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之逍 《大观周刊》2012,(41):85-85,177
任何社会都不可避免地会遭受各种各样的灾难,面临各种公共危机的强烈冲击。进入21世纪,以网络、手机为代表的新兴媒体迅速崛起,舆论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传播地。而且,新兴媒体传播非常迅速、覆盖面非常广这些特点,在危机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何利用好新兴媒体,成为政府应对危机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当今社会,以微博、微信、播客等为代表的新型媒体时刻,改变着信息的传播方式及速度,不断影响危机传播的力度和深度,使越来越多的危机事件依托自媒体作为发展演化的重要媒介。本文在阐释危机事件中网络舆情的内涵和表现特征的基础上,阐释了危机事件中网络舆情的发展、演变路径,并根据其发展阶段和演变规律提出应对和化解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危机管理基础工作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图书馆危机管理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日常危机管理,即图书馆在日常管理中针对可能发生的危机采取管理行动,以预防危机的发生;另一部分是当图书馆危机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时,针对现实的危机进行的管理,称为危机事件管理,这是对实际存在的危机进行处理。但无论是在日常危机管理还是在危机事件管理中,图书馆都有一些共性的工作要做,如沟通管理、媒体管理、建立危机管理组织机构、组建危机管理协作网络、营造图书馆危机管理组织文化等。由于这些管理行为贯穿于图书馆危机管理过程的始终,属于图书馆危机管理的基础工作,因此,文章对这些基础工作从策略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6,(14):47-53
在政府危机公关的背景下,"社交化"属性显著的新兴媒体成为民间意见气候的集散地。分析新浪微博用户对"百色助学网性侵"和"马山骗领扶贫款"事件的民间抗争性话语表达,发现传播实体与其话语抗争程度并不显著相关,但传播效果与其固有影响力高度相关。民间抗争性话语已经成为当前民众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要形式,官方处理舆情的思路要由"引导"向"融通"转变,以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兴媒体为载体,推行"互联网+政务",与媒体共同搭建公众政治参与的平台,聚合导向正确的民间抗争性话语的影响力,将新兴媒体打造成官方与民间舆论场的缓冲区。  相似文献   

5.
庄倩 《传媒》2023,(24):48-51
社交媒体作为日本政府数字战略布局中的关键环节,成为解决日本社会现实问题的重要工具。从生存环境、发展理念、传播实践三方面来看,日本政府通过改善网络环境提高了企业及民众的社交媒体参与度;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上网低龄化,以包容、实用和安全作为社交媒体的发展理念;为了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广泛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开展政治宣传、防灾救灾、舆情监测工作。日本政府面对技术冲击时的自我革新以及其社交媒体的传播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孙煦 《大观周刊》2011,(47):93-93
本文对近五年的危机事件通过网络论坛传播的实例进行梳理分析,归纳出危机事件在网络论坛传播中的特征和模式,论证了危机事件在网络论坛的传播是多种媒体互动传播的过程等。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随着舆论监督力量的加强,公共管理机构的危机报道经常出现在大众媒体上。在我国,媒体一直具有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的作用,那么,在危机事件爆发时,媒体理应发挥相当的作用,帮助政府更好地解决问题。近几年,随着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以网络、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由于新媒体传播及时迅速、覆盖面广、传受平等的特点,在危机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何利用好新媒体,成为了政府应对危机报道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8.
网络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锐 《新闻与写作》2004,(12):39-41
如今作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在突发事件的新闻传播方面已经迅速崛起成为媒介市场竞争中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然而随之而来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传统媒体一直强调的舆论导向问题在网络环境下遇到了前所  相似文献   

9.
媒体变局与报业未来走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报业经历20年的高歌猛进之后,目前陷入了一场深刻的经营危机。以2005年为“拐点”,传统报纸停下了持续多年的上升脚步,进入一个抛物线般的下滑轨道。广告增长率从持续了20年的高位跌落下来,就是这一趋势的显著标志,同时伴随着的是年轻读者的流失和发行市场的萎缩。与此同时,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经过十来年的指数性增长,已经接近“临界点”。未来两三年,网络媒体还将呈现爆炸式发展。媒体环境和格局将因之发生更大的变化。在这场媒体变局中,传统报纸的强势地位被从根本上动摇,市场蛋糕会越来越小。报纸为生存而进行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相似文献   

10.
张平 《新闻传播》2022,(9):88-89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壮大,网络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特别是现在微信、微博等网络社交工具的普遍运用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本文以网络社交媒体的发展为研究对象,系统地探讨我国网络社交媒体的发展历程、使用现状以及行为特征,并对网络社交媒体的未来发展趋势做一个大胆的预测,具有较强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自媒体环境中的危机信息传播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立立 《新闻界》2009,(1):12-14,54
自媒体已经成为了危机信息传播的重要场所.本文从自媒体的自身传播规律入手,分析自媒体环境中的危机信息内容构成和传播规律,并从跨媒体的角度建构和解析了危机信息的传播模型及危机信息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12.
自从1995年中国科学院向世界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开始,网络在中国已经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从各个方面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在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网络改变了人们的信息传播方式,也改变了媒介环境。网络、手机等新媒介传播相对于传统的信息传播媒介具有广泛性、针对性、及时性等优点,已经越来越受到受众的欢迎。本文主要以新媒体中的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和互动电视媒体为研究对象,来分析新媒体中新闻互动的不同形式。  相似文献   

13.
都成 《新闻世界》2012,(3):70-71
网络热词的大量涌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对网络热词的高频率传播,已经成为当下的一种文化现象,由此也引出了一种以网络热词为传播内容的全新载体,即"词媒体"。网络造词的语言特性使"词媒体"有其相应的使用方式和传播领域,本文试从网络传播的视角,结合语域的相关概念,分析"词媒体"产生的原因以及它的传播方式和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内部与外部环境复杂化,校园危机陷入高发阶段,社会转型期的复杂多变使大学形象面临着严重挑战。大众媒体崛起,网络传播普及,面对犀利的媒体监督与严峻的高校保卫战,未雨绸缪,做好校园危机传播管理,维护大学形象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声屏世界》2012,(2):173-174
经过十六年发展的昌荣传播,以电视媒体为主导,积极进军新媒体,构建了一个以电视媒体、互联网媒体、数字新媒体为框架的新型传播网络。领先CCTV媒体资源传播深度运用,提供央视全频道解决方案自1995年昌荣首次参加CCTV招标以来,昌荣在CCTV媒体代理及运用上已经积累了16年的宝贵经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梳理故宫门事件中的网络舆情的应对得失入手,分析了事件中网络舆情应对的误区,阐述了自媒体环境下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的特点,并对此提出了反思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媒体融合已经成为时下中国媒体业发展的一个热点课题。而腾讯作为我国最为成功的互联网企业,经历了从单纯的网络聊天工具到提供全方位资讯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的变迁。其间的媒体融合战略与模式,从实践的角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范本,对于我们已经发生和正在进行中的媒体融合,无疑具有特别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一、腾讯:从网络聊天工具到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一)以即时通讯工具为基础打造在线生活平台1999年,仅仅有马化腾和张志东两名员工的腾讯公司,模仿国际上风靡一时的网络聊天工具ICQ,开发出了中文语言界面的网络聊天工具OICQ,后来  相似文献   

18.
在危机事件频发的当今社会,公众对于信息的需求更显迫切;主流媒体基于自身性质及长期的日常建构,具备了良好的公信力,在危机事件发生后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首要权威选择.本文界定了主流媒体在危机传播中所承担的角色,分析了主流媒体在危机报道中面临着信息不足、同质化、对网络舆论监测与治理有待加强的挑战,力图从构建全方位的主流媒体报道体系、加强有效信息传播与舆论引导三个层面为主流媒体的危机报道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网络技术为载体的数字生活已经覆盖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影响了媒介的生态,媒介传播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媒体融合已经成为重要趋势.广播新闻在融媒体背景下如何与融媒体接轨,如何做到与时俱进,满足受众的需求,是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主要探讨了融媒体背景下广播新闻的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20.
孙海明 《视听界》2011,(2):108-108
网络热点话题已经成为传统媒体新闻采访线索来源之一。传统媒体照搬网络上的话题到主流媒体中传播,或把网络上的事件拼接成一条新闻,丧失了主流媒体的功能,是不可取的;对网络上公众关心的事件报道缺失,又失去了对此类事件的掌控能力和引导能力,丧失媒体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