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腊日节在唐代是一个重要祭祀节日,它既承袭了前代,又有所创新。但自宋代以降,腊日逐渐衰弱,并最终退出历史舞台。文章着重论述唐代腊日的祭祀情况及其价值功能,以及腊日逐渐衰弱的原因,以求对腊日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腊日节是我国古代重要的一个祭祀节日,它从伊耆氏开始到现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腊日节在每一个朝代都有本朝代的祭祀标志和祭祀特色.只有通过对秦汉时期腊日的祭祀情况和祭祀特点的研究,才能深入了解腊日祭祀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腊八节     
《中小学电教》2003,(12):69-69
在我国民间,人们习惯上把农历的十二月称为腊月,把腊月的初八称为腊日或腊八,并将其当作一个传统节日即腊八节来对待。许多与腊月或腊八有关的习俗也往往都被冠以“腊”字。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旧体诗《庚子送灶即事》:“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这里的“黄羊”,典出后汉阴子方祭灶的故事。《后汉书·阴识传》:“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已后,暴至巨富……至识三世而遂繁昌,故后常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  相似文献   

5.
《荆楚岁时记》成书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该书系统地记载了该时期荆楚地区的岁时节庆,是研究该时期该地区民间信仰的重要资料。本文挑选其中四个岁时:正月、端午、盂兰盆节、腊日,对民间信仰进行分析并归纳其特征。  相似文献   

6.
营养腊八粥     
农历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或腊日,我国民间称为腊八节。按照风俗,人们一般要熬制腊八粥。营养学家称,腊八粥是营养搭配和蛋白互补的经典食品,是冬季养生的上佳选择。  相似文献   

7.
《荆楚岁时记》成书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该书系统地记载了该时期荆楚地区的岁时节庆,是研究该时期该地区民间信仰的重要资料。本文挑选其中四个岁时:正月、端午、盂兰盆节、腊日,对民间信仰进行分析并归纳其特征。  相似文献   

8.
腊八粥史话     
农历十二月初八(即今年的公历1月14日),俗称腊日、腊八节. 腊八节吃粥与佛教有关.相传古印度北部迦毗罗王国的太子,29岁那年出家修道,他来到摩揭陀国的尼连河边,因饥饿和劳累过度,昏倒在地.  相似文献   

9.
春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国农历的岁首。古代"过年",不是在腊月二十九或三十,而是在"腊日"即后来的"腊八"。从南北朝以后,才把"腊祭"移至岁末。古时以农业为重,农民便正好利用这段农闲时期,热闹一番,进行一  相似文献   

10.
横贯过虞城西侧的江流,日夜不绝地流淌过这个城市舒软的土地上。从出生到现在,我每日面对的就是这条江。 她,叫曹娥江。 四月的风吹不暖她的凉意,腊日的雪亦没能冻结她的流动。小的时候大清早打开家门,堤栏之外的脚下就是这宽百余米的江水。她那时候还很干净,偶尔有零星的船只经过,划出道道幽寂的尾纹。  相似文献   

11.
纸上的村庄     
读过梭罗的《瓦尔登湖》、苇岸的《大地上的事情》、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因此当我第一次见到《飞廉的村庄》时,对书的作者舒飞廉很有些不以为然。觉得他写的很可能是网上流行的小品文。但是读到开篇的“晴朗的腊日是美好的。清早出门,田野里有霜,像细细的面粉一样,撒在翠绿的冬小麦上。红日挂在东边的堤  相似文献   

12.
春节史话     
春节,是我国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共同的佳节。中国民间过春节的习惯,大抵是从原始社会时代的“腊祭”演变而来的。古代商、周、秦时,由于岁首不在正月,元日也不在正月初一;到汉武帝时制定太初历,仍以夏历正月为岁首,历代都如此,元日才固定在正月初一。不过当时过节并不在除夕,而在“腊日”,即后来的“腊八”。  相似文献   

13.
先农为古代教民始耕的农业神。秦汉时期,官方于春季农耕时祠先农,民间或有以腊日者。汉代以降,官方祠先农的具体时日安排则已受到五行学说的影响;在祠先农的祭品和祭祀规仪上,因主祭者身份不同而体现出"名位不同,礼亦异数"的礼制原则;先农神原型也随着秦汉王朝文化大一统下对各种神灵谱系的系统化整合工作而发生明显变化,体现出由抽象化的神本位向具体化的人本位转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祭祀天地是史前社会先民最古老的自然崇拜.至迟从西周起,崇拜天地之俗就纳入礼制范畴,是最高统治者亲自主持的国家公祭.上古初民自然崇拜,既崇拜天地,也崇拜日月星辰.那时,天气的冷暖,阳光的有无,方向的测定,无不与日月星辰的变化有关.因此日月星辰也是人类最先崇拜的对象之一.在我国第一个盛世汉代,每逢冬至、腊日、除夕、元旦、上巳节、清明、秦岁首(农历十月一日)等重要节日,都有祭祖活动.  相似文献   

15.
因为农民在中国地位的重要,故历代都有农民节的订定,就为农民节来说有腊日和立春。农民站在本身的岗位上努力奋斗,平时就有很大的贡献,抗战以来,前方浴血奋战的战士,大部分来自农村,国防建设的劳役,多从农村征用,至于军粮民食,亦莫不依赖于农村供给。但是自抗战以来,农村经济日益萎缩,农民生活日益贫困,农村出现了不稳定的因素,为了更好的支持抗战,保证抗战的胜利,国民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扶农政策,实行农民节就是其中的一种。本文抗战时期农民节在四川的实施背景及具体实施情况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6.
其实,积累写作素材,锻炼文章绝不止写读书笔记这一项。写日记、书信,写观察笔记、影视随笔乃至剪报,写评语……无不可以达到这个目的。语文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要“开发课程资源”,我觉得我们不妨可以说要开发每个人的“写作资源”。只要你愿意,写作资源无处不在。我觉得“意留手勤”至关重要,也就是说无论书上读到的、电视里看到的、生活中遇到的,凡有所感触,必及时写下来,以免遗忘。这方面古今中外的一些作家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佳话。苏轼有一首《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其中有句云:“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亡逋,指逃亡者,这…  相似文献   

17.
<正>腊月的由来十二月为一年的最后一个月份,俗称为岁尾,有腊冬、残冬、穷冬、腊月、冰月、余月、极月、清祀、冬素、大吕等30多种称呼。其中,人们最熟悉和熟知的当属“腊月”。之所以叫“腊月”,是因为“腊”是古代祭祀祖先和百神的“祭”名,在每年岁终的十二月,汉族民间都要猎杀禽兽举行大祭活动,拜神敬祖,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这种祭奠仪式称为“猎祭”。因“腊”与“猎”通假,“猎祭”遂写成了“腊祭”,因而年终的十二月被叫作腊月。此风俗起源于秦汉时期,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下令制定历法,将冬末初春新旧交替的十二月称为“腊月”,十二月初八日叫“腊日”。  相似文献   

18.
找乐儿     
课堂这么火,作业这么多,放松放松,自己找个乐儿。踢踢球,唱唱歌,登登山,爬爬坡,把眼放远,卸载心上的枷锁。啦啦啦,一千个乐儿,一万个收获。课程这么紧,考试这么多,放松放松,自己找个乐儿。游游海,下下河,聚聚会,唠唠嗑,把心放宽,眼前是天高海阔。啦啦啦,一千个乐儿,一万首歌。  相似文献   

19.
快乐大课间     
叮铃铃,叮铃铃,下课铃一响,同学们快速跑步进操场,先做集体广播操,再来分组做活动。跑步,跳绳,踢毽子,排球,篮球,羽毛球,动作娴熟整齐划一,争分夺秒培养集体理念。哦一一大课间,大课间,快乐的大课间,每天锻炼一小时,练得身体强又棒。 叮铃铃,叮铃铃,下课铃一响,同学们快速跑步进操场,先做集体广播操,再来分组做活动。跑步,跳绳,踢毽子,排球,篮球,羽毛球,身手矫健神采飞扬,团结协助培养友爱情感。哦一一大课间,大课间,快乐的大课间,每天锻炼一小时,好好学习争做栋梁。  相似文献   

20.
岁月深处     
我老爸,今年四十有三,标准小平头,面相威严,身材魁梧,走起路来,步伐规整,四平八稳。工作上,他爱岗敬业。写作上,他勤奋踏实。家务活上,他任劳任怨。总之一句话,我老爸是个本分的人。遥想当初,我老妈芳龄二十二,虽称不上“气质美如兰,才华复比仙”,但也是花容月貌,心高气傲的文艺女青年。当媒人相告老爸才华横溢,在全国报刊发表上百篇小说、诗歌、散文时,老妈暗喜终得如意郎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