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春兰 《科教文汇》2008,(8):110-111
称呼语作为交际话语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到社会关系、社会地位、个人感情或语境场景的影响,有时称呼语会出现变异。汉英称呼语都存在着语用变异现象,但二者的变异却是不同。为此,论文主要分析了汉英称呼语的语用变异。这有助于外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减少语用失误,有利于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王娅 《科教文汇》2009,(26):256-256
称呼语是言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用于指称交际中的听话人,还可以表达出更多词句以外的意义。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采用奥斯汀一瑟尔的言语行为理论来研究称呼语在小说《喜福会》中以言行事的语用功能,即言外之意的表达功能。  相似文献   

3.
李小平  李淑华 《科教文汇》2009,(36):230-230
姓名称呼是称呼语的组成部分,是传达给听话人的第一信息。恰当的称呼语是言语交际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不恰当的称呼语则会阻碍言语交际的正常运行。本文试从指别作用、表情功能、交际功能、镜像作用四个方面加以考察姓名称呼的表达功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语用翻译理论作指导,以《红楼梦》中称呼语的翻译为例,阐明在翻译称呼语时必须注意文化、关系及语境等方面的因素,才能达到语用等值,翻译出既符合原文的用意、又符合译文习惯的语用等值翻译的文本。  相似文献   

5.
张雪峰 《科教文汇》2008,(14):172-173
本文从“先生”与“小姐”这一通用称呼语的演变与发展过程中,指出其泛化的必然趋势。并与英语中的“Sir”和“Miss”作比较,指出汉英文化中通用称呼语的差异与交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先生"与"小姐"这一通用称呼语的演变与发展过程中,指出其泛化的必然趋势。并与英语中的"Sir"和"Miss"作比较,指出汉英文化中通用称呼语的差异与交融。  相似文献   

7.
张彦 《科教文汇》2008,(34):250-250
随着称呼语“宝贝”的流行,其称呼的对象不仅仅是小孩儿,还有恋人、爱人、女性朋友,甚至是陌生人。合适的称呼语会给交际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而用错了对象却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称呼是人们进行交流的关键环节之一。称呼语作为凸显对话者之间亲疏关系的信号,其表达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交际的成功。但由于文化的差异,英语称呼语拥有自己独特的称呼体系,不同于汉语称呼语。正是存在这样的差异,我们在与以英语为本族语的人进行交流时,非常容易出现英语称呼语表达失误的现象。因此,本文将对英语称呼语的表达进行分析,以期有助于跨文化交流以及英语的教学。  相似文献   

9.
姜怡佳 《科教文汇》2014,(16):150-151
称呼是人们进行交流的关键环节之一。称呼语作为凸显对话者之间亲疏关系的信号,其表达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交际的成功。但由于文化的差异,英语称呼语拥有自己独特的称呼体系,不同于汉语称呼语。正是存在这样的差异,我们在与以英语为本族语的人进行交流时,非常容易出现英语称呼语表达失误的现象。因此,本文将对英语称呼语的表达进行分析,以期有助于跨文化交流以及英语的教学。  相似文献   

10.
沈丽亚 《科教文汇》2008,(7):168-168
从交际的角度研究语码转换,讨论了影响语码转换的因素以及语码转换在交际中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1.
张花 《内江科技》2014,(3):128-129
称呼语是社交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际关系的建立、保持、加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拟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将汉日称呼用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中日两国交际中常用称呼用语的对比,探讨中日两国交际中称呼用语的限制性原则,寻求称呼的规律和技巧,从而减少异文化交流中的误解。  相似文献   

12.
称呼语是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日常交际有着重要影响.称呼语与一个民族的文化息息相关,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遵循着不同的民族礼貌规范.中英称呼语的差异反映了两个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特征和文化积淀.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变体,网络语言日益成为语言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对象,本文以近两年网络称呼语为语料,从语用模糊角度浅谈其语用意图。  相似文献   

14.
论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秋霞 《科教文汇》2008,(27):232-232
礼貌是人们在交际中遵循的行为规范,礼貌用语是促使交际成功的一种策略。本文拟从礼貌原则的角度分析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用语在称呼、问候、寒暄、致谢、谦逊与客套等方面的语用差异。  相似文献   

15.
唐红芳 《科教文汇》2012,(29):112-113
综合英语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在综合英语教学过程中实现语言能力与语用能力的同步培养、对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着积极作用。语用能力教学的内容可包括会话交际规范、语用含义的理解、言语行为的功能、常用语用语及话语标记语的使用等。创设相关的语境、将语用知识融于词汇教学、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是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外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成功的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单靠语言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相应的语用能力。本文探讨了语用学理论以及语用语用原则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就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使学生通过使用语言,体会、巩固、掌握基本语用知识,提高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7.
王妮娅 《科教文汇》2008,(8):99-99,103
外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成功的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单靠语言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相应的语用能力。本文探讨了语用学理论以及语用语用原则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就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使学生通过使用语言,体会、巩固、掌握基本语用知识,提高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和语用失误的涵义,分析了交际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探讨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社交语用失误和语言语用失误。要学好外语就必须了解目的语文化,尤其要熟悉本族语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差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克服语用错误,培养其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19.
话语标记语不直接构成话语的命题内容,而是从整体上调控会话交际的成功实现。本文以关联理论为框架,借助相关语料,分析了话语标记语you know的不同语用功能,旨在帮助我们重新认识you know在会话交际中的实际作用,以提高语用意识。  相似文献   

20.
主要从中西礼貌原则、礼貌原则的异同分析及日常交往中的应用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与分析,并总结出文化的差异可以直接体现在汉英礼貌原则对各自准则的内涵理解以及侧重选择上。对比分析汉英礼貌原则的异同之处,有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指导我们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当中正确使用礼貌原则,掌握礼貌用语,避免语用失误,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