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成人教育中落实“三个代表”的思想,一是要学习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社会主义教育方针,二是要落实“三个代表”的精神,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三是要学习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
在高校“两课”教学中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需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把师资培训、科学研究、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保持教学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继承性、协调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的实效性。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两课”在培养人才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本文认为,准确把握现阶段的时水特征,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效性;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实践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依法治国奠定了思想基础,提供了组织保障,指明了前进方向,是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本质要求和集中体现,二者统一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实践中,并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供法律上、制度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明确指出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广大青年特别是青年学生 ,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要高度重视青年学生的理论武装工作 ,加强教材编写和师资队伍建设 ,推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教育部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和要求 ,根据高校“两课”教育教学的实际 ,扎扎实实地推动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两课”的深入开展。这里我们发表一些专家对修订“两课”教材的看法 ,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就此问题继续献言。  相似文献   

7.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的思想。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就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深刻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现实作用和精神本质,提出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要求,为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指明了方向。胡锦涛同志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锦涛同志的讲话,为我们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本质提供了指南,同时也为我们贯彻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供了指南。  相似文献   

9.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态度学习贯彻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新的实践,并努力在实践中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论断非常重要,为正确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指明了方向。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首先是由于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不断创新发展的本性决定的。《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150多年的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从来都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开放体系。它的生机活力源于自身的开放性,源于它既…  相似文献   

10.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必须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推动高校改革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高校办学的灵魂。  相似文献   

11.
苏华 《承德师专学报》2005,25(4):56-56,68
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以及对必然性的利用,是主客观统一的过程;而实践也是同样包含着主客观统一的主客体的统一,即人们利用、改造客观必然性的活动:主体性也是在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克服、改造中得以确立起来.自由、实践、主体性三者为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形态,各有侧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是从自由和实践引发开来的,作为自由和实践的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作用和改造中达到的与客体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围城》通过方鸿渐的漂泊,借助看似"开放"实则"封闭"的空间转移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及中国知识分子作了入木三分的描绘,多侧面地对所谓文明社会的各种弊端作了无情揭露和嘲讽,使方鸿渐们在不同的世情背景下,呈现出既复杂又真实的人性、人情和人生。  相似文献   

13.
虽然有效教学反思已倡导多时,但并不能无条件地接受它,要在对它本身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指导自己的教学。因此,对其概念的梳理和思考是必需的。本文认为有效教学反思是有着多方面涵义的实实在在的概念,其"有效"所言传的是一种"发展"和"进步"的意义,体现了对一种理想状态的追求。具体来说,有效教学反思体现为一种教学反思形态、思维形式、理想和境界以及多指向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4.
“时代”、“地区”和“民族”性类目常常并列列出,归类时可以从有关相近相邻类目的内容划分中找出划分标准;分析主表中注释隐含的划分标准;分析类目包含的主要内容成分判断或参考一些相关类目规定的划分标准,来寻找到合理的归类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由沃尔夫冈·彼得森执导的电影《特洛伊》取材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它以直观的音像形式重现了古希腊的一场战争,同时也融入了现代的商业因素.影片在故事的基本情节、人物的塑造及文化的内涵上,对原作既遵从、又疏离,使得作品从一部反映部落英雄战争的史诗,转向更为深邃的人性拷问,更契合现代人的审美趋向;但如果仅凭影片去理解史诗,则会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16.
<到灯塔去>(To the Light house)是一部经典的意识流小说,它以完美与和谐的艺术形式充分展示了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非凡的艺术功力.本文以<到灯塔去>为文本,提出了对"非个人化"手法在两个层次上的理解并探讨了伍尔夫如何娴熟的使用这一手法来揭示人物变化多端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一直以来,许多研究者忽视了鲁迅写作《阿Q正传》时的思想观点和文艺观点,仅仅一般地根据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中关于农民问题的正确思想来解释阿Q的“革命”问题。事实上,阿Q的“革命”,不过是他的“精神胜利法”在客观环境发生变化后的另一种表现的形式而已。  相似文献   

18.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19.
《西游记》中的“游”作为希望的载体,对于游者本身的意义,主要在于为师徒们提供了新生的机会,由此引起了师徒们身份的重构,并使他们融为一体。游的“流动性”与“滞”的因素相对举,以及作者对结局的淡化处理,揭示了“游”这个行动所产生的永恒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台湾问题有国内和国际两大因素,台湾问题的解决也要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出发。本文主要是从国际法和国内法两个层面对台湾问题进行法理分析,强调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台湾问题是和平统一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