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肥张女士来信问:我的孩子成绩不好,我有时候打他,有时候骂他,久而久之,这孩子就越来越怕我,但他还是不喜欢学习,请问怎样才能让孩子喜欢学习呢? 答:首先,你教育孩子的方法不得当,不是打就是骂,自然他会怕你;其次,是孩子自身的原因。你不妨参考下面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2.
一天早晨 ,笔者正组织孩子的晨间活动 ,忽然从外面传来吵架的声音 :“你好凶啊 ,竟敢打我的孩子 ,你看 ,你把他的手都抓破了。”还对自己的孩子心疼地说 :“他打你 ,你为哈不打他呢 ,你没长手吗?”笔者出去一看 ,原来是幼儿A和B的家长正在为孩子的事争吵 ,他们吵得脸红脖子粗 ,谁也不让谁。到底为什么呢?询问原因才知是两个孩子玩耍时发生了点小矛盾 ,幼儿A的家长认定自己的宝贝吃了大亏 ,于是趁送孩子之际向打了他儿子的小朋友问罪 ,并告诫自己的孩子 :“以后你少跟他玩 ,免得吃亏。”孩子间发生了矛盾,成人应该究竟怎样处理呢?对此…  相似文献   

3.
巧劲的运用     
常听一些家长抱怨,说现在的孩子太难教育了,软硬不吃.打不得骂不得,你说他一句,他有十句在后面等着你.我当老师十年,也碰到过很多不好教育的孩子,在和他们"斗智斗勇"的日子里,我渐渐摸索出一些经验.我发现,"制服"这些棘手孩子,要用巧劲,不要用狠劲.先找到他身上的一个闪光点,然后利用这个闪光点让他尝到成功的滋味,然后再"乘胜追击"一举拿下.  相似文献   

4.
学习教育的艺术强调共情。婴儿从一开始就有共情的表现——别的宝宝哭了,他也哭,你对他笑,他也对你笑。如何让孩子学会感受别人的感受,关键在于家长。如果孩子用玩具打了小朋友的头,一定要让他知道小朋友会很痛,同时问问他如果别的小朋友打了他,他会有什么感受。言行一致。如果你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你就必须以身作则。如果你为了避免买全票而谎报孩子的年龄,或者在邻居背后说他们的闲话,你的孩子会和你有什么不同吗?而且,仅仅做一个榜样是不够的。Lickona博士说:“你必须用语言清楚地告诉孩子怎样做是正确的。”所以,你要明确自己…  相似文献   

5.
齐齐哭哭啼啼地告诉父母有人欺负他,父母齐刷刷地问:“谁?”而后教子一招:“人家打你,你干吗不还手?真笨!哭,哭有什么用?”接着就为孩子“壮胆”:“今后如果有人敢打你,你就大胆地还手,医药费我们会付!”这是家长来幼儿园接孩子,我们亲见的一幕。每个家长都不愿意自己的子女被别人欺负、受委屈。然而,这样不分青红皂白就鼓励孩子“以牙还牙”却不是明智之举。这会让孩子觉得“武力”才是一切,会让他们耳濡目染地用拳头去解决所有问题。长此以往,换来的可能是暴力的孩子。有个这样的比喻:一个人智力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而品德…  相似文献   

6.
正小明考试考得不好,回家后被爸爸狠狠地揍了一顿,他去向妈妈告状:"有人打你儿子你会怎么办?"妈妈立刻回答:"谁怎么打我儿子我就怎么打他儿子,告诉我,谁打你了?"小明呵呵:"没事,我就随便问问。"历史课,老师问小明:"你知道李时珍的著作是什么吗?"小明  相似文献   

7.
在一个班中经常会发现有那么几个孩子,平时总爱和同学磕磕碰碰,今天跟这个同学闹意见,明天和那个同学不说话。他们在同学中也没有好朋友。孩子放学回到家里往往情绪不高,家长问起时,孩子也很委屈。孩子往往会说:“我真讨厌某某”、“我恨死某某了”、“某某真没劲”…… 不同的家长对此反应也就不同。有的不闻不问、无动于衷;有的会说“谁欺负你了,去告诉老师”,有的甚至“告诫”孩子“谁欺负你,你就打谁”;当然也有的家长非常重视孩子在学校与同学  相似文献   

8.
刘向正 《陕西教育》2011,(1):147-147
我们幼儿园的教育对象是孩子。他们像刚出土的小苗苗,需要教师用春雨般的爱去滋润,春阳般的爱去普照。这样才能和幼儿沟通,他们才会信任你。高尔基也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说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因此,我认为爱是和幼儿沟通的法宝。  相似文献   

9.
“谁打你,你就打他”这种教育方式正在被为数不少的家长所应用。但仔细分析一下,虽然同持一种观点,他们的出发点却不一样。有的家长是溺爱孩子,不愿让孩子吃亏,所以让孩子狠狠还击。还有部分家长认为:将来的社会,科技发达,竞争激烈,不能让孩子从小就畏畏缩缩,必须有冲劲。我认为,溺爱孩子,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小霸王显然是不可取的,但同样,整天挥动拳头也不代表有竞争意识。将来社会虽是高度发达,对人才要求甚高,但同样也是文明的社会、法制的社会。我6岁的女儿被邻居的孩子打了,她说:“你这样不文明,要向我赔礼道歉。”并…  相似文献   

10.
管文锦 《今日教育》2009,(11):62-62
一个外地孩子和一个本地孩子打架。班主任把他们都叫到办公室。两个孩子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似乎是外地孩子先打了本地孩子,本地孩子还了手。班主任留下了那个外地孩子,重点教育他。那个孩子说着话,班主任频频点着头,不断概括。"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他以前看不起你,也打  相似文献   

11.
如果你能每天关注、鼓励孩子课外阅读,相信他会爱上书的,他会和书交上朋友的。一个和书交上朋友的孩子,谁还担心他学习不好呢?!一名普通小学语文教师的呼吁  相似文献   

12.
文文在转变     
幼儿园新来了一个名叫文文的孩子、他妈妈对我说:“文文这个孩子调皮捣蛋,在家里谁也管不了他,有时批评他、打他都无济于事。有一次,我和他爸爸批评他,他竟说‘人家的爸爸、妈妈都爱孩子,你们两个根本不爱我。’现在我把他交给你了,请你严加管教,就是打他我也不心疼。”  相似文献   

13.
3问惩罚     
《父母必读》2008,(8):110-111
实在抑制不住怒火Q我的孩子3岁了。我也知道打孩子不好,但是他太淘气了,我有时候实在控制不住,会打他屁股。  相似文献   

14.
尚巾 《家教指南》2004,(12):38-39
一些家长让孩子“以暴制暴”《家庭导报》报道,记者不久前偶然听到两个七八岁男孩的对话,觉得很惊奇。一个孩子说:“现在学校没人敢欺负我了,谁打我一拳,我就打他两拳。”另一个孩子则说:“要想让别人怕你,自己就要长得壮一些。”让记者更吃惊的是,孩子的这些“以暴制暴”想法竟然是他们家长灌输的。记者随即采访了一些家长,发现教孩子“以暴制暴”的还真不少。有的家长为了强化孩子的这种意识,平时会故意打孩子一下,如果孩子不还手,就教育他说:“不管是谁打你,一定要还手”!一位家长说,这样做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强者,以免在学校被人欺负…  相似文献   

15.
汪海英 《甘肃教育》2014,(13):28-28
正幼儿园和家庭是人一生中两个重要的生活场所。只有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有力地配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因此,幼儿园教师必须与家长密切联系,共同担负起教育幼儿的任务。要做好此项工作,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三点:一、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方式要同步、要一致教师和家长的一言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他们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如,有的家长怕孩子在幼儿园吃亏、受委屈,就叮咛孩子说:"如果有小朋友打你、骂你,你也应该打他、  相似文献   

16.
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然而大多数学生家长文化素质不高,他们或只重养不重教,娇惯溺爱,或方法简单粗暴。与学校教育背道而驰的现象也大量存在:学校教育学生互相谦让,却经常听家长教育孩子:"有人打你,你就打他";学校教育学生爱劳动,家长却担心自己孩子吃苦受累;……这样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相协  相似文献   

17.
有家长在孩子刚入园进会对老师说:“我们的孩子比较弱,我很担心他在幼儿园会受到其他孩子的欺负。”在接送时间发现孩子脸上被抓破时,有的家长马上会问:“今天谁欺负你了,把你脸都抓破了?”有的家长甚至会说:“如果下次再有人欺负你,就去告诉老师,或者打回去。”  相似文献   

18.
每回儿子拿来成绩单给我看时,我的心情都十分复杂。成绩不错时,我就打心眼里高兴,表扬他,而且总要找机会奖励他一下,可又担心他会骄傲自满;成绩不好时,我就特别生气,训斥他、骂他,甚至想打他,又怕伤他自尊心。大部分时间,我都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我很想知道,当家长看到孩子的成绩单时,究竟怎样做是错,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呢?湖南长沙孙刚当你看到了孩子的成绩单,你会说什么?做什么?如果成绩不理想,说孩子笨,那么,你是一个笨家长;如果成绩优秀,表扬孩子聪明,那么,你不是一个聪明的家长;如果成绩差而打孩子,那么你就不配做家长;如果因为成…  相似文献   

19.
没事的时候,我喜欢到我工作单位附近的幼儿园去玩,常常看到接送孩子的年轻父母训斥孩子:“哎呀!你怎么这么笨!人家××就比你聪明!”或者是:“谁打你了?人家为什么不打别的小朋友而打你呢?肯定是你不好!”……每当此时,我就仿佛看到了自己不愿回忆的童年生活。 我的父母是严于律己的人,对我们姐弟五人的管教也十分严格。无论是在单位还是在家  相似文献   

20.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免不了会遇到各种问题。不要急着插手,应该先问孩子八个问题,听听他们有什么想法。其实通常问不到几个问题,事情就已经解决了。第一个问题是“:发生什么事情了?”这个问题看起来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许多大人碰到突发状况时,会习惯性太快做判断“:一定是你先打他,他才会打你。“”一定是你做错事,老师才会处罚你。”如果我们不让孩子从他的角度说说事情的经过,很可能冤枉孩子。况且,让孩子有机会说话,即使真的是他的错,他也会因为有机会为自己辩解而比较甘心认错。第二个问题是“:你的感觉如何?”事情经过是客观事实,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