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分析探讨了体育教学中学生群体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和规律,以及体育教师应采取的调控方法,对体育教师搞好体育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的各异特征,通过各种方式的心理教育,帮助、指导他们克服与消除种种弱点,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促使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一、急躁心理教育在体育课中,我们常会发现一些急性子的学生,当他们一时不能完成动作技术或参赛失利以及碰到种种不顺心之事时,往往显得非常急躁、爱发脾气,搓手跺脚,摔打东西,情绪波动较大,甚至会引起过激行为。教师应在指导时教给他们一些心理调控的方法。如冷静思考法:当遇到困难及受挫时,首先要学会沉着、冷静,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然后通过反复思考,总结一下经验教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间隔沟通法:当与同学发生矛盾及争执时,可先把问题  相似文献   

3.
现代体育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心理负荷的研究和应用,各种教学思想和教法手段相继出现,诸如人本主义、自然主义、成功教育、挫折教育以及快乐体育、创造体育等等。这些理论和实践无一不是为使学生在活动中承载最适宜的心理负荷,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事实上与运动负荷一样,确定一堂课的心理负荷并不很困难,关键是怎样实现它,这就把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启动与调节推到了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4.
依据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理论,针对高校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进行体育教育,从而使学生端正上好体育课的动机,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运用问卷调查等方法,随机抽取300名浙江省2003-2004年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许多毕业生面对就业、择业,表现出紧张、焦虑和不安,甚至出现恐惧心理,害怕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竞争,存在着较为普遍的心理问题,为此,利用体育教学在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中的特殊功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进行成功的探索和研究,以提高学生的就业心理承受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6.
心理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理教育寓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本文简要论述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心理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心理环境是指对人的心理发挥着实际影响的整个生活环境。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师生的学和教的活动直接产生心理影响的那些共同的环境因素,将其称之为体育教学的心理环境。 1 创建体育教学心理环境的意义 在体育教学中,师生的心理活动主要内容是对教与学中各种客观因素的能动反映。为了发挥师生教学的积极性,提高体育教学管理的效能,应重视体育教学中各种因素的构成和调适,力求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人的先天潜  相似文献   

8.
从非言语指导的角度出发,在学生心理的水平上,探讨了两者的相互关系,集中讨论了体育教学中的非言语指导对教学的心理气氛、学生注意力、学生焦虑感等因素产生的影响。指出都是如何全面、灵活地掌握非语指导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师生间交流的顺早及教学质量的优劣。  相似文献   

9.
心理诱导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心理诱导,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发展学生身心健康。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心理诱导渗透到教学中的方式有:根据教学目标实施心理诱导,根据对象差异进行心理诱导,教学组织中的心理诱导,课堂教学要讲究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运用心理学相关理论,分析探讨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群体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提出高中体育教学中应注意调控学生的群体心理,运用心理学相关理论来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依据心理暗示法的相关理论,结合体育教学实践过程,阐述了心理暗示在体育教学中的具体作用。通过对心理暗示运用方法和运用时机对在校学生产生影响的分析,认识和探讨心理暗示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2.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的各异特征,通过各种方式的心理教育,帮助、指导他们克服与消除种种弱点,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促使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是当前学校教育中一个非常值得注意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挫折产生的原因及培养学生心理挫折耐受力的方法和途经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4.
试论体育教学的心理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心理活动的研究,从体育教学心理环境的情境创建入手,对体育教学心理环境的构成因素,创建良好的体育教学心理环境的意义,以及创建体育教学心理环境的措施进行了阐述。为创建一种能使师生奋发向上、充分发挥潜力的心理环境,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体育"差生"群体的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燕强 《体育学刊》2003,10(6):100-102
结合儿童少年心理、生理的个性特征、健康爱好的具体需要,针对常规体育教学往往注重“尖子”生的培养过多或缺少对普通生、落后生的指导,或教学只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忽视了学生自我价值的开拓与发展等不合理的现状,着重探讨了体育课“差生”群体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体育教学良好心理气氛的构建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强调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技术性因素而排斥情感性因素,结果造成教师强令、学生盲从,缺乏活跃的气息和愉快的情趣,因而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影响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针对这一现状,着重探讨了如何创建一个良好的教学心理氛围,提出了构建良好心理气氛的可操作途径。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普通高校排球选项课教学实验,采用小集团教学模式,在比赛情境中有意识地贯穿和渗透情绪、兴趣、合作和社会性等教育;结合项目特点设计具体化的评价卡片,探索以学生自评、互评等过程性评价作为心理发展手段,达到促进其心理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心理训练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教学过程中,职业高中(简称职高)女生对一些有难度的项目,容易产生紧张恐惧情绪。这对学习动作、掌握动作是十分不利的。由于女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水平差,加上比较胆怯,不喜爱运动等主客观因素,因此在一些难度较大的项目学习过程中,显得十分被动。比如学习体操的横箱分腿腾跃动作时,学生往往会产生紧张、恐惧的情绪。当这种情绪状态  相似文献   

19.
一、把心理教育列入体育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之中 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加强体育课堂教学的心理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明确心育目标,并把发展智力、技能、能力、培养人的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纳入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中,根据各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及体育的性质、教材的特点,分阶段、有层次地制定心育的目标。学校应把心理素质发展作为评价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一、习得无助现象及心理解释 习得无助现象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及其同事对狗进行电击实验所发现的.狗在面临无预警的电击后没有地方可逃,多次电击后狗产生完全放弃逃脱的行为,即使改变成可离开的环境,它也不愿意再尝试,心甘情愿地接受失败的结果,他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习得无助”现象.同时认为人也会出现“习得无助”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