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在《全元散曲》中,有关妓女的散曲约350首(套)。本文就散曲所写妓女的容貌、技艺、爱情、遭际和文人的关系以及妓女所创作的散曲展开论述,并试图找到这类散曲创作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2.
元代散曲在语体特色、语句使用、整体布局、创造手段、修辞风格等五个方面有着与唐诗、宋词不同的修辞特色。在修辞风格上,它有通俗化倾向;在语体特色上,它有口语化倾向;在语句使用上,它有自由化倾向;在整体布局上,它有精巧化倾向;在创造手段上,它有具体化倾向。它的整体修辞特色表现为一种“精细的通俗”的审美色彩。它以一种近“俗”的修辞艺术来记录普通人民的喜怒哀乐,从而改变了诗词所具有的“一本正经”的面貌。  相似文献   

3.
4.
继唐诗,宋词之后,到金、元时期,在我国诗坛上出现了一种崭新的韵文形式,这就是散曲。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序》中说:“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散曲在元代盛极一时。元代散曲家仅可考者即有二百多人,存留至今的作品,据隋树森《全元散曲》所辑,凡小令三千八百五十三首,套数四百五十七套,可谓洋洋大观。尤为可贵者,散曲无论在情调意趣、艺术形式、语言艺术、表现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都具有鲜明、新颍的特色,在中国文学史上闪耀着特异的光彩。但是,由于历来只视诗文为正统文学的传统观念的  相似文献   

5.
6.
元代散曲中的曹操被定位为"奸雄"形象,对《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塑造与尊刘贬曹倾向都有一定影响。其体现出的虚无史观则是元人特殊文化思潮的产物,折射出元人所特有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7.
叹世归隐作为元曲的一大主题,引起了后世学者的不断争议。过去的习惯思维是用“消极出世”对这种情绪加以批判,而今当再次穿过历史与古人对话时,我们透过那份表面的虚无和所谓的消极,更多感受到的是有元一代的文人在那个特殊环境中的“自适”精神,看到的是其在时代所赋予的契机下对自我人格的“救赎”。  相似文献   

8.
读过元散曲的人,都会对它独特的艺术追求留下深刻的印象。 首先是俗。大量元散曲作品的语言都通俗、质朴、泼辣甚至粗鄙。有的作品通篇是市井流行的口语、俗语、方言,甚至夹入了詈词和拆白道字的民间修辞法(著名的如杜仁杰之[般涉调耍孩儿]《庄家不识勾栏》、马致远同曲牌之《借马》等)。更大量的作品则是将通俗粗鄙的语言嵌进典雅庄重的诗词语中,如马致远[双调折桂令]《叹世》前几句本很典雅:“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但紧接着  相似文献   

9.
元代散曲创作的兴盛,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歌伎的演唱传播。演唱传播特殊的社会地位,决定了散曲演唱传播的社会功能。散曲演唱传播对元代散曲作法、风格、散曲理论、曲集编撰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冯子振是元代湖南本土作家中唯一一位从事散曲创作的诗人。其代表作[鹦鹉曲]是元人散曲创作的一朵奇葩,内容以抒写隐士情怀为主,风格豪放,间杂婉丽。卢挚和马致远两位外地作家也创作了一些反映湖湘生活的散曲佳作。  相似文献   

11.
薛昂夫,元代散曲作家,正史无传,孙楷第《元曲家专略.续编》考之生平:“薛昂夫本西域人……其汉姓马,故又称马昂夫……其号曰九皋,故又称马九皋。”从历史分期看,薛昂夫属于元后期散曲家;从元散曲发展阶段划分,薛昂夫属于元散曲鼎盛期作家。因为明人治元曲,胸中横亘着一个夷、夏之别的正统观念,所以薛昂夫很少为人提及。《录鬼簿》中不见薛昂夫的名字。明初大曲论家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将他一人的三个名字误为不同的三个作家,一曰“马九皋之词如松阴鸣鹤”,二曰“薛昂夫之词如雪窗翠竹”,三曰“马昂夫之词如秋兰独茂”,薛昂夫其人其曲就更…  相似文献   

12.
当代作为中国重要文化遗产的元代散曲,事实上在当时正是那个时代中离经叛道的俗文化。它在历史背景、文化形态、社会地位以及艺术形式等许多方面,与当今的流行歌曲相类似。  相似文献   

13.
元代,也是我国散曲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留下名字的散曲作家就有二百多人,现存小令三千八百五十三首,套曲四百五十七套,残套在外。隋树森辑录的《全元散曲》虽不能说收罗无遗、但阙漏可能无几。在这许多散曲家中,从社会层次来看,有艺人、画家、教师、生员、小吏、隐士、僧道、杂剧作家、落魄文人;也有丞相、御史、按察使、集贤待制、三军统帅、没落贵族。正因散曲家来自社会不同方面,所以散曲内容、艺术也就不尽一样。从民族成份来看,虽以汉人为主,还有蒙古、女真、维吾尔、回回、高丽等族,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对散曲的发展都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贯云石是元代保存散曲作品较多,与马致远、张可久同时代且可比肩的少数民族散曲作家。其"颂"、"咏"类散曲在其作品中为数不多,但深深带有"贯氏"风格。  相似文献   

15.
元代散曲写景作品中的景物、心态和艺术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元代散曲写景作品分为五种类型,反映了元代文人对社会的绝望,进而追求大自然的澄静清幽,淳朴古拙,自然无伪以及追求生命快乐等特有的心态,并论及了元代散曲作品在艺术上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6.
<正>元代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小令"由单支曲子组成,但可以重复,各首用韵可以不同,如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套数"是由两个以上的同一宫调的曲子按照一定规则连缀而成的套曲,如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南吕"是宫调名,"一枝花"是第一支曲牌名,"不伏老"是标题。  相似文献   

17.
自司马迁说宋玉"莫敢直谏"以来,宋玉的人格精神就被打上了不敢直谏、懦弱的符号,其作品中的劝百讽一、微讽曲谏更是为后来众多文人所诟病。放眼汉代至宋这段文学历史长河,文人们多从儒家诗教的正统文学观出发,对宋玉的人格精神及作品内容的旨趣多否定,少赞美。直至元代,散曲家们以全新的接受态度对宋玉的文学作品及其人格精神进行评价,宋玉文学中与艳情相关的女性形象、男女之情等被无限放大,其本人也被异化为风流多情的浪子形象,赞美仰慕之声不绝。  相似文献   

18.
黎琳 《语文知识》2002,(11):25-25
散曲有三种体裁:一是小令,跟词里的小令基本相同,不过几乎全是单调的;二是套数,是根据不同的调性如“黄钟”, “南吕”, “双调”等组织起来的;三是带过曲,是从套数里摘出来两支或三支连唱的曲调,如中吕调的[十二月带尧民歌],双调的[雁儿落带清江引·碧玉萧],它是间于小令,套数之间的体裁,跟双叠或三叠的词调相似。词调和曲调都是长短句诗体,跟五七言诗  相似文献   

19.
丁綵是明代中后期的一位布衣散曲家。综观其散曲,主要包括缠绵怨婉的闺情曲、郁愤直讽的叹世曲、恬淡静谧的田园曲,直白露骨的艳情曲等四类;体现出了“情真”、“俗趣”、“灵活”等较为突出的风格特点。从中.我们大致可窥见这位乡野文人的生存状态和志趣追求。  相似文献   

20.
李清照,号易安唐士,是我国南宋词坛的奇女,她的词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被称为“易安体”。她留下的词作虽仅有四十多首,但字字玑珠,句句精华,足可以一当十,堪称词之极品。词人善于用真挚的感情,豪迈的气质,平常的语言铺成极其工巧的画面,营造极其深幽的意境。词的风格清新自然、真挚感人,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妙趣天成,卓尔不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