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郑观应《盛世危言》中的社会改革措施徐可纯自鸦片战争以来,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下的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从龚自珍、魏源开始一批先进的思想家批判了封建旧制度的种种腐朽、不合理的现象,在主张抵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同时,又主张吸取西方的文明,他们提出了变法...  相似文献   

2.
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信息化、国际化、市场化的社会,有人称之为一体化的市场、超级市场的信息世界,也被西方的思想家称为社会世界,它已经拥有了世界文明的雏形,有了跨文化的生态。但当今人类缺乏对“发展”的反思和对跨文化的认识。西方社会到19世纪完成了包括工业革命、宗教革命、理性革命和全球殖民化的过程。悖论的是,当许多地区为发展欢欣鼓舞的时候,却发现了危机:认同危机、社会安全危机、就业危机、贫困危机、能源危机以及环境危机等。与其说人们在夸大这些危机程度,不如说今天的人们面对危机,无能为力感的普遍存在。分析原因,我们就要反…  相似文献   

3.
26年前,1967年威廉堡世界教育会议第一次提出世界教育危机的问题。从那时起到现在,虽经过20多年的教育改革,西方中小学教育危机的现象仍有增无减。这种情况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关注。当代西方中小学教育危机表现在许多方面,其中主要的一方面就是青少年的精神危机。这种精神危机已使  相似文献   

4.
民族危机与文化危机的并至、东方与西方文化危机的并存,是中国近代文化保守主义的生存环境。近代以来,文化保守主义先后出现了洋务派、晚清国粹派、东方文化派、本位文化派以及新儒家等流派。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和新文化的建设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但又具有反现代化和文化优位意识等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自近代以来开始了对民主的追求,梁启超、严复等启蒙思想家向中国引入了西方的民主思想,他们提出的民权、自由、开设议院的思想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但由于当时中国处于民族危机的关键时刻及中西政治文化上存在的巨大差异,他们无法摆脱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束缚,只能将西方的民主作为概念工具,通过与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结合,形成独特的民主思想。  相似文献   

6.
一《资政新篇》是以洪仁玕为代表的太平天国革命领袖们向西方学习的结晶。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最先开风气者,并不是洪仁玕。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发生着剧烈的变化,民族危机、社会危机日益严重,这对中国的政治、思想发生着深刻的影响。鸦片战争的失败对“天朝大国”中具有开明思想的地主阶级士大夫是一个极其沉重的教训。他们中的一些人提出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主张,在中国近代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这是符合社会客观发展要求的。但是,他们都只是企图依靠  相似文献   

7.
近代知识者的最大痛苦在于:当强烈的受挫意识使他们下定决心向西方学习时,西方文明已开始滑坡;当他们激进地提出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时,却又无法在思维模式、感情倾向、精神气质、信仰系统、价值取向上割断与传统的深刻联系。本文具体分析了苏曼殊的这种痛苦,并进一步考察了他在中西文化冲突下的艰难选择和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8.
中国自近代以来开始了对民主的追求,梁启超、严复等启蒙思想家向中国引入了西方的民主思想,他们提出的民权、自由、开设议院的思想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但由于当时中国处于民族危机的关键时刻及中西政治化上存在的巨大差异,他们无法摆脱中国传统化资源的束缚,只能将西方的民主作为概念工具,通过与中国传统化资源的结合,形成独特的民主思想。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日益深重的全球环境危机震憾了西方人的心灵,开启了西方的尾悔和批判反思,引发了西方伦理、哲学和宗教学术的自我突破与创新。经历了理性和信仰双重剧变体验的西方人,顿悟到根本问题出在他们自己的化偏执于“自然应该被征服”的教务。环境哲学应运而生。环境哲学的新视域是以人与自然内在统一的场域为依据的,它拓展了学术范围,是当代哲学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0.
冷战结束后,前社会主义国家市场化改革陷入混乱,同时新自由主义无法解决西方面临的内部危机,西方左派应时就势提出了“第三条道路”,试图解决全球化时代西方面临的一系列发展问题,重新回到西方政治舞台的最前沿。进入21世纪后,“第三条道路”日渐式微,重新审视冷战后“第三条道路”理论,对于新时期中国深化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震撼世界,一些有热情的西方年轻知识分子对充满经济、社会危机的资本主义世界深感失望,他们怀着“寻找东方魅力”的热望纷纷前来中国。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就是其中的一个。但是,对于他们希望看到的中国大革命浪潮,他们未免动身已晚,当1928年底,23岁的斯诺到达上海时,“四·一二”事变的大屠杀使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当时,斯诺便打算穿越全中国后去周游世界。这时,一位西方资产阶级报纸老板,或是出于他的职业敏感,或是出于对这位颇有才华的  相似文献   

12.
新西兰是英联邦国家,社会生活、文化、教育等方面都承袭了英国的传统,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东西方的教育既有不同之处,也有似曾相识的一面.当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时,他们也在进行课程改革,西方的教育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有些还需要我们以辩证的观点来看待.  相似文献   

13.
一、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1.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①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成为他们的理想目标。②中国正值封建社会末期,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加剧了中华民族的危机。  相似文献   

14.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在经历了如火如荼的全面推进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之后,近几年出现了改革目标迷茫、改革热情减退、改革信心不足、改革步伐停滞的怪象。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革目标危机的论断,并从改革目标的设计、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学校的改革动力等方面剖析了目标危机的诱因,同时提出了控制目标危机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80年代新公共管理席卷全球,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公共行政改革,为西方国家克服财政危机、管理危机和信任危机,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对它的批评也随着而来,新公共服务正是在对新公共管理批判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替代选择。  相似文献   

16.
斯蒂格利茨较早认识到美国存在发生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他分析了当前这场危机的原因,提出了应对危机的政策措施.他批判了市场原教旨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坚持认为存在国家干预市场经济的必要性.他还预言了此次危机对西方经济理论的影响,但囿于新凯恩斯主义立场,他的见解具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1898年,中国大地上轰轰烈烈的救亡图存运动达到了高潮。在这场变法维新的爱国运动中,高举改革大旗的主将,是一名职小位卑的六品京官。他,就是年轻的知识分子康有为。康有为(1858—1927年),广东南海人。他生当祖国内忧外患危机日重的年代,青年时就接触到西方资本主义新学说的影响,萌发了改良思想。1888至1898年变法前十年间,他曾七次上书光绪皇帝,疾呼变法。其中最著名的是上清帝第二书,也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1898(戊戌)年间,他又上奏或代拟奏折六十余件,其中有关教育改革的多达二十余件。他力陈改革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意义,阐述教育与变法图强的密切关系。康有为在上书中曾提出了拒和、迁都、变  相似文献   

18.
鸦片战争时期的改革派,对内主张整顿吏治,改革弊政;对外提倡学习西方长技,抵抗资本主义侵略,是当时一支颇有贡献的进步力量。在这个派别中,陶澍(1779—1839)和林则徐(1785—1850)是其政治首脑,而提出改革理论并积极出谋划策的则有包世臣(1775—1855)、龚自珍(1792—1841)和魏源(1794—1857),此外还有一大批力主改革的积极分子和实干家。当时的改革成就,都是他们同心协力实行改革的结晶。过去,人们对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著名改革派人物论述较多;而把他们作为一个派别进行分析则不多见,本文拟对改革派作一概括分析,敬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9.
谭嗣同是清末杰出的社会改革家。当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时,提出了“大变、快变、全变”的激进变革观。其变革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力主排挤满族贵族统治,猛烈批判二千多年来固有的封建纲常名教,为兴民权摇旗呐喊,振臂高呼。基本依据是王夫之“器变则道变,器亡则道亡”的唯物论思想、西方传人的自然进化论和天赋人权观、佛学中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康有为的“托古改制”理论。谭氏过激的变革思想并不能改造中国,最终流于破产。  相似文献   

20.
索尔·贝娄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主人公多为犹太裔高级知识分子.贝娄着力描写他们在美国社会环境中迷惘、苦闷的精神状态,较为深刻地反映了当代西方世界中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提出了资本主义文明面临着崩溃的问题,对当代文明的理解和分析具有一定的历史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