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儒家思想与帝国政治——董仲舒学说的历史际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论述了从春秋战国至秦朝中国“礼崩乐坏”格局的延续及其产生的严酷的人文、社会与政治生态,接着论述了众所周知的“汉接秦敝”的真实内涵;在此基础上着重系统评述了董伸舒在与汉武帝三次对策中所表达的政治诉求及其给汉帝国革新政治的建议;最后指出了他的学术思想对本朝政治的影响远不如他对中国思想史的影响那么大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2.
<正>清朝末年民国初年,西洋现代知识体系对中国传统学术形成巨大挑战,政治学、政治思想等学科都来自西方,"中国政治思想"更不见于中国传统学术之林,学人必须经历艰苦卓绝的探索方有成绩。萧公权(1897-1981)著《中国政治思想史》则更有其独特的治学路径。这首先表现在他身具西洋政治哲学的个人学术优长,以及他对当时有关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现状的清醒认识,集中表现在他的治学实践之中。他对中国政治思  相似文献   

3.
恺撒生于公元前100年,死于公元前44年,是古罗马共和政治末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恺撒一生中为罗马做出很多贡献。他结成并开始第一次三头政治;他做为执政官,大力推行民众派的政策。他平定高卢的暴乱,为在阿尔卑斯山以北地区推广罗马文化奠定了基础,他推翻同庞培相勾结的元老院保守派,就任终身独裁官这一官职,站在世界帝国的立场上,推行各项改革。最后被布鲁图斯等共和派暗杀。罗马帝国的统治就是在他所开辟的道路上由奥古斯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孔子的养生之道□王心喜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是我国春秋末期的大思想家、大政治家、大教育家。他曾为鲁国中下级官吏,后自办学校,以教书为生,他曾周游列国,宣传他的政治主张,但均不为所用。孔子一生虽说大部分时间不得志,经历了许多政治与生活...  相似文献   

5.
在人类充满冲突和苦难的年代里,E·M·福斯特(1879-1970)对理智、慷慨和个人的善良施加了强烈的影响。他的前半生以小说家而著称,他的小说在说英语的国家赢得了众多的读者。到了晚年,他转而写散文、短篇小说和文学评论,并因此出名。他的文学评论表达了自己对英国的社会态度、政治态度以及道德态度。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他加入布卢姆斯伯里团体①,并成为该团体的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的小说《新中国未来记》在文本上具有政治与文化的双重结构,它表露了梁启超对中国文化历史与现状的隐忧,以及他在日美欧强势文化迫力下的精神反抗。正是由于政治与文化两个层面因素的复杂影响,小说的写作进程被中断。《新中国未来记》作为政治与文化文本,其意义不仅在于提供一种新小说的范式,更在于体现了作家自身的政治与文化观念,由此提供了一个透析作家自身政治、文化困境的窗口。  相似文献   

7.
若尘 《世界文化》2006,(12):24-25
斯威夫特生于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但父母都是英格兰人。不幸的他在出生前7个月就失去了父亲。为此,由叔叔抚养长大的斯威夫特,一直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1688年,他在都柏林著名的“三一学院”获得了学士学位。斯威夫特回到爱尔兰在拉勒库教区内作牧师。渐渐与英格兰政坛接触频繁,写了几本不重要的政治小册子,温和地为辉格党内某些政要辩护。党派斗争、政敌挤压、政治漩涡使斯威夫特与在英格兰教会的升迁机会渐行渐远。由于辉格党出台了反爱尔兰的政策,斯威夫特对其大为不满,撰写了很多政论性文章批判辉格党内部的贪婪和好战。他在伦敦参加了托…  相似文献   

8.
《宋高僧传》的编纂者赞宁卷入了五代不绝如缕的儒学复兴思潮而坚持回归原始儒学,其思想在宋初崇儒政治条件下有了进一步明确的发展。但赞宁的根本目的是重新定位和护持备受争议的佛教,为此他试图解答儒学内部的问题。他驳斥韩愈、孙郃等非议圣人的观点,在推崇孔子、颜回的同时相对忽视韩愈等推崇的孟子;另外他还注重道德和利益的互洽,认为善带来佛教意义上的利,又赞许高僧以廉介、恬淡态度对待为孟子等儒者贬低、却为寺院佛教弘法所必需的财富。进而言之,《宋高僧传》中的儒学因素可被视为关乎史料来源、佛教传统、思想正统、政治环境、寺院教育、个人学识等的解读方式,适合于从历史事实、叙事惯例、宗教认同、政治策略、思想融合、心理互动等多方面去认识。  相似文献   

9.
达森 《寻根》2012,(4):137-141
19世纪末,在欧洲的文化舞台上,活跃着一位留着长辫子的中国人。他频繁出入于欧洲外交界和文化界的沙龙,成为政治杂志的封面人物;他还用法文创作了多部作品,是第一个在西方获得巨大成功的中国作家。在中学西传的历史上,辜鸿铭、林语堂也只能瞠乎其后。他就是晚清的外交官、曾朴的法文导师——陈季同。  相似文献   

10.
高永 《世界文化》2006,(12):10-12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将200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土耳其作家奥罕·帕慕克,理由是他“在追求他故乡忧郁的灵魂时发现了文明之间的冲突和交错的新象征”。有人认为,奥罕·帕慕克获得诺贝尔奖是实至名归,他的作品已被译成几十种语言出版。文学评论家把他和普鲁斯特、托马斯·曼、卡尔维诺、博尔赫斯等大师相提并论。但他的获奖也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对诺贝尔奖存在政治倾向的质疑,有人认为他之所以获诺奖,不是因为他的创作,而是因为他的言论。帕慕克虽然早已获得了世界声誉,但我国读者对他并不熟悉。第一部译成简体中文的帕慕克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李奕 《世界文化》2013,(12):54-55
但丁:客死异乡的执政官很小的时候,但丁就追求那种不朽的光荣,渴望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带着这样的信念,他在28岁那年进入了佛罗伦萨市政厅,开始参与政治。35岁时,当选为执政官,成为这个小共和国六个最高行政宫中的一员。工作的需要,以及自身性格使然,但丁每天忙于各种应酬交际和政治筹谋,这段经历为他后来写《飨宴》积累了不少素材。  相似文献   

12.
杨洪 《华夏文化》2001,(2):45-47
梁启超,广东新会人,近代中国著名的理论宣传家、思想家和学者。自戊戌维新运动起,他就不断撰文介绍西方的民主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鼓吹民权,批判封建制度。同时,他还对西方伦理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当时的中国思想界产生了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陈豹隐是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传播者之一,他留学日本的经历、救国救民的情怀以及与马克思主义播火者李大钊的亲密交往,对于他从事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革命实践有着重要影响。陈豹隐以讲授课程、发表文章、公开演讲、著述翻译等方式,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陈豹隐一生留下了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参与革命活动、积极著述翻译、直接参与政治的进步行迹,他翻译和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播撒下思想启蒙的革命火种,众多青年和进步人士在他的影响下选择信仰马克思主义并走上了革命道路。  相似文献   

14.
冉文伟 《世界文化》2006,(11):12-14
约翰·罗尔斯(1921-2002),被誉为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政治哲学家,先后执教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康奈尔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担任过美国政治与社会哲学家协会主席以及美国哲学协会东部地区主席,并荣获1999年度美国国家人文科学奖章。1971年他的第一部著作《正义论》出版后,成为哲学和政治学等专业学生的必读书目。据说当时的西方学者人手一册,几乎所有的政治哲学著作中都要提到罗尔斯的名字。目前该书已被译成27种语言、售出四十余万册。如今,斯人已逝,但是那瘦削的身影依然在政治哲学的殿堂中高高伫立,令人仰视,他那亲切而带些羞涩…  相似文献   

15.
夏宇 《华夏文化》2010,(2):55-56
粱启超对中国近现代的知识分子影响巨大。曹聚仁在《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中说:“过去半个世纪的知识分子,都受了他的影响。”梁启超的新民学说,提出了振兴中华民族的长远历史任务,对新民主主义中的政治人物和整个革命进程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一康有为在晚清的历史舞台上堪称名角。从1888年他以平民身份上书清朝皇帝请求变法,到1902年他以海外流亡者长老身份两度发表公开信反对革命,那十四年间,他既是闪闪发光的政治明星,也是一唱百和的新学钜子。  相似文献   

17.
清末的政治思想家康有为,曾在其社会思想的代表作《大同书》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女权论,给当时的女学人、要求进步的士子们以空谷足音之感。  相似文献   

18.
马克斯·韦伯论中国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拙 《华夏文化》2004,(2):25-27
马克斯·韦伯(MaxWeber,1864—1920)是德国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法学派在欧洲的创始人之一。他曾任柏林大学、慕尼黑大学等著名大学的教授。他认为,社会学是一门以人们所从事的社会活动的意义和目的为研究对象的“理解”的科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理想类型”的理论。他对于东西方文化和历史的比较研究,对经济、政治、军事、法律、宗教和艺术的综合研究,以及在组织社会学方面的研究,使他在社会学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撰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宗教社会学论文集》和《经济与社会》等论著。韦伯关于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19.
荀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是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他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链条上,是不可逾越的重要环节.可以说,没有荀子思想的出现,就没有从秦汉到晚清的以礼治为核心的传统政治文化、政治哲学,就没有西汉中期汉武帝、董仲舒们对思想统一的完成.  相似文献   

20.
李翱的思想倾向与韩愈基本相同,但在政治主张与哲学思想方面却有自身的特色。他继承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对现实政治与民生疾苦表现出强烈的关怀,同时致力于儒学理论的创新。他对佛、道二教的批评比同时代人更为理性,善于吸取其中的理论精华,丰富了传统儒学的内容。李翱于儒家众多的经典中,着重表彰《中庸》、《大学》、《易传》、《论语》、《孟子》。其《复性书》以儒为主,综合佛、道二家(特别是佛教)的思想,加以创造性的熔铸,形成一种较为系统的心性理论,补充和完善了儒学在心性论方面的不足,丰富了儒家思想,开启了宋明新儒学的先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