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施恩而不求回报是一种美德,知恩图报更不失为人的良好素质。世界上最常见的不求回报,莫过于父母对自己的子女的奉献,这种不求回报的行为源于父母本能的爱。然而,爱是双向的,不知各位家长想没想过?父母在给予子女以物质上、精神上的关心爱护的同时,也应该适当提倡子女给父母以回  相似文献   

2.
近日,班主任在班会上组织学生为父母做件简单的事情,让他们当面对父母说“声谢谢”。并从“说谢谢”开始,培养孩子感恩社会、老师和父母的感情。这个活动意义不同寻常。一个人的成长,特别是一个孩子,他的父母对他的付出是相当大的。但有的孩子将其视为理所当然,连说一声“谢谢”也不肯。有的孩子在校园里大手大脚地挥霍,全然忘记下岗父母的艰辛;有的子女有了工作和收入,却还向父母伸手,常“常啃老”“、吃妈”;有的子女虽然肯给父母钱用,却很少“回家看看”……“感恩教育”真不该缺失,因为只有知道感恩,才可能懂得回报。如果连一句“谢谢”…  相似文献   

3.
晶晶 《家庭教育》2009,(10):14-14
如今,家庭教育受到普遍的重视。千家万户都知晓使子女健康成长是件大事。父母们都会全身心地去爱自己的孩子。可是,孩子总会渐渐长大,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是否懂得感恩?是否懂得用自己的行为来回报养育了自己的父母和家庭?  相似文献   

4.
感恩和孝道这些内容不是抽象的,在日常生活中,它总是和报答父母、心存感恩、赡养双亲气爱老敬老、扶危济困、关爱弱者、奉献爱心、回报社会等美德善行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于学校德育工作来说,这些体现孝道内涵的美德善行不但充实了学校日常德育内容,而且是我们开展“感恩孝道”教育活动的具体内容和价值参照。基于这样的德育理念和活动思路,  相似文献   

5.
<正>卢梭说过:"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感恩是人性的一大美德,感恩是人生最大的智慧,感恩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而这种"宝藏"在当今幼儿的身上,却逐渐淡化,甚至缺失……如今大多数家庭,都以孩子为中心,孩子从小到大都是扮演被爱的角色,久而久之,很多孩子认为从长辈那里得到东西是理所当然的,生活中只知索取,不知回报,自然不会想着关心别人和感激他人,感恩不是"本能",所以"感恩教育"十分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感恩"是一种美德,也是人之常情,作为青少年要有感恩的意识。本文从一堂主题班会课出发,通过设计活动目标、实施具体活动,让青少年感受父母之爱虽平凡但无处不在,引导他们从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做起,成为有责任、自立、自尊和健全人格的人。  相似文献   

7.
朱晓清 《考试周刊》2013,(79):135-135
如今,家庭物质条件越来越好,在家父母往往竭尽所能地给孩子创造最好的物质条件,在学校教师给予孩子最多的是知识,久而久之孩子习惯了他人的给予、付出,不懂得感恩。感恩是一种美德,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应在思想品德课上渗透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前许多学校对孩子们进行感恩教育,用各种形式让孩子去体会、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有些父母片面地理解了感恩的意义,开始向孩子“索取”回报。那么,爱孩子该不该有回报呢?  相似文献   

9.
尹红 《考试周刊》2009,(26):234-234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的最基本的美德.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经常看到这样一幕幕与感恩极不相符的画面:孩子看到父母烧好的饭菜不合胃口。便把碗一推.大叫:烧的什么烂菜,我不喜欢吃;顽皮的孙子坐在年迈的爷爷、奶奶身上骑马;爸爸、妈妈喂孩子吃饭,孩子还挑三拣四.提要求,不满足他,就不吃,等等。这些现象表明,很多孩子缺乏感恩意识,养尊处优,唯我独尊,认为父母及他人对自己好是应该的,只知索取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幼儿阶段是一个人性格习惯、品德形成的重要阶段,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将会影响其健康人格的形成,甚至一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爱我家     
[设计意图]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往往是天性使然,而子女对父母的孝敬.却是需要后天培养的。目前部分父母在关注孩子学习方面.可以说不遗余力.可往往忽视了培养孩子的爱心.没有教会他们如何孝敬父母,导致现在很多孩子觉得父母为自己做任何事情都是应陔的.不懂得感恩。此次心理活动课旨在帮助初中生学会感恩,学会关爱父母。  相似文献   

11.
赢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是快乐生活的基本情感,针对现在的孩子感恩意识比较淡薄,有必要通过多方教育和策略,帮助孩子认识感恩的重要性,唤醒他们的感恩意识,从而培养他们热爱生活.感恩他人、回报社会的积极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12.
杨卿 《考试周刊》2012,(10):179-179
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应该用自己真诚的一颗心去对待帮助过你的另一颗心,这就是感恩。在这个世界上,给我们最多的爱的人,莫过于我们的父母。我们要让孩子在感受父母爱的同时回报父母的爱,并从对父母感恩扩展到对身边的同学、老师、亲人、朋友和陌生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相似文献   

13.
感恩,是人们对社会和对人世的一种态度,也是一种美德。学会感恩,也就是学会回报社会、学会生活的一种高尚的行为。作者从一首歌曲《感恩的心》谈起,  相似文献   

14.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是中华民族知恩图报的美好传统。感恩是一种美德,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品德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科书中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一、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青少年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艰辛,认为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是应该的;  相似文献   

15.
《华章》2007,(9)
我们所说的感恩,它包括感激父母之恩、自然之恩、社会之恩及祖国之恩等。感恩,是一种责任意识、是自立及自尊意识,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追求。感恩,不仅仅是一种美德的要求,更是生命的一个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6.
正【活动背景】父母诉苦:孩子不听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孩子抱怨:爸妈太啰嗦,霸王作风,喜欢包办一切。这就是当今家庭中的现状。许多孩子在父母的呵护下,感恩意识淡薄,只知道索取,不懂得回报。【活动目标】1.体验幸福,明白感恩的重要性。2.懂得爱的含义,学会关心和照顾父母。3.增强感恩意识,用实际行动回报家人及社会。  相似文献   

17.
感恩是一种博爱,是一种境界,也是最起码的一种人文素养。感恩作为一种校园文化,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人文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寿光市圣城小学是山东省寿光市的一所完全小学,现有在校生2400余人,其中一半以上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这些孩子的父母长期外出打工,他们平时得不到父母应有的关爱,家庭教育出现了严重的失衡。这种教育  相似文献   

18.
学会感恩,要求每一个人常怀一颗感恩的心。要让学生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学生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重视感恩教育,当学生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学生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尊重别人、爱护别人,怎样去帮助别人。让学生学会感恩,关键是通过家庭、学校的教育,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感恩是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是一种美德。感恩是生活中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当前社会上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潮和媒体中传播的不良信息正逐步腐蚀着学生的心灵,一味地索取不知回报使得一些学生变得自私冷漠,道德水准下滑。  相似文献   

19.
佚名 《家教指南》2008,(6):62-63
感恩、孝敬是一种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然而,这种优良传统如今在一些青少年身上却逐渐淡化。在许多家庭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饭后,家长忙着收拾杯盘碗筷,而孩子或者在聚精会神地看电视,或者在尽情玩耍;家里买了好吃的东西总是先让孩子享用,而他们却不知道请大人品尝品尝;孩子身体有病,父母问长问短、精心护理、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  相似文献   

20.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精神素养的体现。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美德,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尊重他人,以感恩的心面对生活,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关心自己的父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