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小的时候,住在中国华东地区的济南,经常看到一个外国人骑着一辆绿色的自行车经过街头。我很惊讶。”王水泊说,当时是冷战时期,中国和西方国家没有来往,这是他第一次看到外国人。  相似文献   

2.
一位原籍上海的中国留学生刚到澳大利亚的时候,为了寻找一份能够糊口的工作,他骑着一辆旧自行车沿着环澳公路走了数日,替人放羊、割草、收庄稼、洗碗……只要给一口饭吃,他就会暂且停下疲惫的脚步.  相似文献   

3.
佚名 《出版参考》2005,(5):34-34
一位原籍上海的中国留学生刚到澳大利亚的时候,为了寻找一份能够糊口的工作,他骑着一辆旧自行车沿着环澳公路走了数日,替人放羊、割草、收庄稼、洗碗……只要给一口饭吃,他就会暂且停下疲惫的脚步。  相似文献   

4.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的中国大城市里,自行车是每个家庭的必须拥有的高档消费品,收入低的家庭买辆杂牌车用着,收入高些的就会想方设法买辆“凤凰”、“永久”、“飞鸽”之类的名牌车。更有甚者,还有“大链套”,“燕式把”,“锰钢叉”什么的高标准。能拥有一辆自行车是那个时代、每个孩子都会有的梦想,王文澜更不例外,只是这一梦想实现后又在他的心里化成了一个永远也去不掉的情结。在他开始对摄影着迷后,这一情结便促使他关注自行车,拍摄自行车,无论走到哪里,从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的今天,王丈澜用相机记录着中国的昨天和今天,也记录着中国自行车的发展变化。终有一天,在中国的大城市里,自行车不再是每个家庭的必需,也很有可能只是人们用来锻炼的器械。  相似文献   

5.
又要上路了.他将一把毒气瓦斯手枪和一支可以电击、射击毒气弹的两用手枪揣进怀里.这次,他要骑着一辆德国产的哈佛牌自行车,从中国最北端的漠河独自采访行进到中国的最南端天涯海角.  相似文献   

6.
于聚义 《今传媒》2005,(6):62-63
一百多年前的法国,有人骑着自行车实现了一个世界的奇想——自行车环法比赛。而一百年后的中国,在世界屋脊几乎无人的新藏线上,有人用脚蹬过了十多座海拔五千米以上的险山,完成了一次挑战生命极限的创举。这就是一老两小三个骑自行车的人,再加上追随,组成的一行四人的中国环华之旅自行车探险队。记录他们这次“壮举”的电视片《环华之旅——新藏线纪实》.更是用生命、用精神、用意志谱写的一曲“我是中国人”的壮歌。  相似文献   

7.
通讯员园地     
·人物·退而不休“新闻迷”□党金梅社旗县兴隆镇退休教师张成山退而不休,痴心于党的新闻事业,任劳任怨,乐此不疲,被众乡亲称为“新闻迷”。为了寻找新闻素材,他骑着一辆自行车走遍了社旗城乡。只要一有新闻线索,他就会前去采访。由于年近古稀,他写字时手哆哆嗦嗦,但他仍坚持亲自“爬格子”。10多年来,他在众多媒体发表了近500篇新闻稿件,曾多次被评为“优秀通讯员”。在他的身上仍保持着教师的美德。他甘做绿叶,扶持、培养新人。他是《新闻爱好者》的一位老代订员,多年来,他把征订《新闻爱好者》杂志与培养新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征订过程…  相似文献   

8.
“中山舰”的故事可以写成一部长篇小说,她的传奇经历构成了她在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抗日战争初期与日军飞机浴血奋战卧眠长江50余年后的今天,“中山舰”再度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中山舰”由谁打捞,什么时候可以出水,修复后放在哪里陈列,舆论一时沸沸扬扬…… 一艘“中山舰” 半部现代史 1910年,风雨飘摇的清朝政府突发奇想,决定重建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的海军。于是耗资68万两白银,在日本三菱造船厂订造了一艘钢木结构的军舰。这艘被命名为“永丰”号的军舰便是后来的“中山舰”。该舰1913年建成后开到上海时,中国已“改朝换代”,  相似文献   

9.
庄严 《新闻世界》2005,(8):23-25
上班途中命丧莫名车祸 今年5月27日清晨5点过钟.街上人车稀少.四川省建十二公司的保卫人员吕明华和往常一样骑着自行车前往单位上班。当行至双桥子立交桥下时.突然.一辆汽车像发疯似地从后面冲过来,吕明华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已经被撞翻在地.昏迷不醒。过了一会,当他清醒时,发现自己倒在路旁,自行车已严重变形.车前轮也被撞得不知去向。他正欲起身.却怎么也站不起来,  相似文献   

10.
美国《未来学家》杂志1989 年3、4月号上,发表了 一篇《骑向未来》的论 文,指出:“自行车的效用尽管已经得到证实,但它还是被世界几乎所有国家公共交通部门的决策者所忽视。只有中国和少数几个西欧国家把自行车做为交通工具进行统计”。据权威部门调查。近些年我国自行车数量猛增,全国拥有量已达4.4亿辆,占世界总数的1/3。自行车已成为城乡居民生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交通工具,我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真正的“自行车王国”。  相似文献   

11.
2009年5月,台湾巨大集团董事长刘金标带领两岸28位骑友,从北京到上海,历经1668千米风吹日晒的考验,写就了这场“京骑沪动”单骑壮游。这一年,他75岁高龄。一辆自行车究竟会带给我们怎样的生活方式呢,请看蓝丽娟的同行笔记。  相似文献   

12.
张弘 《新闻记者》2001,(6):36-37
“他长得和布什还真像 !”“听这慢条斯理的口吻 ,是个政治家吧 !”当53岁的欧文·沃曼步入“2001年APEC会议上海新闻媒体培训班”时 ,其举手投足间的优雅风度引得众人纷纷猜测。不错 ,他是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今日美国报》 (USATODAY )的华盛顿资深编辑 ,从里根时代即开始从事白宫报道 ,人称“白宫记者” !报喜也报忧“里根喜讲故事 ,克林顿天文地理无所不知 ,布什父子 ,我比较欣赏 !”从1983年开始和白宫打交道的欧文头一次向他年轻的中国同行讲起了记者眼中的美国总统———“演员出身的里根讲演才能出众 ,可是…  相似文献   

13.
胡云林,笔名方舟,现任宝鸡人民广播电台台长兼 总编辑。他1961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从事思想 政治、宣传、新闻工作30多年来,著书立说十几本,是 陕西新闻界知名的一位高级记者,曾获得宝鸡市劳动 模范、陕西省和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在宝鸡市的大街小巷,无论春夏秋冬、风霜雨雪,人们时常会看到一位衣着朴素的人骑着一辆旧自行车,右手握着车把,左手将半导体收音机贴在耳朵上专心收听。人们说他是个“广播迷”。 其实,他不是“广播迷”。他,就是荣获陕西省和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的、宝鸡人民广播电台台长兼总编辑的胡云林。他,是陕西新闻界知名的一位高级记者。 胡云林在广播这片土地上,已辛勤耕耘12载,在他的身后留下了一串长长的脚印……  相似文献   

14.
10年前.萌发给中国有钱人排名的想法时.他还是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驻上海的一名雇员。在“硅谷”“创业”这些迷人的字眼风行的年代.年轻的会计师想要改变自己的生活。 10年后。声称“排榜是为了给中国年轻人树立商业偶像”的前安达信会计师.反而自己成为了创业的典范。 时至今日,胡润的事业蒸燕日上.有评论认为他“俨然一副中国经济专家的模样”;而他自已说:我看不懂中国富豪  相似文献   

15.
“我大学四年总共买了8辆自行车”,现在已经工作的杨伟如实跟记说,他是去年从安徽大学毕业的“在大四半年的实习时间里就丢了三辆,好象特意为了给我破记录似的”他说买第一辆是大一从高年级朋友那里买来的,特便宜。那时对盗车时还没有什么防范意识,认为已经上锁了还能丢吗,不经意问车子放在学校超市  相似文献   

16.
中国晚报协会2003年11月在长沙召开年会,公布了上年度“中国晚报新闻奖”获奖作品。由笔者与通讯员陈宗彪共同采写的通讯《一辆自行车的传奇故事》,获得了“特等奖”,这也是江苏全省晚报送评稿件中惟一获此殊荣的作品。这篇通讯同时还分别获得了中国地市报新闻奖、江苏省报纸优  相似文献   

17.
追求意境美     
海上日出是美的,军舰的雄姿无疑也是美的。然而把雄伟的军舰剪影于朝阳展曦中的海平面上,这幅美景带给人的就不仅是心旷神怡。更是心潮澎湃。注视着这幅作品,也许你会和我一样不由自主地产生遐想:假如我是这军舰上的一位年轻水兵,此刻该感到多么自豪! 好的摄影作品就当如此:它既是视觉盛宴,也是心灵鸡汤:它不仅带给人们视觉上的愉悦,还能拨动读者心弦。给人以联想与回味,让人与作品产生心灵共鸣。换句话说,真正决定摄影水平高下的,不是镜头,而是镜头后面那个头脑;不是技术的炫耀,而是意境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飞车”酿成的交通事故逐年上升,悲剧知多少! 据市公安交通大队统计,目前全市自行车已达142万辆,机动车辆近5.5万辆。据说,6辆行驶中的自行车占道面积就相当于1辆卡车,折算下来,自行车的占道面积约为机动车的4.3倍。自行车大量增加,加剧了我市“行路难”的矛盾。交通管理部门的同志说:“交通乱”,目前主要表现在自行车乱。这几年,我市自行车造成的交通事故突出,今年  相似文献   

19.
11月26日,在二审终审作出裁决维持原判后五个星期,上海袭警案被告人杨佳在上海被执行注射死刑。2007年10月5日,杨佳骑一辆租来的自行车受到上海市闸北公安分局芷江西路派出所巡逻民警盘查,并被民警带到派出所调查自行车来源,在询问三个小时后被释放。  相似文献   

20.
陈忠勇,为党的新闻宣传事业执著追求20多年,发表了千余篇新闻稿件,荣获各类荣誉证书、获奖证书、锦旗、牌匾等70余个。他被蓝田县委宣传部授予“优秀基层通讯员”。剧作家周锁奇还以他的经历为背景创作秦腔戏。蓝田县委、县政府重奖他一辆价值5000元的摩托车。2002年6月,他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共正式党员。2003年1月,他又当选为县政协委员。这一块块奖牌、一面面锦旗、一张张奖状、一系列的殊荣里浸透着陈忠勇的大量心血和汗水。现年41岁的陈忠勇,出生在蓝田县旱塬岭区华胥镇陈家坪村。1980年高考落榜后,他回到了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落后的村庄。通过一次偶然的机会,陈忠勇爱上了新闻写作,并且一发不可收拾。为提高新闻写作水平,他先后自费参加了新闻函授学习和通讯员培训;购买了《新闻采访学》、《新闻知识》等书籍和新闻刊物;为了方便采访,他用打工挣的钱购买了一辆梅花牌自行车,戏称为“梅花采访车”。白天,他骑着“梅花采访车”,深入农家、学校、田间地头采访;晚上,人们进入梦乡时,他常趴在县城租住的房内昏暗的灯光下以床代桌,通宵达旦。一天晚上,陈忠勇骑车返回时,汽车刺眼的灯光,照得他看不清道路,加之下坡车速较快,他连人带车摔在路边沟壕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