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课上,陈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一个菠萝4元钱,用买一个菠萝的钱可以买2根甘蔗,用买2根甘蔗的钱可以买4个梨,哪个最便宜?哪个最贵?  相似文献   

2.
饼的分法     
桌上放着三个厚薄一样、大小不同的饼(如图).其中大的面积等于其他两个面积的和,现在要把三个饼分给四个孩子,要求不仅使每人得的一样多,而且还要使三个孩子分到的都是一块,只有一个孩子拿到两块,想一想,该怎样分?  相似文献   

3.
奇妙的分法     
今天明明特别高兴,因为他学习了等分线段的方法,能够把任何一条线段分成三等分,五等分……。哥哥见他那高兴劲,就傲慢地说:“这有什么了不起!”爸爸对哥哥说:“你是高中生了,如果不许用平行线等分的方法,你能将一条线段任意等分吗?”结果,哥哥画了好一会也没做出来,只好求爸爸告诉答案。爸爸笑了笑,拿起笔和圆规画起来。  相似文献   

4.
果汁的分法     
<正>果汁的分法7个满杯的果汁、7个半杯的果汁和7个空杯,平均分给3个人,该怎么分?  相似文献   

5.
苹果的分法     
那时,我在一个农民工小学教数学。期中考试时,我给孩子们出了这样一道题:“假如你家有5口人,买来10个苹果,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从年龄和智力发展水平来说,让七八岁的孩子来回答这道题,应该是很简单的。但是当试卷交上来后,我却大吃一惊,我发现,由于打字员疏忽,“10”变成了“1”,这样,这道题变成了:“假如你家有5口人,买来一个苹果,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我想,试题本身就错了,所以这道题根本就不可能有答案。但有一个答案至今震撼着我的心灵。答案的内容是:每个人能分到一个苹果。后面接着写了原因:假如爷爷买来一个苹果,他一定不会吃…  相似文献   

6.
8的分法     
<正>~~  相似文献   

7.
那时,我在一个农民工子弟小学教一年级的数学。期中考试时,我给孩子们出了这样一道题“:假如你家有5口人,买来10个苹果,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从年龄与智力发育水平来说,让七八岁的孩子来回答这道题,应该是很简单的。但是当试卷交上来后,我却大吃一惊,我发现,由于打字员疏忽,“10”变成了“1”,这样,这道题变成了“假如你家有5口人,买来1个苹果,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我想,试题本身就错了,所以这道题根本就不可能有答案了。但阅卷时,我发现几乎所有同学都在那道题下写出了答案。其中有一个答案震撼着我的心灵。答案的内容是:每个人能分…  相似文献   

8.
我曾在一所农民工小学一年级教书。有一年期中考试时,我给孩子们出了一道算术题:假如你家有5口人,买了10个苹果,每人可以分得几个苹果?本来,让七八岁的孩子来回答这道题,应该是很简单的。  相似文献   

9.
那时,我在一个农民工子弟小学教一年级的数学。期中考试时,我给孩子们出了这样一道题“:假如你家有5口人,买来10个苹果,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从年龄与智力发育水平来说,让七八岁的孩子来回答这道题,应该是很简单的。但是当试卷交上来后,我却大吃一惊。我发现,由于打字员疏忽“,10”变成了“1”,这样,这道题变成了“假如你家有5口人,买来1个苹果,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我想,试题本身就错了,所以这道题根本就不可能有答案了。但阅卷时,我发现几乎所有同学都在那道题下写出了答案。其中有一个答案震撼着我的心灵。答案的内容是:每个人能分…  相似文献   

10.
案例“ 这是一节数学课。陈老师走进三年级(2)班的教室后,准备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于是便在黑板上给学生出了一道数学题:如果你的家里有5个人,有10苹果,每个人能分到几个?  相似文献   

11.
美国一位著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母亲的教育对子女一生的影响,在全国选出卓越成就和犯罪记录的代表人物各50名,请他们谈  相似文献   

12.
一天的晚饭后,小红的妈妈想考考小红的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她准备了一些三角形纸片,然后拿出其中的一张对小红说:"你能用剪刀剪三刀,把这张三角形的纸片分成面积相等的四部分吗?"小红看了看三角形纸片,说:"让我试试吧。"她想了片刻后,在三角形纸片的一边上画出了三个点,把这条边平均分成了四份,然后她分别把这三个点和三角形的一个顶点用虚线连接起来(如图1),再沿着这三条虚线剪三刀,把三角形纸片平均分成了四份。  相似文献   

13.
有三个人,初次合作便获得了两根金条.于是,他们又喜又忧.喜的是,三个人的第一次合作便获得了两根金条.忧的是,三个人只有两根金条,怎么分呢? 结果,三个人,用了三种分法. 第一个人的分法是:将两根金条据为已有.他说:"因为是初次合作,而我的功劳又最大,所以这第一笔收入应该全归我,等以后有了更多的收入,再加倍分给你们两个."结果,那人得了金条,另两人弃他而去.  相似文献   

14.
一个人一生中最早受到的教育来自家庭,来自母亲对孩子的早期教育。美国一位著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人一生的影响,在全美选出50位成功人士,他们都在各自的行业中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时又选出50位有犯罪纪录的人,分别去信给他们,请他们谈谈母亲对他们的影响。有两封回信给他的印象最深。一封来自白宫一位著名人士,一封来自监狱一位服刑的犯人。他们谈的都是同一件事:小时候母亲给他们分苹果。  相似文献   

15.
目前,各校领导为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都采用编平行班的办法,引进竞争机制。学年结束时,根据各平行班的成绩对教师工作进行评价,实行奖惩。这种办法确实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对学校工作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带来一些问题,尤其是平行班的划分,往往造成各“平行班”的起点不同,名曰“平行”,实则不平行,挫伤了一部分教师的积极性。下面我想就目前存在的几种分班方法进行探讨,供大家参考。 目前存在的编班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按总分名次编班。这种方法先将参加编班的所有学生按各科总分由高到低排出名次,依次编班。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工作量较小,是目前大多数学校采用的方法。但这种方法不够科学合理,分出的平行  相似文献   

16.
李含涵  郑乾图 《数学小灵通》2011,(11):F0004-F0004,13
有144块糖.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不得少于10块.也不能多于40块。其有多少种分法?  相似文献   

17.
小华不小心把两碗红豆和黄豆混到了一起,于是他找来一个小朋友,帮他把两种豆子拣开。两人随心所欲地拣着。小华心想:这样分法太慢了,怎样才能最快地分开这两种豆子呢?后来小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于是速度大大提高了。  相似文献   

18.
解题和走路一样,该走近路的就不要走弯路。所以在解题时,要认真分析应用题的各个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该简便的就简便。例一种商品降价0.15元后单价是2.85元,问单价降低了几分之几?有些同学认为降低了几分之几就是用原来的价钱减去现在的价钱,再除以原来的价钱。现在的价钱是2.85元,原来的价钱是2.85+0.15=3.00(元),所以单价降低了(3.00-2.85)÷3.00=120。这样做生硬地套用公式,虽然解法对,但是太麻烦。其实这题中的0.15是降低的价钱,也就是原来的价钱比现在的价钱多的数,不用重新列式。这题的最好解法是0.15÷(0.15+2.85)=120。即单价降低…  相似文献   

19.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它不能违反一般认识过程的规律,要求认识的主体(学生)确保其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又要体现课堂学习是学生接受知识最重要环节的特点;以教材为客体,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班集体的活动形式。笔者多年教学实践和教改探索深感,传统的教学,一向是:教师灌,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或学生模仿练,有很大的局限性,有不少的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的东西。而“启、读、究、讲、练”的教学方法,比较容易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其主动精神,能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又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科学学习方…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