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授李清照的《声声慢》一词时,有学生质疑“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句中“满地黄花堆积”到底指菊花被风吹落、残英满地还是菊花正开放得灿烂。  相似文献   

2.
岳稀同志在《艺谭》一九八三年第四期发表《黄花到底堆积在何处?》一文,指出李清照《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诸句写的是菊花盛开在枝头,匡正了以为是写菊花凋残者的错误,本人亦受益非浅。然岳文认为“满地黄花堆积”系作者对昔日黄花繁盛景象的追忆,“憔悴损”是词人写眼前菊花之状,我却不敢苛同。岳文所言,代表了目前多种注释赏析《声声慢》者的意见,故将自己浅陋之见公诸于众,以辩是非。我认为“满地黄花堆积”写的是词人眼前菊花盛开的实景,“憔悴损”展现给人们的则是词人自己的形象。根据如次: 一、菊花虽分夏菊、秋菊、寒菊诸类,然以秋菊最多。南宋诗人范成大《范村菊谱》载菊三十五种,除三种没写开花日期外,有三十种开于九月。所以我国俗称九月为菊月。“何秋菊奇兮,独华茂于凝霜”  相似文献   

3.
元散曲中"黄花"意象主要分为"隐逸"黄花、"色彩"黄花和"瘦"黄花。"黄花"意象的使用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文人"自娱娱人"的心理密切相关。"黄花"作为"隐逸"黄花和"瘦"黄花时,译为"菊花",作为"色彩"黄花时,译为"黄色小花"。  相似文献   

4.
文章诊所     
“明日黄花”与“昨日黄花”“明日黄花”比喻失去作用的过时信息或事物。既然是过时的,有人就想当然,将“明日黄花”写为“昨日黄花”,这是不对的。宋朝大诗人苏武在“九日次韵王巩”一诗中写道:“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九日是重阳节,黄花指菊花。重阳节菊花开得正盛,要赶快欣赏。重阳过后,菊花凋谢了,还有什么可玩赏的呢?如果笼统地认为,昨日的东西都是过时的,明日的东西都是崭新的,在这里就不对了。昨日黄花还是含苞待放,怎么能用来比喻过时事物呢?:“川流不息”与“穿流不息”川流不息是一种形象的比喻。指…  相似文献   

5.
窗外,又是秋雨,又是秋风,一片蒙蒙淅沥的景象。纱帘内,书桌上,是一瓶菊花,那是一束平常的山中之菊。在秋天,每去一次山里,都会看见沿途的菊花,在草木秋深的山野里,一蓬一蓬金黄地盛开。有些人,喜欢把菊花称之为黄花。而我的故乡,黄花通常指女人,为使其区分,便有了菊黄之谓。菊黄娇嫩,清瘦,虽然平常,却是最耐看的,尽管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2008,(10)
有一天,苏东坡去看望宰相王安石,恰好王安石出去了。苏东坡在王安石的书桌上看到了一首咏菊诗的草稿,才写了开头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心想:"西风"就是秋风,"黄花"就是菊花,菊花最能耐寒、耐久,敢与秋霜斗,怎么会被秋风吹落呢?  相似文献   

7.
笔者教授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李清照《声声慢》一词时,有学生质疑:“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句中“憔悴损”到底指花还是指人?教材与此句有关的注释为:[黄花]菊花。[憔悴损]憔悴得很。教参关于此句的说法是:女词人有采摘黄花装点案头的习惯,可如今丈夫故去,她再也没有心思这么做了,只是任它自开自落,以至于“满地堆积”,一片荒凉景象!教材和教参中对“憔悴损”指花还是指人都未置可否,理解起来也都让人模棱两可。《唐宋词鉴赏辞典》中关于此句的破解是: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  相似文献   

8.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重阳赏菊,自古以来就是人们赏心悦目的一件乐事。重阳节又称赞菊节,民间还有在九月九日饮菊花酒的习俗,故有“人共黄花醉重阳”。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菊花天姿高洁,古人谓其有君子之德,为隐逸高士们  相似文献   

9.
李清照一生坎坷,故而在词作中对"黄花"、"风雨"意象赋予了独特的生命内涵。"黄花"不仅是个人外在凄婉哀怨的象征,更是其内在高洁孤独的象征;"风雨"不仅是自然的风雨,也是社会的风雨,更是情感的风雨。"黄花"与"风雨"意象在内涵上总是紧密相联:自然风雨之于自然的菊花,造成了"满地黄花堆积"的苍凉秋景;而人生风雨之于李清照,凝成了"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凄苦心境。  相似文献   

10.
《警世通言》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苏东坡到王安石家里去,看到书桌上有一首尚未写完的“咏菊”诗: 西风昨夜过园林, 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认为这两句诗都是乱道。因为黄花(菊花)敢与秋霜鏖战,最能耐久。随你老来焦干  相似文献   

11.
苏轼改诗     
王安石曾写过一首题为《咏菊》的诗,前两名是这样的:“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意思是昨夜的风吹落了菊花,好像满地是金子似的。苏轼看过后,认为菊花的花只会干枯,不会飘落,王安石这样写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12.
正九花我国养菊花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的。《礼记·月令》篇云:"鞠有黄花。""鞠"通"菊",可见从三千年前人们就重视养菊花了。自宋代而后,写"菊谱"的就有刘蒙泉、范至能、史正志、马泊州、王荩(jìn)臣等数家之多,著录菊品多至三百余种,真可以说是洋洋大观了。北京人旧时一到秋天把看菊花和种菊花当作一件大事,不论  相似文献   

13.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曾刘景文》)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苏轼《九日和王巩》)《菊谱》云:“菊,草本也,以黄为正,所以概称黄花。”古人“立象以尽意”,“菊花”“黄花”是常用的意象。  相似文献   

14.
明朝冯梦龙的小说《警世通言》里讲了一个故事,宋朝宰相王安石有一首没写完的《吟菊》诗,开头两句是:“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看后,不以为然。他想:菊花敢与秋霜鏖战,至死焦干枯烂,并不落瓣,王安石诗中说“吹落黄花满地金”,岂非“乱道”!于是,苏东坡依韵续诗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苏东坡后来在黄州为官,重阳节后一日,他到后花园赏花,不禁大吃一惊:只见菊花棚下,满地铺金,枝上全无一朵。至此方知,同为菊花,竟也有落瓣与不落瓣之分!苏东坡仅仅认识到“敢与秋霜鏖战,至死焦干枯烂,并不落瓣”这个菊花基…  相似文献   

15.
正花儿谢幕的方式大致有两种:明媚着的匆遽谢幕和枯萎后的从容谢幕。前者如桃花、樱花,后者如迎春、杜鹃。少年时读书,读到王安石和苏东坡对于"吹落黄花满地金"这个诗句虚实的争辩,晓得了菊花因生长地区不同而谢幕方式迥异。无端地就煞是喜爱那趁着美艳慨然抛掷生命的黄州菊花,而对那把一团娇黄的火焰生生守成一堆灰烬的菊花甚是不屑。其实,何止是菊花,我似乎对所有不惜在风中飒然卸妆的花儿都充满了无限好感。  相似文献   

16.
遥忆东篱     
不知为什么,这两天脑海中总有杜牧的两句诗徘徊不去:“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掐指一算,时节已近重阳,于是免不了忆起菊花来。“菊花须插满头归”,这位“长安公子”爱菊成癖是出了名的,简直可以与那位东篱之下的彭泽先生比肩。不过陶渊明只是采菊而已,悠然一望便了,比起小杜黄花满头的痴狂劲儿来,似乎还差上几分。到了北宋的黄庭坚,这份疏狂表现得就更加淋漓尽致:“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插花不算,连帽子也颠倒了来戴。这副情状自然难入世人之眼,所以词人道:“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傲世之情跃然纸上:眼…  相似文献   

17.
三毛 《快乐阅读》2014,(6):26-26
<正>花儿谢幕的方式大致有两种:明媚着的匆遽谢幕和枯萎后的从容谢幕。前者如桃花、樱花,后者如迎春、杜鹃。少年时读书,读到王安石和苏东坡对于"吹落黄花满地金"这个诗句虚实的争辩,晓得了菊花因生长地区不同而谢幕方式迥异。无端地就煞是喜爱那趁着美艳慨然抛掷生命的黄州菊花,而对那把一团娇黄的火焰生生守成一堆灰烬的菊花甚是不屑。其实,何止是菊花,我似乎对所有不惜在风中飒然卸妆的花儿都充满了无限好感。  相似文献   

18.
《初中生辅导》2012,(34):F0002-F0002,F0003
菊花是经长期人工选择培育的名贵观赏花卉,被誉为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在我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到现在品种多达三千多种,也称艺菊,别名秋菊、寿客、金英、黄花、黄华、陶菊,也是中国的十大名花之一. 我国的菊花文化历史幽久.最早记载菊花栽培的书始见(于)儒家经典著作《周官》和宋代陆佃撰写的《埠雅》.  相似文献   

19.
赏菊     
“季秋之月,菊有黄花。”中山公园一年一度的菊展又开始了。只见假山上花花绿绿,像缠绕着五彩缤纷的彩带。 在通向假山的沿河小路两旁,各色菊花犹如盛装打扮的少女,夹道欢迎前来观赏的游客。  相似文献   

20.
<正>"春兰夏荷秋菊冬梅",在秋季赏花,首当其冲的当然要数秋菊了。《礼记·月令》中也有记载:季秋之月,鞠有黄华。说的就是农历的九月份菊花将会开放,而黄花也成了菊花的代名词。菊花品性高洁,孤高傲世,不畏风霜,冒寒而放,有"傲霜"之称。历代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咏菊诗及不少情趣盎然的赏菊联。金秋时节,菊花芬芳馥郁。晋代诗人陶渊明深爱菊,与友人一起赏菊时,脱口而出:"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自有一番情趣。孟浩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