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谈“读”     
“读”也是一种艺术,要把文章读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文章的内容不同,体裁不同,读法也不同。就一篇课文来说,也不能一个语调读到底。教师指导得好,让学生自己进行各种读的练习,反复读,反复体会,确实比教师单纯的讲更有得益。但是有的教师往往把读看作纯粹是学生的事,不提任何要求,也不加指导,只喊一个“三——四”,就撒手不管了,如时间还有剩余,就再来一个“三——四”,学生再照样地读。“小和尚  相似文献   

2.
谈“读”     
书贵在“读”,“读” 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狭义讲,就是朗读,读出声来。古话说“读书百篇,其义自见”,对好的作品,要反复朗读,琅琅出口。广义讲,就是读的作品要多、要广泛。古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的面广了,知识也就丰富了,做起文章来就能运用自如,得心应手。总之,读才能熟,熟才能通,读才能广,广才能写。可是,在语文教学中,这一行之有效的措施,往往被人忽视,有些好心的教师在课堂上习惯串  相似文献   

3.
谈“多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长期以来,有些人把它理解为:读的遍数增多了,其间的意思将会自然明白。其实不然。古人的这句话明写一个“读”字,暗伴一个“思”字。“读”与“思”之间有个相辅相成的问题。多读还需多思,读而不思,其义何以自现?单靠机械地增多读的遍数,不思考,其义不能自现.有的学生即使思了,恐也难解其中之意。因此,有的仍要教者加以点拨、释疑、解惑。如《月光曲》一课中有这样一句:“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有位老师在引导学生朗  相似文献   

4.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实践中,应重视对学生“问”的意识、“问”的习惯和“问”的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和强化这种意识呢? 一、鼓励学生敢问 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不愿意主动发言,大部分是由于年龄增长心理发生了变化,教师应弄清原因区别对待,不要急于求成。一般来说,教师创造了平等和谐的对话情境,学生是有话可说的。即使学生不愿意说,也不必着急,要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应抓好读书这个重要环节,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语言文字, 理解思想内容,提高阅读能力。一、试读课文,提出疑难,明确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6.
读乃是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我国传统的最重要的教法之一。古往今来,有许多名人都对读做过肯定与推崇。三国时的董遇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千古名句更是人所皆知。元人程端礼也曾把“读”比作“销铜”,意思是说只有把文章读好了,才能写出各种好文章。从这些描述中都可以看到“读”的重要。鲁迅先生更以切身经历来肯定、推崇“读”。  相似文献   

7.
黄健雄 《教育》2011,(3):21
现代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管理和技术这两个轮子。在日本,企业家喜欢攻读《三国演义》,以理解管理的真谛。笔者读"三国",结合现代管理,拾得东鳞西爪,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读有明确规定: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9.
《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经典名段中给予王夫人的笔墨并不多,但就是这不多的笔墨中,却分明地活现着一个心理蕴藏异常丰厚的王夫人形象.那么,林黛玉进贾府究竟让王夫人心里起了怎样的波动呢?我们不妨走进原文去品咂品咂.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棒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相似文献   

10.
古典戏剧名著《西厢记》历来为人们所喜爱、所传诵。其中的《长亭送别》更是各种集子都要选录的精彩片断.由朱东润先生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历代文学作品选》,徐中玉先生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等影响很大、使用范围极广的高校教科书,就都选有这一折。《长亭送别》中崔莺莺有一段唱词:  相似文献   

11.
文言文由于语言障碍形成的艰深隐晦,时代和作者思想的局限形成的白璧微瑕等原因,使初中学生在学习时遇到很大困难。就阅读而言,单语言障碍就是一大难点。   我们知道,文言文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抛弃了朗读、背诵、领悟,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呢 ?文章的思想内容要靠读来化解,疑难词句要靠读来识辨记忆,文章的艺术营养要靠读来吸收消化……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读”。叶圣陶说过:“课本中有各类文章,包括政治性文章和文学作品,皆须善读,由语言而深明其内容,且有裨于思想的提高,品德的修养。”这…  相似文献   

12.
《中学语文教学》2012年第4期刊登了倪岗老师的《〈窗〉教学实录》,其最大的亮点正如观察者胡根林老师所说,采用了猜读法,即先整体猜读,再给出一节内容,然后问作者写了什么,还会写什么,以此类推,逐片段进行。学生猜读的积极性很高,课堂上碰撞出不少思维火花。这篇小说倪老师通篇运用猜读法进行教学,确有示范意义。但也如胡老师所说,整堂课的猜读设计还不  相似文献   

13.
一直以来,不少学生包括有的物理教师觉得教材上的例题太常规、太简单,不如某些资料上的习题“典型”,从而淡化了教材中的例题教学,造成教师忽视教材例题,学生轻视教材例题的局面,导致很多学生基础知识不落实,基本方法不熟练,习题解答不规范的严重后果。教学中应重视教材中的例题教学,才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张田若先生说过,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可见读的重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也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作为语文教师真正在课堂上让学生书声琅琅,实在是难得,能够高举“读”的大旗呐喊:要读,真正地读!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  相似文献   

15.
曾几何时 ,萦绕在校园上空的琅琅书声很少听到了 ,年级越高 ,书声越少 ,“书声琅琅”似乎成了小学低年级的专利。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读” ,这是传统的语文教学走入的一个误区。每一堂语文课 ,总是由教师在那里介绍作者生平及作品时代背景 ,解释生字新词 ,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主题、写作特色等 ,根本没有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阅读、领会。生怕哪一点没有讲到 ,学生考试时吃亏。这样一来 ,学生听得云里雾里 ,索然无味。教师讲得口干舌燥 ,事倍功半。改革传统教学是当务之急。当今的阅读创新教学 ,应该重视学生的“读书” ,把时间还给学生 ,要求…  相似文献   

16.
笔者认为阅读教学中的"读",是教师引导学生和文本进行层层深入对话的过程。具体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初读——读通读顺读正确现实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刚开始学习课文时,教师只是让学生读一回课文,便急急进入讲解课文内容的环节。  相似文献   

17.
拜读了《反思“带着问题读”》一文感触很深 ,受益匪浅。今天 ,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去剖析“带着问题读”的这个教学模式 ,应该说有它的不足之处 ,但也有它的优势。特别是对低中年级(或阅读能力比较差的高年级)学生来说 ,他们的阅读能力还比较差 ,阅读方法尚未掌握 ,学习习惯还未养成 ,上课时是很有必要给他们指点、诱导。如 :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提出阅读时所要解决的问题等等。一旦他们学到本领 ,就会用这些方法(或更好的办法)去“渔”和“猎”。当然 ,教师过于“耐心细致”的诱导 ,设计过多、过碎、无需深入思考的问题是不利于培养学…  相似文献   

18.
修订后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我国古代作品在课文总量中的比例,作了进一步加大的调整和更加明确的规定,古代作品得到一定强化的意图十分明显。试将新旧大纲予以比较,原“九义”初中大纲的提法是“在全部课文中,现代文占80%左右,文言文占20%左右”,修订后的初中大纲则规定古代作品要“占30%左右”。修订大纲透出的这一信息,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古代作品的教学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鉴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重在读。引读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如默、轻声读,朗读等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写作方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执教者要正确而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引读的方法。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读课文,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曾几何时,萦绕在校园上空的琅琅书声很少听到了,年级越高,书声越少,“书声琅琅”似乎成了小学低年级的专利。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读”,这是传统的语文教学走入的一个误区。每一堂语文课,总是由教师在那里介绍作者生平及作品时代背景,解释生字新词,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主题、写作特色等,根本没有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阅读、领会。生怕哪一点没有讲到,学生考试时吃亏。这样一来,学生听得云里雾里,索然无味。教师讲得口干舌燥,事倍功半。改革传统教学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