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我们在荒凉的海滩漫步时,常常被突然闪现的贝壳惊起一丝的欢乐,眼睛也因之而放光。是贝壳的亮点为海滩和观海的人增加了新的美感。 平常生活中发生的新闻浩如烟海,而重大新闻很少,所以记者或通讯员常会有两种极端,要么找不到新闻,觉得一条也不够份量;要么觉得新闻很多,写出来后上稿率却很低。在基层采访,从那些平凡的工作、平凡的人处找到新闻确实很困难。但有一个办法,就是不妨先从整体上远远一望,就如我们举目海滩一样,这时你就会发现新闻的亮点。我们只抓住这些有亮点的新闻,其余不要,如对海滩上那些碎石败木看也不看一…  相似文献   

2.
在突发事件报道中,记者经常会遇到如何发现和捕捉新闻亮点的问题。特别是在一些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这个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大凡重大突发事件,它的宣传空间都是很大的,新闻亮点也很多,记者要把功夫下在发现和捕捉新闻亮点上。  相似文献   

3.
抓住新闻亮点的五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抓住新闻亮点,不仅是衡量一个新闻工作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更是衡量一个新闻工作韧性和悟性程度的重要尺度。现代社会,各种信息铺天盖地而来,信息中是新闻的,十之一二,新闻源中带亮点的仅是十之一二,甚至是百之一二。新闻亮点就如同金子存在于金矿中一样,需要新闻工作干锤百炼、千淘万滤才能提炼出来。新闻工作特别是基层新闻工作,必须认识打磨新闻亮点的重要性,探索打磨新闻亮点的最佳途径,才能在平凡的新闻工作中作出非凡的成绩。  相似文献   

4.
文似看山不喜平。人们看书看报,总喜欢内容健康、波峰叠起、妙趣横生,而唾弃四平八稳、一潭死水。办报也一样,一定要办出“亮点”,要有创新,要给人以启迪,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宣传“亮点”的特点所谓宣传“亮点”,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能够形成声势、引起共鸣、产  相似文献   

5.
王璟 《视听纵横》2009,(4):107-108
做电视节目,少不了要采访形形色色的人,尤其是人物访谈类的节目和故事类节目,所采访的对象不是名人就是有故事的普通人,两者的共通点就是:他们都是有特点的人。  相似文献   

6.
报道社会亮点,能否形成新闻亮点,是对记者新闻功底的考验.同时,也是对新闻单位整体报道水平的检验.社会亮点,亮在何处,最亮的是什么,报道中如果体现不出来,就不会成为新闻的亮点.  相似文献   

7.
一、制作一个好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读者对文章的第一印象。标题最需要出彩,它是文章的第一个亮点。新闻评论标题更是忌平、忌俗。“从……谈起”、“由……想到的”这样的标题是够平易近人,但读后给人留不下什么。好的标题或者新奇,如《当面我的妈,背后他妈的》、《美苏开始跳探戈舞了吗?》;或者警醒.如《浪费也是犯罪》、《谨防“精神贿赂”》;或者意蕴绵长,如《在战争与和平的翘翘板上》。新闻评论标题要出采,不妨借鉴一下杂文标题制作。要大胆创新,不固旧观,注意运用谐音、夸张、仿同等修辞格。当然,标题重“巧”,…  相似文献   

8.
一、身入心入发现“亮点” 要从寻常生活中寻找到不寻常的新闻,仅有身入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做到心人。就是说,只有人到心到,用心去观察生活,感受情景,从中引发思考,才能发现寻常中的不寻常,平淡中的不平淡,也才能寻找到启动快门的新闻“亮点”。如面对持续高温,人们是怎样度过的。带着这一问题,记者深入到市区的街头巷尾去观察,接连几天,也没有发现有什么新闻点  相似文献   

9.
自从首都新闻单位开展现场短新闻竞赛活动以来,观场新闻已为新闻界和社会各界广泛重视。新华日报从7月中旬开始现场新闻竞赛,至今已刊用十多篇。但从大量的来稿看,育些仅仅是在一般的新闻稿中,增加了一点现场描写,稿件的主体仍然是现场外的背景介绍或新闻事实的  相似文献   

10.
张武 《新闻实践》2010,(6):32-34
不断壮大、创新的网络正对报纸发起日益激烈的挑战,报纸在新闻时效性、供给量上越来越显得捉襟见肘。如何化解这场逐渐加深的“网络危机”,成为当今中国报业最沉重的思考题之一。而基于网络时代兴起的“长尾理论”,则为报纸探讨未来业务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干了几年新闻工作之后,常在什么是好新闻,如何去抓好新闻等问题面前感到惶惑而思量。 在我看来,做记者涉世深、经验足固然重要,保持新闻的兴奋感,会找新闻的兴奋点,要更难些。这是因为,保持兴奋感,并从纷纭的事物中去找让人兴奋的亮点,则更多的取决于主观因素制约。 我所说的新闻兴奋感,并不是简单地对所涉及的采访客体的新鲜好奇,而去探其究竟的感觉,而是不断实践,积累素材,厚积自身中对新闻事实的感悟力。它是在对新闻事业孜孜以求中积累形成的。这种感悟力好象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而一旦有新鲜事物的刺激,这种感悟力便会化作兴奋感,对新闻价值的大小优劣进行自动定位,予以评估判别。而兴奋点则是引发感悟力的客体上最有特点、价值的东西,它不仅让记者感到眼睛一亮,精神为之振奋,也让它的受众——广大读者感到是新鲜有影响的,甚至是不同凡响的。兴奋点能诱发记者的兴奋感,但在新闻实践中,如果不保持强烈的兴奋感,再亮的兴奋点也可能从你的身旁溜过去。好的新闻是一颗夜空中划过的流星的话,记者当学  相似文献   

12.
文似看山不喜平。人们看书看报,总喜欢内容健康、波峰叠起、妙趣横生,而唾弃四平八稳,一潭死水。这就要求我们办报一定要办出亮点,要有创新,要给人以启迪,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3.
古代文论家刘勰在《文 心雕龙·隐秀》中提出了 “秀”这一概念。“秀也者, 篇中之独拔者也。”此处 “独拔”意为“引人注目”、 “精彩绝伦”。“秀”可以视 为文章中的“亮点”,即写得 精彩或能激起读者阅读兴 趣的句子、段落。新闻评论 作品也不例外。其中总应有一段(句)或几段(句)能在读者思想上留下烙印,或是问题抓得准,或是揭示本质深刻,或是理论上有新的开拓,或说法新鲜让人耳目一新,并且所有这一切都以精彩的语言为载体。 刘勰提出了“秀”的审美标准、功用:“秀以卓绝为巧”,“雕削取巧,虽美非秀”,“(秀)动心惊…  相似文献   

14.
15.
16.
我是从1990年7、8月份开始新闻写作(?)至今己在地区以上新闻单位发稿20多篇,其中省级13篇。在近一年的写作实践中,我体会最深的是:要写好新闻一定要抓准“新闻眼”,选择最佳角度。我开始写新闻时,凭着满腔热情,见啥写啥,有时一坐一个通宵,写完就往报纸、电台投,结果很多稿子都如召沉大海。过了一段冷静下来,细细思索,拿自己的稿子与报纸电台上发过的同类稿子相对照,发现自己写的新闻事件不是新闻价值不大,就是没有什么新意。向老同志请教,他们告诉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名电视新闻记者,在第一时间出现在新闻现场,对新闻事件做出报道,应该是一种永恒的追求。但是,由于种种客观因素的限制,谁都不能保证永远在第一时间得到新闻线索。那么当事件已然变为“过去时”,我们就不仅要重视新闻的第一落点,而且要追踪新闻的第二、第三落点……  相似文献   

18.
我是刊院学员,写报道也是从上刊院以后开始的。我有这么一点体会:注意抓住新闻以外的新闻,往往是好新闻。我采写的通讯《杨大妈的胸怀》就是其中的一例。去年年底,我们部队驻地西沟村的敬老院办起来了,我便前往敬老院采访。敬老院办得很不错,村里为敬老院的老人买了十八时的大彩电,专为他们做了一套家具,床上铺的是新被子、新褥子,还有两名妇女专门待候“孤老”。这件事要说新也不算怎么新,但我还是有信心从中挖出点新的东西来。我找到一名村干部了解情况,我得知还有一名九十四岁的孤寡老人住在杨大  相似文献   

19.
写标题要找到题眼,写新闻要善于发现新闻眼.一条消息,在众多的新闻中能被人一眼相中.往往是因为它有与众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20.
梁衡 《传媒》2000,(3):48
当我们在荒凉的海滩散步时,常常会被突然一闪的贝壳惊起一丝的欢乐、眼睛也因之放光。是贝壳的亮点为海滩和观海的人增加了新的美感。 平日里生活中发生的新闻浩如烟海,而大新闻又很少,所以记者或通讯员常会有两种极端,要么找不到新闻、觉得哪一条也不够分量,要么、觉得新闻很多,写出后上稿率却很低。在基层采访、从那些平凡的工作、平凡的人处找新闻确实很难。但有一个办法,就是不妨先拉开距离,从整体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