了民间的世俗性与精神性对于小说创作所共同具有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迟子建小说的想象艺术中,有关童年与历史记忆的书写是其中重要的组成。作家通过对视角择取、意象营造等记忆呈现方式的技术化处理,展现出的不仅是那个独特时代环境下带有鲜明地域和化印记的人类最为生动鲜活的生存场景,同时更多展露出的则是作家对于现实社会的凝重思索和对人性温情的热切渴望。  相似文献   

12.
在迟子建的小说中,温情往往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其中短篇小说中一以贯之,然而这种"温情"的叙述在对人情的书写、对自然的关注中也流露出难以掩饰的感伤。与此同时,在这种"温情"与感伤中竭力构络着和谐的世界。  相似文献   

13.
迟子建一直是中国当代文坛的独特存在。读迟子建的小说,总有一种胶着纠结的氛围萦绕:善与恶相互交融,苦难与温情彼此互融,相互融合中构成迟子建的独特艺术世界。然而她的这份独特与其独特的地域文化滋养密不可分,其中亲近大自然的童年生活,围炉夜话中的神话传说皆为滋养迟子建小说的地域因素。  相似文献   

14.
韩少功的小说创作虽然形式与风格多变,但拷问灵魂一直是其创作的主题。文章就从创作方法、人物塑造以及叙事策略等三个方面分析其小说主题的深化演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迟子建是中国当代文学视野中有独特价值和魅力的作家,她的作品吸引了众多的读者关注和评论者的研究。从小说研究、散文研究、与其它作家的比较研究和综合研究等方面,对迟子建的创作研究情况、特点和不足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对比曾经辉煌过的中国动画片、家喻户晓的迪斯尼动画片,作为大众文化的官崎骏动画片,因为使用了很多文学手段,尤其是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文学手段而达到其他同类主题作品所达不到的深度并独具魅力。以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为观照,可以发现,官崎骏动画系列的主题、文学手段、创作理念、美学主张等方面的独创性是它成功的原因,它的道德价值取向则对全世界动画艺术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观念发生剧烈冲突的年代,作家的关注视角多指向当下的时代主流,《铁木前传》的问世丰富了那个年代的文学谱系,展示新颖的文学主题:在乡间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每个人都有其自身独有的生活形态,无论是坚持时代的所谓正确方向,还是任性落后,都有其生活的土壤和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俄狄浦斯王》、《儿子与情人》和《海边的卡夫卡》这三部作品是俄狄浦斯母题在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的典型范式的演变,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色。从人的成长角度对俄狄浦斯故事及其现代嬗变进行探索,思考人类的成长必须建立在对父辈和母辈的超越之中,杀父、娶母、流亡就是文学作品表现人成长所经历的三次蜕皮式质的飞跃,俄狄浦斯母题在后工业社会背景下促使我们思考人类的成长和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