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本解读 《水乡歌》是苏教版语文第三册中的一首诗歌。它歌颂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诗歌朗朗上口,学生十分喜爱,不少学生可能在课前就已经能熟练背诵了,可是学生对水乡风土人情缺乏认识,缺少生活体验。  相似文献   

2.
《水乡歌》是一首极富生活气息的儿童诗,它以优美的语方,活泼的节奏,展示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美妙画卷。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感悟水乡之美,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为突破这个重点,可从下面几点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3.
新编高中语第三册编入了一个单元的古诗,包括《诗经三首》《离骚》《孔雀东南飞》等。编精心为古诗加了注释,以便学生诵读。但其中有些注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4.
新编高中语第三册选了李商隐的《绵瑟》,诗题是取诗篇首二字而成,是一首无题诗,也可以说是一首古代的朦胧诗。这首诗的多义性令人无所适从,但她的美令人迷惑,却又不能割舍。  相似文献   

5.
《水乡歌》是一首极富生活气息的儿童诗,它以优美的语言,活泼的节奏,展示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美妙画卷。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感悟水乡之美、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为突破这个重点,可从下面几点进行尝试:一、巧用资源,初步感知水乡的美丽景色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水乡,走近水乡,初步感知水乡的美丽景色。1.仔细观察课文插图,借助插图了解水乡。2.播放水乡的音像资料,真实感知水乡。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向学生展示“小桥流水,白帆点点,歌声满船”的水乡美景,直观地唤起学生对水乡的向往,缩短学生在感官上和水乡之间的距离,走近水…  相似文献   

6.
仇艳 《教育艺术》2010,(1):47-48
初读《水乡歌》这篇课文。就很喜欢,这是一首江南小诗.清新活泼,如诗如画。仿佛梦里的水乡就在眼前。《水乡歌》是鄂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6课。本文是一首诗歌.歌颂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诗歌抓住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点,给读者勾勒出一幅鲜明、形象的水乡风光图。篇末点睛之笔又使人如闻劳动的愉快歌声.感受到生活的幸福、美好。课文比较简单.但要让学生较好地理解、感悟课文的内容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相似文献   

7.
李汉荣的散文《山中访友》是一首清新的诗,一支悠扬的歌,让人不忍释手,回味无穷。对于这样一篇美文,我采用的也是美文美教的方法,课堂上安排了美文听读、美文美读、美文研读三个环节。当教学接近尾声时,一个学生的提问再次把课堂讨论气氛推向高潮。  相似文献   

8.
《秋天的画》(浙教版第三册)是一篇意蕴丰富的文章,在内容的理解上并没有太大的难度,而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则成为这节课的重点所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依据这一理念,本设计试图通过画画、朗读、闻花香等多种不同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切身感受到“美”的存在。另外,在课堂上开设小小挑战赛,旨在鼓励学生个体及小组间开展良性的竞争,提高合作伙伴间的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9.
教材整个单元的各个板块均贯穿了“爱我中华,清白做人”这一主题思想。“导读”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揭示主题,《桂林山水》、《林海》景美,也美,通过对“桂林山水甲天下”和林海独特风光的描写达到赞美祖国锦绣河山之壮美的目的。《古诗三首》通过梅、竹、石灰三种事物反映出不同凡俗、坚毅的品格和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让学生感悟怎样做人,怎样对待生活。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教学》2001,(5):25-25
阅读第一单元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 (张允文 )“挑战者”号追思 (郝铭鉴 )谁是最可爱的人 (魏巍 )种树“种到”联合国 (李广华、孙亚辉 ) 第二单元  阿长与《山海径》 (鲁迅 )驿路梨花 (彭荆风 )一面 (阿累 )我的信念 (玛丽·居里 )吾家有女初长成 (程乃珊 ) 第三单元  荔枝蜜 (杨朔 )猫 (郑振铎 )斑羚飞渡 (沈石溪 )心中的鹰 (唐敏 )鹤群翔空 (江口涣 ) 第四单元  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静夜现代诗三首:纸船——寄母亲 (冰心 )、我是一条小河 (冯至 )、色彩 (闻一多 )*…  相似文献   

11.
《水乡歌》是苏教版语文第三册中的一首诗歌。描写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诗歌朗朗上口,学生十分喜爱,不少学生可能在课前就已经能熟练背诵,可是学生对水乡风景人情缺乏认识,缺少生活体验。为此,在设计教学时,教师应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目标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上。  相似文献   

12.
胡莹 《教育文汇》2004,(6):37-37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加大了儿歌韵文的比重。实践证明,大量儿歌韵文的熏陶,有节奏感的语感积累,极富韵味的语言启迪,对孩子语文素养的培育有极大的作用。《水乡歌》恰恰就是一首琅琅上口的儿歌,也很适合孩子们进行创编。因此,我试图通过《水乡歌》一课的教学来激活学生思维,打开学生创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水乡歌》是一首儿童诗,诗歌以浅显的语言歌咏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抒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全诗分三节,分别写了水乡的水多、船多、歌多。每小节都采用问答的形式:回环复沓,朗朗上口,是一篇语言训练的好材料。一、音乐渲染,引入诗歌情境在学习  相似文献   

14.
《对歌》是鄂教版小学音乐第2册第二单元的一首歌曲。这首河北民歌由两个工整乐句加重复补充乐句构成,第一乐句以 XX XX 的节奏和重复的乐汇开始,在较高的音调中进行,表现了对歌“呼”的特征;第二乐句以歌曲开始的三个基本音6、5、3组成音调,使问与答相呼应,体现了对歌的风格、特点。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对歌》的演唱形式,在学唱歌词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创编歌词,学会对歌,我分别在一年级两个班尝试了不同的教法,收到了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一、教材说明六年制第三册17课《北京》 ,全文分五个自然段 ,紧紧围绕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来写。第一段开篇点题 :“……是一座美丽的城市。”第二段写天安门美 ;第三段写市容美 ;第四段写风景美 ;第五段用“北京真美啊!”的赞叹句子扣题结尾。本课是一类课文 ,分三课时完成。一课时初读课文。通过指导学生“目视双行”正确地读到“目视汉字”正确、流利地读 ,训练学生独立识字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习惯 ;二课时讲读课文 ,通过抓关键词句的理解 ,抓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训练 ,使学生体会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激发学生热爱…  相似文献   

16.
张秀娟 《考试周刊》2013,(20):50-51
<正>设计理念:《水乡歌》是一篇优美的诗歌。诗歌歌颂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全诗共三节,字数相等,句句押韵,富有鲜明的节奏感与和谐的韵律美。诗歌抓住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点,勾勒出一幅鲜明形象、秀美的水乡风光图。那么,对这样一首优美的儿童诗,该如何教学呢?我认为,应该关注这样两点:首先可以播放一些有关水乡的专题片,让孩子对于  相似文献   

17.
教材简析:苏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水乡歌》是一首诗歌。诗歌抓住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点,给读者勾勒出一幅鲜明、形象、秀丽的水乡风光图, 使人感受到水乡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美好的生活,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8.
新版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第12课《词七首》选了李煜的《虞美人》一词,其中有关“只是朱颜改”一句,课文下面作了这样的注释:“只是宫女们都老了。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我们认为这一注解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9.
李军 《青海教育》2005,(6):25-25
《斑羚飞渡》是初语第三册中的一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好章,在教学中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共鸣,容易使他们的情感得以升华,心灵得以陶冶,收到极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之如此呢?  相似文献   

20.
李荣军 《现代语文》2006,(1):125-125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雨霖铃》中有这样一句:“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教材将“经年”注释为“一年”,笔者认为这种解释不妥,原因有二:一、林申请的《宋词三百首词典》将“经年”注释为“年复一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