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一、导入师:同学们,我们首先来猜个诗谜,好不好?在中国,有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那里多的是“杏花春雨,烟波画船”,诗人赞美那里“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那是什么地方?(生答:江南。)是啊,江南的明山秀水不仅滋养了美丽的江南女子,也孕育了一首首优美动人的诗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当代诗人郑愁予的小诗《错误》。点评:用猜谜的方式,设置悬念,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且引入古典诗词,拓展课文空间。好的导入,如同写作,“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倾心,不能忘也”。二、诵读师:请大家听老师朗读,听完后,告诉我…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的起点在什么地方?我认为应该在学生的心灵。在这个意义上,我赞赏邓老师的《乡愁》教学,因为她正是把教学的起点放在学生的“第一阅读”上。现在提倡课堂师生“对话”。其实,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对话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其中朗读也是一种对话,因为课文朗读也是一种传递精神交流信息的方式,通过朗读过程中对课文抑扬顿挫的节奏甚至对某一个字的处理,听众感受到朗读者对课文的理解和再创造。这堂课,邓老师把朗读这种对话方式运用得很成功。最理想的课堂教学,是尊重(学生)与(教师)引领的和谐统一。可能出于对过去过分强调教师深度解读因而造成课堂上教师话语霸权的反感,现在的一些课堂上,有的老师往往情不自禁地尊重有余而引领不足——以牺牲对文本的深度解读而体现对学生的尊重。这堂课有没有这种倾向呢?不管有没有,就算是我一个善意的提醒吧!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主要探索解决两个问题:从文学角度看,《兰亭集序》改笔的原因和价值何在;从逻辑角度看,《兰亭集序》所写的众多景物、所抒发的复杂情感有何内在联系.同时,对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以及课堂学习过程中形成质疑思维、养成质疑习惯、掌握质疑方法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教学背景】《珍珠鸟》是根据作家冯骥才的散文改编的,描述了由于“我”的细心照料、精心呵护,小鸟由怕人到与“我”越  相似文献   

6.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生:喜欢。师:那好极了,请你根据画面的意思猜一个寓言故事的名字,如果你猜对了,电脑博士会奖给你一本书。注意看大屏幕(课件依次演示反映《亡羊补牢》、《守株待兔》、《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四个故事主要内容的图片)。生:看图片猜出四个故事。师:了不起,一下就把四个故事都猜对了。书里还藏着小秘密呢,仔细看,你发现什么了?(课件演示:打开四本书,里面有“寓言”两个艺术字。“寓言”两个字里还套着“道理”、“故事”四个字)生:“寓”字的里面有“道理”,“言”字的里面有“故事”。师:看得真仔细!那你知道什么…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单元。)教学背景《珍珠鸟》是根据作家冯骥才的散文改编的,描述了由于“我”的细心照料、精心呵护,小鸟由怕  相似文献   

8.
《夹竹桃》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要使学生从夹竹桃的品质中感受季羡林的内质,必须突破夹竹桃的物化属性,走进夹竹桃的境界。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诵读经典,存疑导入;整体感知,提出质疑;感悟韧性,碰撞心灵;触摸幻想,尝美品美;创设情境,想象补写;总结课文,托物言志;布置作业,重温品格。  相似文献   

9.
一、洞纳何物——检查预习,梳理内容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喂——出来》,课后第三题是一道续写题,我想和大家一起续写.请看我续写的第1段. (屏显.) 当然,那块微不足道的小石头根本就没有引起他的丝毫注意.几天过去了,大地突然摇晃了一下,在人们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填洞公司成立之后人们扔进洞里的东西就纷纷从洞口飞了出来,有()、文件和保险柜、()、废物和污水、日记本、()、假钞票、()…… 师:同学们能在不翻看书的情况下在括号里填上相应的名词吗? (生填出“尸体”“照片”“垃圾废物”“证据…树枝”等.)  相似文献   

10.
记不清多少次与学生一起学习《药》,至少有五六次了。过去讲《药》大都是老师主持课堂,老师提出问题,然后由学生参与讨论。尽管课堂也颇为热闹,学生参与也颇为踊跃,但是我总觉得不过瘾。此次又一次讲授《药》,面临新困难:有相当部分的学生,或者对鲁迅不感兴趣,或者对这篇《药》不感兴趣。怎样才能让生活在现代北京城的学生对《药》感兴趣?怎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走老路肯定不行!我费了一番心思。我作出一个决定。一上课,我就宣布:“今天我们学习鲁迅的《药》,这篇文章由同学们自己学习,我只作为普通的一员参与大家的讨论。”学生…  相似文献   

11.
师:同学们,我们首先来猜个诗谜.好不好?在中国,有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那里多的是“杏花春雨,烟波画船”.诗人赞美那里“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那是什么地方?(生答:江南。)是啊,江南的明山秀水不仅滋养了美丽的江南女子,也孕育了一首首优美动人的诗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当代诗人郑愁予的小诗《错误》.  相似文献   

12.
赵挚 《湖南教育》2002,(11):48-49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课文的主要部分。先把直接描写军需处长的段落找出来读一读,边读边标记你所认为的关键词句,并根据关键词句展开想像,然后,请把你想到的、悟到的告诉给大家。(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点思索,然后交流)生:我从“单薄破旧”想到军需处长身上的衣服又少又破,他的衣服穿了许多年了。生:军需处长本可以为自己准备一件御寒的棉衣,可他被活活“冻僵”了,这让我十分感动!师:你能抓住关键词,很有眼力!生:我从“光秃秃的树干”想到当时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师:你的感悟很独特。大家想一想,军需处长的棉衣哪里去了?请…  相似文献   

13.
师:《桃花源记》问世以来,桃花源就成了美好社会的代名词,人们向往它,追求它,它究竟美在什么地方?请同学们紧扣课文展开讨论。生:桃花源里的桃花美。师:谁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桃花源周围的美丽风光?(学生按原文翻译第一段)师:这位同学翻译不错。不过我要你们用自己的语言来再现桃花源外的美景,这是一种再创造,要求比翻译要高一些,你们不会怕难吧?(学生默然)师:我给大家做个示范:清澈透明的溪水静静地流着,溪水两岸是一片桃林。桃花开放的时节,放眼望去,粉红色的桃花灿如云霞;林中,绿草茵茵,鲜嫩柔软,空气中弥漫…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4课《寓言两则》(第二则)。【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师:同学们,李老师说我们班的孩子特别爱读书,你们读过哪些故事呀?(生畅所欲言)师:看来同学们真读了不少,不知你们是否思考过这个问题:“什么样的故事是好故事?”  相似文献   

15.
一、导入 师:同学们,这天气是一天比一天冷啊,大家晚上几点钟下自习呀?(生:九点。)哦!真够晚的,那晚上骑车一路飞驰,快到家门口的时候,你们最希望看到什么呢?(生:灯。)哪里的灯?(生:家里的灯。)为什么呢?请举手告诉我。  相似文献   

16.
盖爽 《文教资料》2010,(13):59-60
文章作者对一位年轻教师讲解的世界名著——莫泊桑的《项链》进行了实录,认真分析了其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和开放性的思路引导.并指出课堂中出现的一些细节性问题.最后点评,认为课堂教学总体上比较成功,反映了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良好的文学底蕴.值得同仁好好学习。  相似文献   

17.
师:我们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花、鸟、草、虫,万事万物均可入诗。而春天,最让诗人动心,有很多诗句脍炙人口、流传千古。下面,我想请同学背诵一些描写“春雨”的古诗词。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生:“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生:“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生:“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师:看来同学们都记得很牢。“春雨”一旦进入诗中,便有了新的意义,有了丰富的内涵。在你的印象中,“春雨”有什么含义?生:代表着温柔。生:代表着希望。生:表示美好的时光。生:有时,春雨也是烦恼的象征。生:但是,大多…  相似文献   

18.
一、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丁香姑娘》,《丁香花》MTV,学生和老师踏歌入场。 二、导入 师:同学们,在中国现代诗坛上,有一位现代派诗人,他曾用笔,或者确切地说是用心感动过无数个孤独寂寞的灵魂。他的名字叫——(生齐答:戴望舒)提起戴望舒,无人不会想起那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引入 师:同学们平时都很重视成语的积累,有哪些成语可以用来赞美母亲呢?  相似文献   

20.
时间:2005年11月26日课时:两课时班级:云南省曲靖一中高三年级文科A班师:大家已经看过《等待戈多》节选的内容了,在阅读的过程中,大家觉得这部戏剧有什么特别之处?或者说,你初读的感受是什么?你阅读的时候产生过怎样的疑问?请大家随意说说。生:我觉得这篇文章读起来非常的破碎和模糊。师:怎么用“破碎”形容?生:我感觉人物做的事情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他们的对话也是前言不对后语的,很模糊,不知道他们要说什么。师:是有这个感觉。我们知道,戏剧语言是非常重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戏剧就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某个主题的,而这里的语言却显得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