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学生不良行为在高中生这一年龄群体中表现尤为突出,学业不良、不健康的个人需要、认识上的片面性、家庭不良教育的内化、不良社会文化的熏陶是高中生不良行为心理成因的根源.我们矫治其不良行为,重点要从引导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激发他们改变不良行为的动机、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行为现和自我调控能力等方面,通过爱心这种外部条件,促使他们独立而复杂的内因转化,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品质,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刘丽莉 《考试周刊》2015,(14):157-158
不良行为在高中生这一年龄群体中表现得较为突出。本文主要分析高中生不良行为的心理成因,针对学生的不良表现进行原因分析,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3.
不良的家庭教育会给中学生的身心打下深刻的烙印,不利于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导致诸多不良行为的发生,给学校教育带来难度。因此,教育干预不良家教形式,提高家长素质,使家庭、学校教育协调一致,共同为中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成长氛围,有助于阻止不良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周丽娟 《职业技术教育》2005,26(35):107-108
目前,中学生的不良行为日益增多,其不良心理是造成不良行为的内因,如虚荣心理、补偿心理、逆反心理、懒惰心理、从众心理和模仿心理等.教育工作者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需求,引导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健全的心理和人格,以纠正和减少不良行为.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认为,人们的心理活动不断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任何一种行为的产生都离不开心理活动。健康的心理能驾驭着行为顺利进行,反之,不健康的心理只能阻碍行为的进展,甚至会导致人的不良行为出现。高中生正处在青春期,其生理、心理变化相当大,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受到一些刺激,往往会导致产生某些心理问题,进而产生一些不良行为。因此,探讨不良行为与心理健康问题预防措施很有必要,能够保障学生沿着正确的人生轨迹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熊瑛 《教师》2020,(13):28-29
小学生年龄小、阅历少,心理机制发展不成熟,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很容易被不良环境、不良思想、不良行为影响,加上缺乏父母的有效陪伴,致使他们频繁地出现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如何改变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成为越来越严重而又棘手的问题。文章是在班本协同育人模式下,作者以所带班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师师协同、师生协同、家校协同的方式,对班上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和干预,以让学生改掉不良习惯,健康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的网络环境下,面对高中生日益凸显的不良心理倾向,教师应首先全面了解网络环境对高中生造成了哪些不良影响,其次强化干预措施,纠正高中生的价值倾向,使他们能以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精神面貌去应对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相似文献   

8.
智力落后儿童由于大脑器官损伤、不良环境和不合理的教育,导致他们产生种种不良行为。弱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不良行为,这种行为极大的影响了弱智儿童的健康成长。为了促进弱智儿童健康发展。增进他们的学业行为。实现每个弱智儿童都能快乐成长,笔者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间歇强化法等措施对弱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进行了矫正。措施得当,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孙竹笋 《快乐阅读》2011,(21):132-133
单亲孩子的生活背景复杂,致使其心理得不到健康发展,性格上有很多缺陷,行为上表现出诸多不足,使他们成为"双差生"。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更多的去了解这一小群体,用爱心唤起他们的自信心,用真情改变他们的不良心理,用真心矫正他们的不良行为,帮助他们走上健康成长之路。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心理及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主要是指由于家庭、社会环境等因素造成的具有各种不良行为特征的群体。这些大学生特殊群体,相对而言是高校的不良群体,他们的发展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不健康因素,如不进行正确的教育与引导,将会影响到他们个人的发展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1.
李树文 《教育文汇》2003,(10):47-48
高中生正处在心理、生理接近成熟,准备走向独立生活时期。他们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形成了一定的信念与道德习惯,但他们毕竟尚未成熟,阅历浅,经验少。审美价值观、审美评价游移不定。部分高中生道德失范,审美观念畸形。因此,培养高中生健康的审  相似文献   

12.
<正>高中阶段是学生性格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面临日益复杂的学业挑战、社交压力和社会责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帮助他们应对这些挑战并取得成功的关键。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举止文明、诚实守信、遵规守纪、勤俭节约、勇敢坚强等。然而,现实中,许多高中学生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如拖延、缺乏自律、思想消极等。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严重制约高中生的健康成长。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生受其年龄特点、心理素质和生活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养成诸多不良行为习惯。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齐抓共管局面,共同矫正、预防、挽救青少年不良品德行为或违法犯罪行为,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提供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4.
受多种社会不利因素影响,高中生课堂不良学习行为日益严重,包括课堂学习习惯和方法差、课堂参与度不高、课堂纪律差等四川省绵阳实验高级中学通过开展家校联动、探索五段尝试教学、挖掘学科特色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网络习惯、科学运用惩戒教育,对高中生课堂不良学习行为积极进行分类干预,从而改善了学生课堂学习行为,提升了学习品质,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缺陷 1.家庭教育上存在的缺陷。独生子女家庭对其子女溺爱无度,长辈不正视小孩缺点,不防微杜渐,对孩子教育方法不当,迁就和放纵孩子的不良行为,助长孩子各种不良习惯,使孩子缺乏健康的成长环境。一些家庭因事业而无暇教育子女,自觉意识差的学生在品德形成和习惯养成上随心所欲,放任自流,尤其中学生判断是非能力低。对一些丑恶现象不能有效抵制,导致不良品行的形成。另外,家长不良行为对子女影响较大.他们把社会上一些不正确的看法灌输给孩子,如自私自利、讲究特权、鄙视劳动等。使孩子形成不良社会品德。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未成年人犯罪出现了新的特点,成为困扰社会发展的严峻问题。探其原因,教育体制及学校教育的缺陷、不良社会文化、家庭及未成年人自身存在的不良因素等是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隐患。通过净化社会环境、保证未成年人完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培养未成年人健全人格、提高未成年人自我免疫能力、预防和矫治未成年人一般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强化问责制等,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情感教育是对高中生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其独立健全道德人格的重要教学方式。高中历史教材中包含丰富的情感教育因素,对塑造高中生积极健康的道德情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善教学方式。历史老师可以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下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高中生内在的情感共鸣,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8.
由于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学生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不良行为。例如:打架、旷课、离家出走、酗酒、吸烟、不良交友、轻微违法犯罪等。在多年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我体会到学生之所以产生许多不良行为,与其的不良交往息息相关。一、不良交往是形成不良行为的重要原因初中生的年龄在1  相似文献   

19.
彭文杰 《考试周刊》2011,(6):210-211
近年来,在校学生的违法、犯罪人数有明显上升趋势,犯罪学研究发现:大量严重的犯罪行为是从青少年时期的那些轻微的不良心理行为演变而来的。如果能对他们的这些不良心理行为给予恰当的干预和处理.采取合理的措施.就可防止转变为违法、犯罪行为。职业学校学生的行为习惯较之其他学校差.在每个班级中几乎都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存在。文章结合相关案例,探究了职校学生不良行为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20.
偶像崇拜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高中生是偶像崇拜最为活跃的一个群体.作为对高中生思想意识和精神世界影响极大的一种文化因子,偶像崇拜对高中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特别是对高中生自我人格中独立性的培养产生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而偶像崇拜问题至今很少得到高中班主任的关注.笔者认为,班主任应脱离口号式、理想化、抽象的单纯空洞说教,应联系高中生校园生活和他们一定程度的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况,关注影响高中生思想意识和精神状态成长中的重大问题,结合学科教学,对高中生施以积极健康的影响.在此,本文拟从偶像崇拜与高中生的独立性培养方面发表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