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实的悲剧性促使悲剧意识的产生。从主体的角度说,悲剧意识是对现实悲剧性的认识,是对现实悲剧性的一种清醒的把握。每个人的潜意识中都隐藏着这种悲剧意识,一个主体意识充分自觉的人很容易在文学艺术中感应到它。鲁迅小说深沉的悲剧意识使之超越了现实层面的意义而在更为广阔的时空意义上带给我们无尽的启迪。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把握和认识小说悲剧意识的思想内涵便成为阅读教学中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李肖飞 《现代语文》2006,(12):123-123
潘向黎是一个比较有个性的作家,她是一个在写作时间上很随便、在写作内容上却很较真的人。她从不固定安排自己的写作时间,有时候她可以整月、整年时间什么都不写,她唯一在意的是写作时的那份心境,在意写作带给自己生命的那一份独特的冲击与丰富。发表于《作家杂志》2005年第1期上的《永远的谢秋娘》,前不久获得了全国最有影响力的五大学奖项之一的庄重学奖。这部小说深刻体现了潘向黎追求别致生活的人生旨趣,小说通过女主人公谢秋娘那扇逐渐关紧的情感之门,表现出她对人生苍凉的无奈和对难以捉摸的情感的厚重悲悯感。  相似文献   

3.
美国当代犹太小说中蕴含“孤儿状态”,小说描写了两种类型的孤儿:现实的孤儿和精神孤儿。他们是这个世界的陌生者和局外人,经常处于自我迷失状态之中。当代美国文坛上把人的异化感疏离感写得最为深刻的是犹太作家,艺术家的无家可归和异化是现代派的基本前提;而犹太作家的无家可归感和异化感则尤为强烈,这不仅要从当代西方文化中寻找原因,更重要的是要从犹太历史和犹太文化中寻找原因。  相似文献   

4.
萧红小说具有独特的恒久的艺术魅力,尤其是她的后期小说。我们认为,这是与她后期作品着重于乡情民俗的描写,并在乡情民俗的氛围中展示人物的的命运,从而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是分不开的。读萧红小说,透过作品那自然流畅、稚拙纯真的语言层面,人们会感到一股浓浓的东北乡情扑面而来。诚然,作品所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一幅橱民俗图,对今天的大多数人来说,也许会觉得很陌生,有远古蛮荒之感;但是,由于它所传达的是一个童稚未脱、单纯善良的小女孩眼中所见的现实,所以对一般读者来说可能又会很贴近很亲切的。读过萧红小说的读者…  相似文献   

5.
1 上海最近的天气变化得很厉害,昨天我还穿着短袖的白色T恤,今天就裹起黑色的长风衣了。我骑着单车穿行在人迹稀少的上大校园里,上大里面90%的学生都是上海人,一到放假的时候走得人去楼空,每到周末的时候我都会觉得没有比这里更适合拍鬼片的地方了。今天在下雨,雨从头顶上笼罩下来,不是很大,却让人觉得伤感。我的头发上全是细小的雨滴,路过超市门口的时候我看到自己在落地窗中的影子,像是白发苍苍,一瞬间我就笑了。  相似文献   

6.
从肖邦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f小调调性的音乐都在他不同类型的作品中出现过。f小调本身就是一个在音乐旋律中听起来很让人压抑与悲痛的调性。而肖邦采用此种调性创作音乐,光从音乐旋律感调性我们就已经听到了他内心所要表达的那种郁愤、痛楚感。使人很快的就能建立出整首作品的音乐形象感。  相似文献   

7.
英国当代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时间中的孩子》是一部唤醒成人麻木心灵的小说,从孩子的丢失写起,随之展开两个家庭的故事,成人世界的生活面貌一一浮现,在我们内心留下深沉的感慨。故事结束于新生命的诞生,带给人无限希望,终点也即起点,故事的结构严丝合缝。它探讨了夫妻之间的爱恨情欲、成人世界的问题以及时间在生命结构中的意义,使我们在观看小说中人物命运,感受小说严密而美妙的结构时也自觉审视关于自身的生命轨迹。  相似文献   

8.
黄蓓佳是一位同时涉足成人文学和儿童文学并取得骄人成绩的作家。她善于在浓郁的抒情氛围中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隐秘。在创作观念上,黄蓓佳坚持为生活而写,为内心而写,认为文学应该引起关感,应该起到净化与救赎心灵的作用。在文本主题上,其成人小说大多依托婚姻爱情题材,书写知识女性痛苦的精神历程和自我意识,儿童小说则比较关注教育问题。在叙事风格上,或呈现清新淡雅、诗意温婉的情绪化特点,或彰显冷静淡漠、客观现实的理智型文风。  相似文献   

9.
我在执教鲁迅的小说《一件小事》,组织学生讨论车夫的性格时,有一位女生说:“我觉得车夫是一个不讲原则的人。小说中的‘我’不必为自己的所想而惭愧。”尽管当时有许多同学哄堂大笑,但我觉得还是该给这位女生一个陈述理由的机会。这位女生认为老女人跌倒,责任在她自己,和车夫无关:课本上交待很清楚,“只剩下一条洁白的大道”,说明路上行上稀少,老女人完全可以避开车。  相似文献   

10.
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93年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以后这部小说又被评为第四届茅盾文学奖。从小说的题记上可以看出作者要组构的是“一部民族的秘史”。不少评论者认为它有史诗的价值,甚至说它“是一部大书,历史学教科书,社会学教科书,政治学教科书,心理学教科书。综括起来说,它是一部文化大书。”①笔者正是带着这种心境去读这部“大书”的,力求去体验和感受这部作品给人带来的“鲜明的艺术特色和令人震撼的真实感”②,但当掩卷沉思时,内心又觉得极度的失落。也许本人的期望值过高了,总之,它带给我的是历史…  相似文献   

11.
《在细雨中呼喊》是当代著名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余华特有的风格,以第一人称的叙述视点讲述一个少年的心理自转,小说始终给人以沉重、压抑之感,贯穿着凝重的生命意象。作者通过非视觉上的“呼喊”,使内心的感受为读者所把握。  相似文献   

12.
《小人物大英雄》是美国著名作家莱昂纳·弗莱彻的小说,以幽默诙谐的笔调,揭示了小人物和大英雄直接的内在联系。通过对该小说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分析,探索其艺术魅力和带给人们的启示,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是小人物,而内心的人性与善良一旦被激发起来,都可以成为大英雄。小说的艺术特色是通过人物英雄情结展开的,描写一个小人物与大英雄的交替转变过程,让人感怀深刻而又以笑声告慰人类本真的那份善良与爱。  相似文献   

13.
新书架     
书名:《查尔斯河上的桥——从马萨诸塞到弗吉尼亚》作者:程巍出版:东方出版中心定价:18.00元 我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总想立刻去熟悉它的街道、历史和建筑,这样,最初几天,我就会整天游荡在街道上。正是在一次这样的漫长散步中,我迷失在了剑桥镇南边那些迷宫般弯弯曲曲、叉口众多的大街小巷里。 我沿着一条下坡的街道继续往前走,从街牌上知道这条街叫“河街”。河街的路面,铺着古老的红砖,两旁是一些顾客稀少的店铺.我远远看见河街下面的街口耸立着一些枝叶繁密的大树,栏住了我的视线 ……一出街口,眼前突然变得开阔起来…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语文是所有学科中最基础的学科,语文能陶冶人的情操,能丰富自身的文化素养,更能让人修身养性。语文是一门具有文化特色的课程,语文课程里包含的阅读课程更是对人有生活上的帮助。在社会中,语文阅读教学会影响人们的情感体验,当人们在平时读电子版小说时,就是在和语文打交道,小说的情节会牵扯着读者的内心,读者的情感体验也在跌宕起伏。  相似文献   

15.
正一个自命为"具体而有限的少数人——知音者"写诗的诗人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我一直很好奇。后来我从周瓒的诗中发现了一句很有神圣感的话,觉得这样的诗人恐怕就是她所说的,是一位从事"建造内心之神的工作"的人,她们会把对诗的建构当作"内心之神"的建造一样来对待。当然,这并非是在思想上为个人立一个禁锢之神的牌位,而更  相似文献   

16.
文学作品中一些看上去很不起眼、很不重要的小角色,实则并非可有可无的角色,对盘活整篇具有大作用,解读后带给人们诸多玄妙乐趣。比如,《祝福》中的贺老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李小二、《鸿门宴》中的曹无伤都是小说中的小角色,却能在推动情节、丰富主人公形象与揭示小说主题上起着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Soundbites     
“在暴风雨中,明智的人会向上帝乞求让自己从恐惧中解放出来而不是乞求让自己从危险中解脱出来。是内心的风暴使他害怕而不是外界。”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强调内心的恐惧远比外界的危险更能对个人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8.
蒜蓉排骨桌     
<正>有人说,食物和人是平等的。开始很难明白这个意思,后来才懂了,当人们精心烹调的时候,食物也会从一些侧面带给他们一些东西。人们如果用心体会,就会发现食物所传递的信息,而那背后,或许就是一份心意。1在城市一处不起眼的街道上,有一家叫依依的面馆。店面不大,也不在熙熙攘攘的一楼,却有着一楼所没有的清净,以及临窗俯视的好风景。里面摆放的是简洁精致的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曾无数次地向自己发问:理想的校园,该是怎样的?理想的校园在学子们的心目中具有怎样的地位?在教育中又具有怎样的价值?理想的校园,带给人的是身心的愉悦,这里紧张却不疲惫,严整却不压抑;理想的校园,带给人的是内心的充实,这里每一个角落都播种着知识,让人自觉自愿地去拓展智慧的空间,置身其间永远不会感到空虚和无聊;理想的校园,带给人的是精神的舒展,心灵的自由,这里不只有试题作业,还有书声、歌声、笑声;理想的校园,带给人的是人格的平等,灵魂的敞亮。这里尽管也有贫富的差别,但却没有人格上…  相似文献   

20.
荣辱观教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到荣辱观,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两个概念:光荣,耻辱。这是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荣辱观就是通过社会舆论的力量,用光荣和耻辱的概念评价人们的行为和履行社会义务而形成的道德观。因为每个人都生活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因此,在人们的一生中社会必然要对他们的思想和行动的意义作出一定的评价,而每个人对于自己的这些评价也会产生一定的内心感受,这种社会评价和内心感受是荣辱观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