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约在1897年,南洋才子丘菽园(187—1941)跟内渡定居蕉岭不久的台湾诗人及抗日志士丘逢甲(1864—1912),开始诗文论交,成为至好.时丘菽园不过廿四岁,丘逢甲卅四岁.越年,即1898年5月26日,邱菽园在新加坡开办了《天南新报》,自任总理(即社长)兼总主笔,立志以文字启迪民智,同时亦积极鼓吹维新救国.半个月之后,丘逢甲的诗文(以诗为主)就开始在《天南新报》邱菽园亲自主持的文艺栏里陆续出现.1900年初,丘逢甲与王恩翔奉惠潮嘉道沈洁斋之命,到南洋一带宣扬清廷保护华商政策.两人于3月18日抵新,在新马两地逗留了两个多月.丘逢甲与邱菽园的私谊,有了进一步的发殿.这时期,丘逢甲在《天南新报》所发表的诗文更多.一直到了1900年5月底丘逢甲离新后,这种现象,才告消失.因此,丘逢甲与《天南新报》的文字姻缘,前后维持两年.  相似文献   

2.
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乡。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丘逢甲(公元1864—1912),字仙根,号蛰仙,又号沧海。生于台湾苗栗县铜锣湾一个塾师的家庭。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中进士后,见仕途污浊,乃弃官归里,主讲于台湾书院。中日甲午之战,中国战败,清廷惧敌求和,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丘逢甲闻讯奋起抗议,并率台湾人民起义抗日,表现出  相似文献   

3.
丘逢甲     
丘逢甲(1864——1912年),字仙根,号仓海。祖籍广东蕉岭县。乾隆年间,其曾祖丘仕俊,率家渡海,东迁台湾,到丘逢甲时已历四世。丘逢甲于1864年(同治三年)出生于台湾省苗栗县,与反割台斗争中的抗日英雄徐骧是同乡。丘逢甲从四岁起,就在其父执教的私塾读书。他天资聪颖,刻苦攻读,十四岁在台南应童子试,获全台第一名。1889年春天,丘逢甲25岁,去北京会试,中第八十一名进士,被钦点为工部主事。当时,中国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丘逢甲无意仕进,告假回台,集中精力讲学。他除授文艺课外,  相似文献   

4.
《嘉应学院学报》2015,(9):19-21
丘逢甲佚文《嘉应彭孝廉炜瑛涉趣园诗钞序》与佚诗《次韵答彭少颖同年龙川七绝二首》为《丘逢甲集》所失载,亦未见学界有所披露,系新发现之丘氏佚诗佚文。对研究丘逢甲之文学思想及创作,有颇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5.
丘逢甲,台湾人,近代著名抗日志士、爱国诗人、教育家。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个专题《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写到:“台湾各族人民在爱国志士邱逢甲、徐骧领导下组成义军。”这里为什么丘逢甲会写作邱逢甲呢?  相似文献   

6.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清·丘逢甲《春愁》丘逢甲(1864-1912),字仙根,台湾漳化人,清代诗人,有诗作《岭云海日楼诗钞》和《仓海丘逢甲诗选》存世。诗人是一位爱国志士,清光绪年间进士,为兵部主事。  相似文献   

7.
丘逢甲的教育思想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丘逢甲(1864—1912)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清末民初卓越的“抗日护台”爱国志士和教育家.丘逢甲祖籍原在河南商丘,于南宋末年迁入福建上杭,一二七七年间,其二世祖创兆为民族英雄文天祥参事,一起从事抗元,他们道经梅州镇平员山(今梅县地区蕉岭县文福乡)时,文天祥率队继入平远转赣,创兆乃留居于员山村.一六六一年民族英雄郑成功从荷兰入侵者魔掌中收复宝岛台湾,丘逢甲曾祖仕俊于清乾隆年间始由蕉岭迁居于台湾彰化县东势角(今台中县东势镇).逢甲父亲名元宝,榜名龙章,字诰臣,号潜斋,清咸丰年间台湾府贡生,毕生“以教读为主,往来南北,家无常处”.其学生多成材,遗著有《觉世诗存》.逢甲生母陈氏,城府(台南)人,早卒.逢甲出生于台湾苗粟县铜锣湾李氏家塾(潜斋设教处).  相似文献   

8.
杨倩 《鸡西大学学报》2014,(10):127-129
丘逢甲,中国近代著名爱国诗人,代表作有《岭云海日楼诗钞》等。纵观丘逢甲的诗歌创作,其中强烈而真挚的爱国主义情感,丰富而多变的艺术表现手法,慷慨苍凉、凌厉雄迈的艺术风格,构成了丘逢甲诗歌创作的主要艺术特色。其诗歌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以及诗歌所散发的浓郁的情感,成就了丘逢甲一代诗名。  相似文献   

9.
关于丘逢甲(1864—1912)与潘飞声(1858—1934)的交谊,在丘晨波等撰《丘逢甲与清末几位著名诗人的交往》(1)一文的第三节,以丘潘的“艺术交往” 题目,作过专门论述。又有丘晨波撰《丘逢甲年谱》(2),于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己亥)亦系其事。本文只是在前两文的基础上作两点补充:一是丘潘如何结交的?二是丘对潘的诗歌成就的评价。 在“艺术交往” 一节中,提到丘潘初次唱和“是在1898年”,丘潘“会晤甚洽”,是“1900年春” 的香港。在《年谱》中,1898年未系首次唱和事,1899年则系“…  相似文献   

10.
丘逢甲是近代著名的爱国志士、诗人、教育家。20世纪80年代以来,丘逢甲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就其研究成果来看,主要集中在丘逢甲的生平事迹、交往、诗歌创作等方面的研究。对其研究状况做一个综述,将有利于研究者把握现阶段的研究动向,推动丘逢甲研究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丘逢甲诗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版)后附《年表》。总页181。 二月(正月),赴北京会试,中式第八十名进士,殿试赐二甲进士出身,授工部主事。到署未几,以朝政紊乱,厌之,引见后即告假回台省亲。 迈案:此表体例,括孤内月份为阴历。 “赴北京会试,中式第八十名进士”云者,误。逢甲乃光绪十五年三甲第九十六名进士。进士名次,以殿试为准。会试(礼  相似文献   

12.
笔者近年来,在撰写《丘逢甲评传》的过程中,发现有一首诗未收入丘逢甲的诗集《岭云海日楼诗钞》中。这首诗,题为《与平山、近藤二君及同志诸子饮香江酒楼,兼寄大隈伯相、犬养春官日本东京》:诗云: 谁挟强亚策,同洲大有人。愿呼兄弟国,同抑虎狼秦。慷慨高山泪,纵横大海尘。支那少年在,旦晚要维新。诗人在“慷慨高山泪”下有一注语:“日本有高山正之,其人维新先进也。”此诗见于丘菽园《挥麈拾遗》卷四。诗前有丘菽园的一段说明文字:“仙根诗之钞  相似文献   

13.
丘逢甲(1864—1912)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爱国诗人,清末民初卓越的“抗日护台”爱国志士和教育家。 丘逢甲祖籍河南,于南宋末年迁入福建上杭,再迁居于广东蕉岭县文福乡。其曾祖父子清乾隆年间才迁居于台湾彰化县东势角(今台中县东势镇)。丘逢甲幼从父教,性聪颖,六岁能文,七岁能诗,十四岁应童子试,获全台首名,被台湾巡抚兼主考官丁日昌(丰顺县人)誉为“东宁才子”(“东宁”乃台湾别名),旋于翌年(1889)赴北京会试联捷考中进士,被钦点为工部虞衡司主事。但他不满清廷昏瞆腐败,不愿为官,遂即告假返台省亲。自1890至1994年中日甲午战争发生为止,他先后讲学于台中衡文书院、台南罗山书院、嘉义崇文书院。  相似文献   

14.
丘逢甲于宣统年间担任广东咨议局副议长。丘逢甲的身份资历、政治理想、教育贡献、人脉交往是其被推举为广东咨议局副议长的重要原因。在咨议局期间,丘逢甲在日常事务的管理、推进广东地方重大民生议案、保护革命党人、促进广东和平独立等方面作用显著。丘逢甲在广东咨议局的作为,不仅是深入了解丘逢甲个人政治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晚清渐渐觉醒的传统士子适应社会变动的种种努力,同时也反映出近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和人生轨迹所受时代的深重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丘逢甲《岭云海日楼诗钞》卷六有题为《己亥五月二日东山大忠词祝文信国公生日》组诗第五首有句:“兰陵二生者,为我陈牺牲。”诗后有丘逢甲的胞弟丘瑞甲、兆甲及丘逢甲子丘琮的注:“兰陵二生,指何人未详,但为萧永声、萧永华,萧伯瑶等可知。”二生列出三名,是见注者之无把握。然而,我以为二生应是永声、永华。因为  相似文献   

16.
丘逢甲是祖籍福建上杭的客家人,具有浓厚的祖根意识和家国情怀,是闽台共同的文化名片。从丘逢甲和上杭的历史渊源契入,探讨丘逢甲祖根意识的缘起、发展及意义,祖根意识本质是爱乡爱国思想的源头活水和重要内容,希望通过祭祖、族谱、诗歌、教育等文化交流活动弘扬丘逢甲的祖根意识家国情怀,推进对台文化交流,增强两岸同胞同根同源的认同感,促进心灵契合,切实推动两岸和平统一大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丘逢甲(1864—1912),是台湾省苗栗人。他一生写下了大量的爱国诗篇、诗集,真实而生动地记述了他热爱祖国的事迹,怀念台湾的深情,  相似文献   

18.
首次读《岭云海日楼诗抄》时,接触到《题康步崖中翰(詠)出塞集》等诗,稍后,涉猎到韩师历史资料,知道“惠潮嘉师范学堂”首任校长为康咏,福建长汀人。后来得到康咏的《漫斋诗稿》,和仙根工部诗竟有二十四首。为丘逢甲为韩师,很想探索二先生交往情况,教务忙冗,至于今日。 康咏生平述略 康咏,号步崖,福建长汀人。同治元年(1862)生,19岁举茂才,21岁乡试举前列,后来为伪满大汉奸郑孝胥乃是科解元。28—29岁(1889—1890)曾游塞外。庚寅(1890)科场不售,辞别亲友南  相似文献   

19.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在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说:“明年是《马关条约》签署110周年,这里我想起了1896年4月17日,一位台湾诗人用血和泪写的28个字的诗,他的名字叫丘逢甲,是台湾彰化人。”温总理引用的诗就是近代著名爱国志士诗人丘逢甲写作的这首《春愁》。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丘逢甲1910年游览罗浮山所创作的一些记游诗作一粗浅分析探讨,以期展现丘逢甲这一时期的心理活动和理想脉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