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腊尔山苗族银饰有着悠久的历史,其银饰艺术承载着苗族的意识、审美、文化、地理等多方面的符号,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与丰富的审美价值。它的发展是苗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文章从腊尔山苗族银饰的历史、纹样符号的意蕴和艺术价值入手,对其价值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2.
湘西凤凰县的苗族银饰锻制技艺是苗族人民在历史实践中创造出的传统手工技艺,承载着苗族的民族文化,反映了苗族人民的精神与情感。目前凤凰县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的保护存在着行政保护机制不健全、社会保护缺乏有效性、传承人习惯性面临障碍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有必要从完善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保护的相关地方性法规、多途径强化行政保护、加大传承人的保护力度、实行产业化发展等方面对苗族银饰锻制技艺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3.
苗族银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传统苗族银饰已经淡化。苗族银饰的再设计应与时代潮流相结合,以满足受众审美需求,创造出具有时代化、装饰化风格的银饰文化。银饰再设计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4.
苗族银饰瑰丽夺目,彰显着苗族艺术的魅力,带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种关的呈现与苗族银饰中所蕴藏的自然美、艺术关、形式美、意境美等美学取向有密切的联系。这是苗族长期审美实践的结果,是苗族历史、苗族信仰、苗族习俗、苗族情感与审美思想的结晶。  相似文献   

5.
贵州苗族银饰与苗族文化传统相依存,是贵州独具特色的银饰类型。苗族银饰以古朴大气为特色,造型简单,纹样设计朴实大方,它可分为头饰、颈饰、服饰等。苗族银饰制作工艺精湛、奇巧,装饰效果华美。论文从银饰的加工,分类及银饰图案等方面来论述苗族银饰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6.
黔东南位于贵州东南部,苗族人口占全州人口41%以上。这里的苗族银饰种类多,工艺高超,制作精细,造型高雅华丽,成品优美,主题鲜明。全州各地银饰各异。主题以苗族崇拜图腾的形象为主,如枫树、蝴蝶、牛马、龙凤、江河、花鸟等。苗族银饰有鲜明的生产生活区域性,并与各自服饰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凯里、台江县市以翁项、地午、凯棠、革一、台盘为代表的银饰;  相似文献   

7.
苗族银饰造型生动、熠熠生辉,展示出一种有着丰富内涵的苗族文化;苗族银饰图案中有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等平面图形,还有圆、椭圆、螺旋线、星形线、玫瑰线等曲线;苗族银饰是一本没有文字但却有着丰富内涵的几何教材.通过解读苗族银饰中的几何元素,不失时机地将其引入苗族学生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文化生活中学习数学,切实提高苗族地区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旅游产业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民族文化的生存空间,带来了文化的嬗变。苗族银饰是苗族社会发展的物化形式,是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苗族崇尚自然、浪漫审美的特征。随着旅游业地迅速发展,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影响了苗族人民的审美意识,本文通过阐述旅游语境中德榜村苗族银饰文化功能的嬗变,分析德榜村苗族银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9.
虽然苗族银饰蜚声海内外,但品牌缺失却成为它在新时代中持续生存和发展创新的切肤之痛.建设品牌已经成为苗族银饰在新时代中继续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由于苗族银饰生产经营者自身资源和条件的限制,单凭其自身之力无法在短期内快速有效地形成品牌形象,加上苗族银饰的生产经营不仅是产品的经营,更是文化的经营,因此,将文化研究和生产经营结合起来,将不同生产者之间结合起来,形成“研产”联盟,成为苗族银饰品牌建设快速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湘西苗族银饰以凤凰山江的种类最多、最具代表性,其工艺制作讲究色彩性、精巧性和自由拆装的铆接组合性。湘西苗族银饰具有优美含蓄、温婉阴柔之美。在艺术创意中,体现出深沉、恒定及超时空的审美认识以及追求银饰响铃碰撞的音色美学等特征。  相似文献   

11.
施洞苗族银饰特点鲜明,其独特的造型、生动的图案、精湛的工艺、多样的配搭及丰富的内涵令人叹为观止。研究少数民族服饰配件之美、发现少数民族服饰配件之美,并努力将之运用于现代民族服饰设计,是弘扬民族服饰文化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苗族刺绣的特点在于苗族妇女的独特创造,在于培养苗族人的历史意识,教育苗族后来人不忘苗族祖先故土,体现出苗族人对祖先的追忆和寻根的浓重相思,被视为苗族凝固的历史而得以传承。  相似文献   

13.
苗族口述史歌是苗族历史文化在民间口头传承中的折射反映。对黔南苗族口述史歌进行介绍分析,认为在翻译整理过程中要尽可能完整地保留其史料价值、民族学价值、民俗学价值和语言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贵州苗族服饰审美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苗族服饰向来以独具特色著称,其服饰的丰富色彩、瑰丽图案、繁多款式等,折射出苗族的历史文化,蕴含着苗族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呈现出独有的审美特征,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和审美理想的物化显现。  相似文献   

15.
黔西北苗族服饰作为一种物质财富和精神产品,是构成黔西北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作工艺精湛,文化内涵丰富,是穿在身上的百科全书。黔西北苗族服饰除了可以满足保暖功能之外,也是苗族人民审美理想和追求的外在体现,是苗族人民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谐共处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湘西苗族鼓舞是湘西苗族人民最有特色的艺术表演形式,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本文主要对苗族鼓舞的起源、形式、特点和节奏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基督教的传播是近代史上贵州苗族与西方文化入侵最直接的遭遇,其影响甚至改变了一个古老民族的文化发展轨迹。除了西方势力的外力冲击影响外,我国封建王朝的没落腐朽和"夷夏之防"政策的走向极端以及苗族自身文化的"无根"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是决定苗族族群"皈依"和宗教变革的时代背景原因;来自国内、国外等外部因素的冲击,以及苗族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共同推动了苗族近代历史的曲折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石器时代陶器有独特的造型艺术与实用功能和工艺制作,与人们审美要求相适应。对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陶器造型分析研究可证明,陶器造型艺术的产生、发展与人们的生活、社会存在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湘西苗族起义频繁发生,究其原因有以下四方面:第一,汉苗纠纷增加成为湘西苗族起义的间接原因;第二,汉苗文化差异导致民族纠纷的复杂化;第三,明清政府长期执行民族隔离分化和赶杀政策导致苗族人民积怨加深;第四,吏治腐败是导致湘西苗族人民起义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