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雷公山秃杉种群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相邻格子法,对雷公山秃杉种群进行生态学调查,采用“空间推时间,横向导纵向”,分析大小级结构,编制静态生命表,结果表明:(1)雷公山秃杉种群大小级结构为明显的金字塔型是增长型种群.(2)秃杉种群静态生命表的生存分析表明,在种群的生活史中,幼年阶段存在明显的自疏和他疏现象.(3)秃杉种群存活曲线表明秃杉种群存活曲线为第Ⅲ型.  相似文献   

2.
贵州雷公山秃杉种群分布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相邻格子样方法取样数据,应用方差/均值比的t检验法、负二项参数、格林指数、Cassie指标、扩散指数、聚集度指标、平均拥挤度、聚块性指数等方法,研究了贵州雷公山秃杉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结果表明:秃杉种群空间格局为聚集分布;从幼苗到大树,其聚集程度和规模逐渐减小,大树呈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3.
雷公山秃杉群落β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β多样性反映了环境被物种分隔的程度。对国家Ⅱ级保护物种秃杉(Taiwania flousiana Gaussen)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研究相对缺乏,作者以雷公山5个样地的调查数据为基础,选用β多样性测度方法的whittaker(βw)、cody(βc)、Morisita-Horn(Cmh)指数,分析秃杉群落的β多样性,结果表明:(1)秃杉群落β多样性指数随物种个体数的增减而发生变化。(2)秃杉群落β多样性受秃杉种群结构的影响,当种群径级结构相似时其群落间的多样性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4.
《凯里学院学报》2013,(6):F0003-F0003
雷公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东南部,苗岭主峰雷公山地带,是以保护台湾杉等珍稀生物为主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5.
2005年5月至2006年11月,对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兽类进行了5次调查.经调查并结合有关文献,保护区共录有兽类79种,隶属于8目23科59属,动物区系主要为东洋界(58种,占保护区种总数的73.4%);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兽类3种,Ⅱ级13种;列入CITES附录和IUCN受危(极危、濒危和易危)物种分别为15种和29种;我国特有种23种.  相似文献   

6.
对贵州雷公山秃杉(Taiwania flousiana Gaussen)种群,采用常规的群落学野外调查方法,结合秃杉种群径级结构,用二元属性数据的β多样性指数,分析了秃杉种群更新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①β多样性指数较好的反映光因子是形成秃杉群落环境异质性的主要因子.②秃杉群落的更新受群落内部光因子的影响.③秃杉种群的更新是林窗更新.  相似文献   

7.
《凯里学院学报》2009,27(6):F0003-F0003
秃杉(Taiwania flousiana Gaussen)属于杉科(Taxodiaceae)台湾杉属(Taiwania Hayata),是世界稀有的珍贵树种,为我国的一级保护植物。只生长在缅甸以及我国台湾、湖北、贵州和云南。  相似文献   

8.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植物有28种.其中,一级有红豆杉、南方红豆杉、金佛兰等6种;二级有柔毛油杉、秃杉、翠柏、福建柏等22种.对保护植物的利用价值进行了初步的评述.  相似文献   

9.
蔷薇科是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的第二大科.该区有蔷薇科植物4亚科,26属,91种(含变种5).从属、种层次上表现出典型的温带性质,且以北温带为主.属、种的特有现象不平衡,没有中国特有属,有中国特有种60种.  相似文献   

10.
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和论述,提出了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件下的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设想.  相似文献   

11.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植物有28种.其中,一级有红豆杉、南方红豆杉、金佛兰等6种;二级有柔毛油杉、秃杉、翠柏、福建柏等22种.对保护植物的利用价值进行了初步的评述.  相似文献   

12.
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和论述,提出了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件下的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设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历年的考察及专题调查的标本采集,雷公山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4种,其中,Ⅰ级保护区野生植物4种,Ⅱ级保护野生植物20种,对这些植物的分布特征、生态习性、资源现状及保护措施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以雷山县丹江镇乌东村为例,对该村的贫困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扶贫开发的思路及措施。  相似文献   

15.
徒步旅游是以户外行走的旅行方式观光体验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的一种特殊旅游形式。当前国内对徒步旅游理论的专研较少,而实际的徒步旅游活动又如火如荼。结合贵州省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证研究,揭示徒步旅游发展现状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徒步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是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社区共管成为自然保护区研究的热点之一.在实地调研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引入生态学中“共生理论”,以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分析共生理论在案例地社区共管研究中的适用性,提出保护区实施社区共管应构建包括当地社区在内的各相关利益单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共管与共生机制.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内在逻辑,增强共生理论的解释力,更好地促进自然保护区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雷山地区的苗族先民即从居住的鱼米之乡被迫西迁溯都柳江北上到达古州(今贵州榕江),最后定居在雷公山周围繁衍生息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他们来到高寒山区后,随着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的改变,生产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通过一代又一代的不懈奋斗,苗族先民因地制宜,伐木耕山,开荒造地,修筑梯田,开辟了规模庞大、雄伟壮观的雷公山梯田。雷公山地区的层层梯田展现的风貌反映了苗族人民与自然和谐相处及在极限自然条件下顽强的生存能力、伟大的创造力和乐观精神。千百年来,世世代代生活在大山深处的苗族人民利用雷公山特有的地理条件,创造了农耕文明的壮丽奇观。  相似文献   

18.
雷公山旅游资源的特点与开发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在47300hm^2的范围内有着古树参天的森林,美丽芳香的花贲,怪石和湖光山色等自然风光,以及纯术浓郁的民风民俗,民族节日和民族历史文化等人文景观,对该地区旅游开发的条件和现状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合理的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9.
格头是贵州省雷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子。格头苗名称为"甘丢",意为住在秃杉枝条下的人家。据传说,苗族先民从北方迁徙过来之时,其中的两位祖先到了格头,看到这里长着许多高大的秃杉,其枝条可以遮风挡雨,于是就定居下来,经过漫长的繁衍才形成今天的格头村。禿杉又称水杉,为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孑遗植物,属国家一类保护植物,有  相似文献   

20.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何利用区内独具特色的生物多样性和人与自然和谐的社区原生态民族文化进行生态旅游开发,是保护区经营管理的一项新课题。在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要将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传承社区民族传统文化和促进社区发展的理念,贯穿于生态旅游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之中,从而实现自然保护区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