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经·陈风·月出》);"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古诗十九首);"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好诗多在月明中。"(黄宗羲《花朝宿石井》)。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诗词中,以梧桐树为主要景物的作品真是不少。例如: 凤凰鸣兮,于彼高冈。梧桐生兮,于彼朝阳。(节选自《诗经·大雅·卷阿》)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节选自汉诗《孔雀东南飞》)  相似文献   

3.
《语言文字报》2020年10月14日刊发路来森老师的文章《清秋佳日好读书》,其中有云:“读着读着,一阵秋风悄然而至,书页哗哗作响,秋叶纷纷而落,萧瑟又悲情,一种诗意的情感扑面而来,脑海中浮现出曹操那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也就读出了郁郁的古典意蕴。”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那一轮明月.是从《诗经·陈风·月出》篇升起的。“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它圆在汉魏六朝的城郭之上.在刘宋谢庄的《月赋》、齐梁沈约的《八咏诗·登台望秋月》、  相似文献   

5.
“吴中四杰”之一的初唐诗人张若虚,仅存诗二首(收在《全唐诗》中),但他却因一首咏月诗《春江花月夜》而流芳千古。闻一多先生盛赞此诗“以孤篇压倒全唐”,是“诗中的诗,高峰上的高峰”。自古以来,中国诗人对“明月”之咏叹一直婉啭于神州大地,从《诗经》中的“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经·陈风·月出》),  相似文献   

6.
李琳 《衡水学院学报》2011,13(5):21-22,34
关于《诗经·旄丘》一篇的诗旨,历来众说纷纭,然从诗中葛之起兴、"叔兮伯兮"之称谓、"必有与也"中的"与"字以及"琐兮尾兮,流离之子"的解释看,此诗应为一首情诗。  相似文献   

7.
高语第二册中《说“木叶”》一存在两处纰漏。其一。材料与观点不一致。该为了论证古代诗人在诗歌中用“木叶”而不用“树叶”这一观点,先后引用了屈原《九歌》“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谢庄《月赋》“洞庭始波,木叶微脱”,陆厥《临江王节士歌》“木叶下,  相似文献   

8.
刘志英 《高中生》2010,(3):14-15
一、爱国诗常见的情感类型 1.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的《过华清宫》。(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的《春望》。(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的《登楼》。  相似文献   

9.
读史献疑     
1.刘邦唱《大风歌》的时候得意洋洋吗?刘跃进的《楚歌声中的屈原(下)》(《文史知识》2009年第12期)一文说,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平定黥布后.返回长安的时候路过沛地。衣锦还乡.他得意洋洋,召集家乡父老饮酒作乐,酒酣耳热之际击筑自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全诗虽只有二十三字,但志气慷慨,规模宏远,凛然已有奠定四百年基业的霸气。引起我注意的是“得意洋洋”四字,因为我此前刚刚看过刘蓉的《汉世悲歌——两汉社会的精神风貌》(《文史知识)2009年第9期)。在这篇文章中,  相似文献   

10.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相似文献   

11.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是西楚霸王项羽的绝命诗《垓下歌》。短短四旬.内涵极其丰赡。罕见的自信。沉重的喟叹,痛楚的哀怜。充满着悲剧精神。清代吴见思《史记论文》评《垓下歌》:“一腔愤怒,万种低回。地厚天高。托身无所。写英雄失路之悲,至此极矣!”梁启超《中国美文史稿》:“到秦汉之交,却有两首千古不磨的杰歌:其一,荆轲的《易水歌》;其二,项羽的《垓下歌》。”王运熙、邬国平选编彩图本《古诗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译诗:  相似文献   

12.
兮今音“奚”(xi,平声),是延续《广韵》“胡鸡”切之读音,王力先生将其归人上古声纽的“匣”母,上古韵部的“支”部。《说文》:“兮,语所稽也。”左安民说:“‘稽’本为‘停留’的意思,这里是指声音延续义。”据《汉语大字典》,“兮”是“语气词,多用于韵文,相当于‘啊'”。但《说文》未给出“兮”字读音的线索。  相似文献   

13.
上古先民在创造汉字“月”的时候,已经象形地仿真了月亮,随之文学艺术生动地仿美了月亮。《诗经·陈风·月出》写道:“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以月起兴,表现美貌女子的行为情思,月美人美,相互映衬。屈原被谗害而流放江南,作《涉江》,描述自己“年既老而不衰”,“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高中语义选修课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湘夫人》中,最后有“捐余袂兮江中,遗余碟兮澧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相似文献   

15.
《楚辞·九歌》是一组优美的充满了浪漫主义气息的神际恋歌。其中二《湘》是关于湘水之神的恋歌 ,但是在具体的释义之中仍存有不少歧义。从东汉王逸开始至今日楚辞学界对二《湘》的解读注释中 ,发现歧义最多者 ,不过《湘君》中“捐余 兮江中 ,遗余佩兮醴浦”和《湘夫人》中“捐余袂兮江中 ,遗余兮醴浦”数句。将各家所说进行一番梳理后 ,发现大致有“赠送”、“弃绝”、“祭山川”、“永不相忘”四种说法。以“永不相忘”说最为确切。  相似文献   

16.
今读《楚辞.九歌》,拟就古今训释的某些疏失略作商榷。所讨论的《九歌》语词(加着重号者)如下:一、《东皇太一》“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二、《云中君》“灵皇皇兮既降,远举兮云中”。三、《湘夫人》“登白蘋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四、《大司命》“壹阴兮壹阳,众莫知兮余所为”。五、《大司命》“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  相似文献   

17.
车培培  王信伟 《现代语文》2008,(10):118-118
自古以来,“悲秋”就是文人咏叹不竭的主题,或萧杀,或凋残,或衰败。唐人刘禹锡句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二首》)近人王国维写诗说:“苦觉秋风欺病骨,不堪宵梦续尘劳。”(《静庵诗稿·尘劳》  相似文献   

18.
高圣峰 《现代语文》2007,(5):117-117
走进中国学作品长廊,历代骚人墨客的惜时叹逝之诗实在叫人眼花缭乱!“子在川上曰:‘逝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楚大夫艋原“惟草爪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一世之雄”曹孟德横槊而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短歌行》):诗仙太白也说“弃我去昨日之日不可斟”(《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云》);少陵野老则挠首低吟:“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赠卫八处士》)而岳飞凭栏高歌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更把壮怀激烈的渎书人之惜时推向了极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一壶蓝天 《华章》2011,(6):51-51
《汉书·艺文志》载屈原赋二十五篇,未列篇名。东汉王逸《楚辞章句》所载也是二十五篇,为《离骚》、《九歌》(十一篇)、《天问》、《九章》(九篇)、《远游》、《卜居》、《渔父》,而把《招魂》列于宋玉名下,汉代就存在争议。大致说来,现代研究者多认为《招魂》仍应遵从《史记》,视为屈原之作。  相似文献   

20.
山西民歌     
山西民歌,于尧天舜曰之时就有传录的,如《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南风歌》:”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诗三百》中所收集的《魏风》、《唐风》共十九篇.大部分采自山西。山西一百多个县.几乎每个县都有自己的民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