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丽的伤害     
有一种伤害是美丽的,美丽得让人看不出它的伤害;有一种伤害是致命的,致命得让人窒患;有一种美丽的伤害,我不得不说出来:老师,对学生无所不及的爱是一种伤害,您可知道?  相似文献   

2.
设计用于区分认识储层水敏伤害与水锁伤害的综合性实验,通过岩心矿物分析、微观形貌观察、润湿性测定与孔喉分布特征对储层潜在水敏与水锁程度进行评判;开展水锁伤害与水敏伤害岩心流动实验,评价储层伤害程度。综合分析潜在损害因素与实际实验结果,区分水敏与水锁伤害的实际影响权重。结果表明,岩心矿物组分、微观结构形貌、润湿性与孔喉分布特征分析是准确区分认识水敏与水锁的前提;敏感性实验评价得到的水敏伤害比实际高,储层伤害主控因素是水敏的评判结果往往是片面的,真实主控因素更可能为水锁。该综合实验可为石油工程专业相关课程的实验设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笔者作为从教多年的幼儿教师,从个人经历中谈谈如何预防、避免幼儿意外伤害,以及一旦发生幼儿意外伤害事件,如何尽最大努力把伤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4.
丁素汶 《师道》2005,(2):32-33
去年,“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组委会通过《中国少年报》和《知心姐姐》杂志,在全国范围的小学生中开展了“你认为最急迫需要解决的校园伤害”的专项调查,共有29个省、市、自冶区的1170名少年儿童参与了投票。调查组列出了在校园或校园周边容易引发的11项针对小学生的伤害,包括语言伤害、校园同伴暴力、运动伤害、校园设施伤害、体罚、校园勒索等等,然后请少年儿童就这11项进行投票,选出语言伤害、同伴暴力、运动伤害三项他们心目中认为目前最需要解决的校园伤害问题。面对伤害,孩子们有话要说——  相似文献   

5.
公安机关处理轻伤害案件的法律适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轻伤害案件,传统的处理方式是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后移交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通过法院审判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和直接向人民法院自诉两条途径。本试图从轻伤害案件的管辖着手,比较轻伤害案件走公诉和自诉程序的司法效益,探寻公安机关对轻伤害案件处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学校体育类事故是指在学校里从事体育课等活动时因过失行为所导致的人身伤害事故,这是一个现实性、社会性很强的实际问题。由于体育课独特的形式,与语文、数学等学科比较,学生更容易出现一些意外伤害,体育教师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要及时处理一些意外伤害,许多伤害发生后,既要面对学生家长的兴师问罪,又要受学校领导的批评,真是苦不堪言。事实上学生受到意外伤害,学校是防不胜防的,很多体育教师在体育类意外伤害发生以后,常常有些无所适从,从而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下面笔者从一名基层体育教师的角度,谈谈学校体育类事故的种…  相似文献   

7.
本文所谓的“学生受到与学校有关的身心伤害”,指学生在校内受到的伤害、在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受到的伤害,以及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对学生造成的任何伤害。 近年来,因学生受到这类伤害而引起的司法纠纷越来越多。在这些纠纷中,家长对学校工作不满,怨声载道;教师害怕官司缠身,在教育活动中如履薄冰。在处理这类纠纷时,司法机关又感到缺乏充分的法律依据。所以,有必要明确教育中各方的权利和责任,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这不仅是法律问题,而且涉及教育学问题。 由于学校的建筑物或仪器设备不符合安全要求,对学生人身安全造…  相似文献   

8.
学校体育类事故是指在学校里从事体育课等活动时因过失行为所导致的人身伤害事故,这是一个现实性、社会性很强的实际问题。由于体育课独特的形式,与语文、数学等学科比较,学生更容易出现一些意外伤害,体育教师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要及时处理一些意外伤害,许多伤害发生后,既要面对学生家长的兴师问罪,又要受学校领导的批评,真是苦不堪言。事实上学生受到意外伤害,学校是防不胜防的。很多体育教师在体育类意外伤害发生以后,常常有些无所适从,从而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下面笔者从一名基层体育教师的角度,谈谈学校体育类事故的种类及其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莫源秋 《山东教育》2002,(33):45-47
攻击性行为是幼儿期的孩子比较经常出现的一种问题行为,对攻击者或被攻击者的身心健康都有着许多不良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它。本文从攻击性行为的性质、意义等方面探讨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及其产生的规律。一、什么是攻击性行为心理学把攻击性行为定义为旨在导致他人身体上或心理上的痛苦的有意伤害行为。这种有意伤害行为包括直接的身体伤害(打人)、语言伤害(骂人、嘲笑人)和间接的、心理上的伤害(如背后说坏话、造谣诬蔑)。有伤害他人的意图但未造成后果的攻击性行为仍然属于攻击行为,但幼儿在一起玩耍时无敌意的推拉动作则…  相似文献   

10.
从现行有关学生人身伤害(亡)处理的法规、规章入手,在分析现有赔偿资金来源机制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人身伤害(亡)赔偿的资金来源渠道,即通过为学校和教师购买责任保险、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由政府出资组织教育主管部门设立学生人身伤害的赔偿储备基金;通过社会资助、个人捐助等多种形式筹资成立民间性的中小学生受教育权保障基金会,在县级以上地方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相关组织,负责和保障其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人身伤害(亡)赔偿的资金来源和及时支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精神科医护人员发生意外伤害的情况及被伤害后的心理状况。方法 采用问卷方法对76名精神科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精神科医护人员发生意外伤害的现象普遍存在,被伤害率为93.4%,且91.5%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结论 正确评估精神科医护人员被伤害后的心理状况,对保持精神科医护队伍的稳定性,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人身伤害赔偿属于民事法律规范调整的范围,学校学生人身伤害是侵权行为造成的,侵权伤害赔偿承担的是侵权责任。学校与学生之间既非监护关系,也非委托代理关系,属于一般的民事法律关系。依民法规定校园学生人身伤害的归责原则应为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原则、公平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13.
不容忽视的意外伤害●北京儿童医院侯晓菊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一些潜在的危险因素也相应增长,各类意外伤害接踵而来。有资料表明:意外伤害造成的死亡已成为各国(发达和发展中国家)0—14岁儿童的第一位死亡原因。儿童意外伤害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事先...  相似文献   

14.
对未成年学生最大的人身伤害主要是殴打、绑架、拐骗和性伤害等,预防伤害有四条训练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因学生伤害而引发的精神损害问题越来越多,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不仅会影响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而且更重要的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文章从学生伤害事件的概念出发,探讨学生伤害与精神损害的关系,分析学生伤害事件引发精神损害的类型,并从学校教育、家庭环境、学生个体、社会文化等角度对造成该精神损害的原因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生命意识是指为了适应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依据先天的基因,加上后天的教化引导,学生在对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于生命和生命价值的理解和感悟的一种心理状态。生命意识包括对生命的认识和对生命价值的理解与感悟。近年来,青少年生命伤害事件(伤己、伤人、伤害动物、植物、被伤害、交通事故等)屡有发生,且呈现低龄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刘湘云 《家庭教育》2006,(5S):42-43
小学阶段的儿童爱动又好奇,但又缺乏识别危险和保护自己的能力。很容易发生意外伤害。我国儿童意外事故死亡率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大多死于溺水、车祸、窒息、中毒、跌落、触电、火灾等原因。最常见的意外伤害是外伤,如跌伤、创伤、切割伤、烧伤、烫伤。上述各种意外伤害主要发生在家中及其周围场所,故而防范儿童意外伤害,保护儿童生命安全必须从家庭做起。  相似文献   

18.
通过阐释竞技体育运动员运动伤害保护的法源要求和应然法律状态,进而提出了竞技体育运动员运动伤害保护的法律模型,就构建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员运动伤害保护体系作了理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关于学生隐性伤害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生隐性伤害主要指学校和教师由于其不当管理行为给学生造成的精神性伤害。就其形式而言,主要表现为语言粗暴、私拆学生信件、张榜公布学生成绩、随意禁止学生上课、对学生差别性对待、体罚学生或变相体罚学生等。就其法律责任而言,主要侵害了学生的人格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受教育权和健康权等。为减少学生隐性伤害事件的发生,当务之急是强化教师的法律意识和学生的维权意识,建立有效的法律监督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组委会发布的“你认为最急迫需要解决的校园伤害”专项调查结果显示:“语言伤害”、“同伴暴力”、“运动伤害”成为当前小学生认为亟待解决的三大校园伤害问题。其中,81.45%的被访小学生认为校园“语言伤害”是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当今的中小学教育中,极少数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暴力行为遭到了公众的强烈谴责,但有一种暴力行为至今尚未引起人们的充分注意,那就是“语言暴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