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佳句储备库     
描写秋风的古诗词: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魏·曹丕《燕歌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相似文献   

2.
用秋天雅称填唐诗秋天有很多雅称,你能用秋天的雅称将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吗?(只填序号)1.重九临(),登高出汉宫。(唐·李迥秀)2.苟能秉(),安用叨华簪。(唐·张九龄)3.()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唐·骆宾王)4.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唐·李商隐)5.是时白露()中,湖平月上天地空。(唐·刘禹锡)6.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蓬。(唐·白居易)A.九秋B.西陆C.三秋D.素秋E.素节F.  相似文献   

3.
有趣的树名     
一、古诗中的树名。 1.口口叶落枝梢折(唐·陈羽) 2.口口花发锦江西(唐·张籍)  相似文献   

4.
第一期走向新里程实现新飞跃—……………………·,………………………………··伊犁师院学报编辑部(1)论邓小平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李重华(2)坚持从世界观的高度解决党员的思想入党问题。………………………………………………·马志清(8)大力倡导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道德观…………………………………··,…………………李瑞琴(13)中国古代文艺人才思想的发展……………………………………………………·,…………·曾耀农(18)武玉笑:唐加勒克的一生就是一首诗……  相似文献   

5.
吴承恩是否有蕲州之行?笔者在写《蕲俗·孙大圣·西游记》(见《黄冈师专学报》1989年第3期)一文时,已从蕲春民俗诸方面进行论证,认为吴承恩蕲州之行是可信的。后来在查阅资料,翻看《吴承恩诗文集》时,又发现了吴承恩有一首《夏日》诗,全诗如下: 高堂美人不禁暑,冰簟湘帘梦秋雨。岂知寒燠运天功,我为黎民实禾黍。笔者认为,《夏日》诗是吴承恩蕲州之行的又一重要诗证,其理由有如下两条: 一、《夏日》诗所咏“冰簟”是蕲州地方宝物之一的蕲竹簟。对蕲竹簟,历代文人墨客对它都有不少吟诵,而且均从“冷”、“寒”、“冰”入手,如白居易《病中逢秋招客夜酌》诗:“卧簟蕲竹冷,风襟邛葛疏。”南宋王觉《谢刘本玉先生惠簟》诗:“旧时正尔冷  相似文献   

6.
1.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乌不惊。(唐·王维)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唐·李峤) 3.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  相似文献   

7.
佳句储备库     
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开花时节动京城。(唐·刘禹锡《赏牡丹》)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唐·皮日休《牡丹》)  相似文献   

8.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唐·高适《燕歌御)“美人二八颜如花,泣向春风畏花落。”(唐.顾况《悲砌)“厚赂珠玉,娱以美人。”(《六韬·文伐》)“贾母又道:‘凤丫头和平儿还不是个美人胚子?你还不知足?’”  相似文献   

9.
唐·杜牧《池州送孟迟先辈》(节录):“手把一枝梅,桂花香带雪  相似文献   

10.
1958年,全国掀起大炼钢铁的热潮。此时,我正就读于浙江嵊州长乐中学。晴天,和同学们上山伐木烧炭,在溪滩里淘铁砍雨天,就在用竹簟搭建的临时教室里上课。  相似文献   

11.
竹林、竹楼、竹篱笆,竹窗、竹门、竹板别。竹梆一敲上新课,课间游戏骑竹马;什筒盛饭竹枝_匕挂,山雀子飞来哑嘴巴··一呵,我在竹乡教小学,六个年级九个娃。竹床、’竹椅、竹书架,竹刻、竹鞭、竹帘画。课余教唱竹枝歌,情满边寨竹农家,洒下春雨洒下爱,金竹出山走天涯··…呵,绿了几重翡草山,白了几根青丝发?我在竹乡教小学@佘致迪~~  相似文献   

12.
敦煌壁画中的竹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画竹是传统国画中重要的画科之一。一般认为 ,画竹起于唐 ,传世作品以宋竹为早。本文从敦煌壁画中找出了北朝、隋、唐、宋、回鹘、西夏直至元所画的竹 ,并从画史上找出了晋人画竹的记载 ,论述了这一批珍贵资料 ,丰富了中国竹画 ,将竹画史提前了几百年。  相似文献   

13.
洛阳亲友如相问,请你不要告诉他。(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正确答案:一片冰心在玉壶  相似文献   

14.
落花有情     
花落和花开.同样能激发古人的诗兴。花开,令人联想到美丽的青春,容易产生生命的冲动:花落,则容易让人感到生命之美的短暂和大自然的无情,兴起哀伤的幽思。所以,从“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唐·杜甫《曲江》),到“水流花谢两无情”(唐·崔涂《春夕》)和“无可奈何花落去”(宋.晏殊《浣溪沙》),无数类似的题咏构成了落花诗的主调。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竹文化研究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研究的方向主要包括:(1)竹与中华文化,(2)竹与文学艺术,(3)竹类词语,(4)竹与宗教,(5)外国竹文化,竹文化的研究视野逐渐广阔。对竹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古代文学与民俗学等学科视野,其中对竹与各地各民族的文化关系、竹与文学艺术的关系、竹崇拜的研究较为全面而透彻,而对涉竹戏曲、歌词、对联以及现当代咏竹诗歌的研究很少,对在生产生活中与竹关系密切的东南亚国家的竹文化研究不多,对中华竹文化与外国竹文化的比较研究也较为匮乏。这些反映了竹文化研究中整体性整理与分析的缺乏,说明竹文化研究还有很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簟,_■卜,。。一,。,嘎簟,_■卜,。。一,。,嘎簟,_■卜,。。一,。,嘎簟,_■卜,。。一,。,嘎簟,_■卜,。。一,。,嘎簟,_■卜,。。一,。,嘎簟,_■卜,。。一,。,嘎簟,_■卜,。。一,。,嘎簟,_■卜,。。一,。,嘎簟,_■卜,。。一,。,嘎簟,_■卜,。。一,。,嘎簟,_■卜,。。一,。,嘎簟,_■卜,。。一,。,嘎簟,_■卜,。。一,。,嘎簟,_■卜,。。一,。,嘎簟,_■卜,。。一,。,嘎簟,_■卜,。。一,。,嘎簟,_■卜,。。一,。,嘎小笔画出大世界  相似文献   

17.
名师者,久负盛名之师也。然何以谓之"名"也?一曰立德,二曰修身,三曰治学。一、先谈立德举三例以佐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此其一也;"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圣德立于上代,惠泽被于无穷。"(唐《孔颖达疏》)此其二也;"若夫立德必须贵乎,则幽、厉之为天子,不如仲尼之为陪臣也。"(三国·魏·李康《运命论》)此其三也。  相似文献   

18.
【出处】 唐·刘禹锡《调瑟词》(前四句):“调瑟在张弦,弦平音自足。朱弦二十五,缺一不成曲。”  相似文献   

19.
第一期高举邓小乎理论的伟大旗帜……………………………,………………………。………………·马明祥(l)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王狂(4)在新疆唐加勒克研究会第三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的讲话………………………………贾那布尔(10)锡伯族作家郭基南创作述评……………………·二……………·,…………………··吴孝成余吐肯(14)浅谈苏拭婉约词的特点……………………………………………………,…………………··韩红W(2二)张欣小说;都市爱情的吃语及其它…··。…,…  相似文献   

20.
[出处] 唐·韩愈《听颖师弹琴》(节录):“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琴声起伏抑扬一会儿高到极点,连一分一寸也不能再高了,—会儿又从高处一下子跌落千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