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期以来,贵州小说曾有过火山爆发式的崛起,何士光、石定等小说家以其清秀凝炼的叙述语调,向中国小说界展示了贵州高原神奇而艰难的画卷,这种饱含高原石头和泥土味的独特人生体味,坚韧地显示了高原小说的特色,因而引起全国文坛和读者群落的注目。然而这种热热闹闹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火山爆发期一过,贵州小说便日渐冷却下来,喧嚣与骚动已逐渐瓦解,只剩下无边延伸的黑色火山熔岩在风和阳光中沉默无语,在高原小说的  相似文献   

2.
时间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张爱玲用一双看透了世界的眼光,客观冷静地写出了许多人物以及这些人物的恋爱婚姻.在这些描写中,人物的命运都归结为"一种苍凉而美丽的手势",都带着一种灰色的、凄凉的调子.这些人物及其恋爱故事多被置于一种急剧变革的时间背景之下,而且人物与时间的设置也成了张爱玲小说一种极重要的叙述方式.时间在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中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贵州的乡村小说是被新时期的春风唤醒的。在此之前,贵州的乡村小说还处在荒原时代,偶尔有几蓬山花在烟草凄迷中闪烁,也兀自燃得清冷寂寞,新时期的春风刮起来的时候,褐色的泥土中密麻传来绿芽破土的声音,这些绿芽带着泥土清香迫不及待地迎风生长,一夜春风就耸立起了一排生机勃勃的花树,它们以自己热情和执着的歌声把贵州新时期小说的旷野弄得热热闹闹、红红火火,使贵州乡土的生命风景充满了喧嚣和骚动,其扑鼻的香味使全国读者群充满了惊异和喜悦。这其中有两株霞光般喷薄的花树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何士光和石定的乡村小说。何士光和石定的乡村小说为何这样生机蓬勃花树灿烂?这对贵州乡村小说有何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小说界掀起了一场石破天惊的“造山”运动,这之后,我们看到的是万山雄峙负气争高的高原印象。在这小说沉凝厚重的高原里,到处是春潮汹涌,到处是生命的喧嚣,这里山花烂漫,那里异峰突起,热闹得令人惊喜和目眩。然而贵州仿佛有点冷落,小说的峰峦刚刚升腾起来便硬化苍白,  相似文献   

5.
孙佳 《职大学报》2008,(4):7-10
萧红小说中处处渗透着她独特的生命体悟和女性情感体验,却又不乏对国民性弱点的冷峻审视和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她的小说以鲜明的散文化特征打破了传统小说单一的叙述模式,并与自传式的叙事方法、诗意的语言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萧红体",这既是对小说传统的背离,同时也是对小说文体的一种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6.
在迟子建的小说创作中,对生命的感悟和理解是始终不变的核心。本文通过揭示迟子建小说创作中生命与审美的血肉联系,重点阐释其生命观的多重内涵,探讨影响其小说生命美学营构的多重因素。  相似文献   

7.
抗战胜利已经过去了几十年,当我们回顾历史的时候,抗战的呐喊声、枪炮声、连同硝烟滚滚战火弥漫的血与火浇铸的岁月会不可抑止地汹涌出来,在我们眼前惊涛裂岸、闪烁不定。一篇篇、一部部抗战小说会带着生命的灼  相似文献   

8.
美感在生命中具有丰富的形态,从生命美学的维度切入郁达夫的小说,展示其小说从"感伤美"、"病态美"向"宁静美"转向的美学追求流变过程.  相似文献   

9.
史铁生将自审意识、生命沉思和深层心理探索引入小说创作中,从纠结缠绕的现实漩体中体验生命的各个侧面,对“生”与“死”的递接性思考贯穿于其小说文本的始末.史铁生纯粹的主观世界和自由心象使其更逼真地逼近了死亡的内质,体现出一种“向死而生”的精神向度.  相似文献   

10.
在华文写作于世界各大洲日益推展的当下,海外华文微型小说在很大程度上利用了汉语方块字的优势,承继了中国文学的传统,以"少少许胜多多许",在有限的篇幅内,尽显无限的内蕴与风华。微型小说在大千世界中撷取生活的朵朵浪花,颇能映射出阳光的多彩乃至眩目。微型小说不断推陈出新,标新领异,它的艺术能量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11.
《菜园》延续了沈从文一贯的乡土小说创作风格,他用清新的文字构筑了充满自然风情美和人性美的理想世界。虽然他极力讴歌理想的生活状态和生命形式,但看似和谐的生命背后却充斥着人生的苦难与哀愁。小说在菜园的兴衰和人事浮沉中流露出作者的苦难意识和悲悯情怀。沈从文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尚美的文学理想是其书写苦难的重要原因,这篇小说成为湘西小说苦难书写的新拓展。  相似文献   

12.
鲁迅在小说中善于刻画细节,善于从人物的日常生活形态中选择和提炼富有特征的细节,来突出所描摹人物的性格特征.它们和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的发展血肉相关.鲁迅小说中那特有的细节描写,创造出了富有个性生命的艺术形象、特殊构成的情节和具有鲜明特色的场面氛围.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小说大多表现的是人生安稳的一面:爱情、婚姻和家庭生活,表现了永恒的人性,揭示了生命的本相。当时特定的乱世时代背景投影到她及其小说人物的生命中,便生出一种苍凉之感:虚无与孤独。  相似文献   

14.
聂华苓与鲁迅有着极其相似的人生历程,二人都将自我生命体验融入在自己的小说创作中,使小说带有了一种自传色彩.在作品中都塑造了一系列的孤独者形象.二人有着浓重的故乡情,向往美好事物的感情.在小说中,都有着以对故乡的回忆和以故乡为背景的创作.小说都浸透着作者的感情,为读者展开的是一幅幅悲欢离合的图画.特别表现在对妇女的悲惨命运的揭示上,关照她们自身的精神病痛.但这并不是二人的创作意图,二人都旨在揭示其病痛达到启蒙主义的目的.在文学创作上他们都善于博采众长,突出表现在对现代主叉意识的接受上.表现出小说格式的别致和象征与写实有机结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萧红小说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本文试图从其小说的散文化倾向及独特的生命体验等方面剖析其小说的抒情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在王安忆创作中的不同阶段,都倾注着她对个体生命生存状态的关怀,对生命孤独话题的书写则是这种关怀在文本中的呈现。本文通过对生存孤独和情感孤独的分析进入王安忆的小说世界,试图解读王安忆小说创作中对孤独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以往研究沈从文的学者们大多从他的小说内容入手,探讨他小说所蕴含的人生意味,借以表现沈从文小说中各种状态的生命形式,却很少有人提及他小说中对于象征手法的运用。笔者认为,在沈从文的艺术追求中,有一点值得引起人们的重视,那就是他对于象征手法的创新运用。他是在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象征手法的同时,大胆地吸取、借鉴了象征主义的表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近现代的众多作家中,民国才女张爱玲可谓是独树一帜,张爱玲的文学作品以其苍凉的情感,冷艳讽刺的笔调深受人们喜欢。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带着一股浓浓的苍凉气息,正是这种"凉"的笔调成为张爱玲所特有的标签,张爱玲的文风和其身世、家庭、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有着很大关系,可以说影响张爱玲创作的原因有很多。本文主要讨论张爱玲小说中的讽刺艺术风格,旨在进一步感受这位独特的民国作家的文学魅力。  相似文献   

19.
试论沈从文小说中的水与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从文的湘西类小说散文中有精妙的关于水与女性的文笔。山水及女性成为沈从文天人合一为主体的自然生命观的表征符 ,是他生命哲学的形象化和具体化 ,也是解读沈氏小说中所渗透的思想的重要解码  相似文献   

20.
悲剧意识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个体与群体的审美文化自觉,师陀的小说创作也显示了他的这种美学追求和文化建筑。可以说,死亡的悲剧是师陀小说悲剧意识的最终指向,他以不同形式的死亡来向我们展示悲剧的终极状态,而其作品中许多人物的死亡都体现出了滑稽与荒谬性,将我们引向生命的纵深与终极的否定。本文试图通过对师陀小说死亡悲剧意识的分析探讨来进一步认识其小说的深层意蕴和内涵,体味师陀对生命的终极思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