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分析法,采用媒介舆论与体育建构的理论分析框架,解读1840-1927年中国近代体育的历史变迁.研究发现:从身体的视角看,中国近代体育话语经历了从技术主导到精神诉求再到文化启蒙的"身体话语"演变路径;从议程设置的嬗变看,近代媒介所设置的体育议程经历了从洋务时期的"西洋兵操",到维新时期的"尚力、贵武",再到清末对学校体育教育的关注,五四时期的体育则成为社会公共议题,在媒介舆论的引导下,国人逐步认识到体育的竞技、健身、娱乐价值;从传播方式的变迁看,中国体育近代化历程在一定程度上是在报刊舆论的引导下,"不自觉"——"自觉"两种不同方式的呈现,彼此交互融合,共同推进;从舆论引导的主体看,则经历了从士绅精英到思想家精英再到知识精英的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大传统”与“小传统”理论为主要视角,重新审视近代武术现代化转型的历史事实, 通过剖析近代武术文化生产的时代特征,从权力与知识的角度阐释近代社会精英参与并主导武术文化范式变革的本质。研究认为:在近代“救亡”主题下,社会精英的介入改变了武术原有的权力结构和知识生产的“小传统”形态,使武术在文化范式上进入“大传统”的范畴之内。而武术救亡作为社会精英理念的“顶层设计”,则须经过“知识”的俗世化才能够进入民众的日常生活,并最终形成近代国家救亡全民化的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3.
从身体人类学入手,探讨近代国民体质文化规训。经过以西方为镜的身体寻认,社会精英以"病夫"为话语转化为改造国民体质的权力,随之展开以体育教育和摈弃陋习为主要手段的体质规训,取得明显效果,对近现代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当代社会,体质文化规训任务没有完成,又叠加伴随现代化而来的身体异化等问题,体质文化规训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4.
从中国社会的发展,对"人才"、"人才观"进行辨析,通过成才观与学风之间关系的理论论证、职业教育成果分析,对当前成才观与学风、教育成效等关联性进行探讨,提出建立以"多元精英"成才观为中心的学风建设理念。  相似文献   

5.
蒙古是以畜牧经济为主的社会,研究蒙古社会的土地产权关系对阐明蒙古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蒙古归附清朝后其土地的所有制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并且成为主要的土地所有制形式。  相似文献   

6.
陈独秀积极推动教育改革,在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方式、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与教育的发展方向等方面都进行了探索,对近代中国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陈独秀的教育思想和观点在当代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等方面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军国民教育是中国近代重要的教育思潮,肇始于清末,成熟于民国初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衰落。这种教育思潮在不同的时期各具特色,对近代社会观念的转变、国民性的改造以及近代体育的发展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教育与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有密切的关系。未来的农民工子女是扩大整个社会中间阶层的重要力量。通过对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思考、剖析及提出一些对策性建议以期能够改善他们的受教育状况,保障他们的受教育权利,从而有效地促进社会中下阶层向上流动,并能成一定的规模。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是时代的精英,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目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弱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针对这种问题从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四个方面分析原因,并提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构建"三位一体"教育格局、丰富教育内容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把近代中国社会变革、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近代体育的发展综合起来考量,结合在近代社会变迁过程中对近代高等体育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的制度、思想、事件等,将近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近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的萌芽期(1840年-1912年),近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的探索期(1912年-1927年),近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的成熟期(1927年-1937年),近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的困难时期(1937年-1949年)。进而对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在各个阶段的背景、概貌和特点进行分析,其中又从办学宗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和学生情况等方面对各阶段的发展概貌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得到了高等体育教育的发展需要内外部动力的相互作用、兼顾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保持好与国家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处理好办学质量与效益的关系等启示。对近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并从中找寻经验规律,在为当代中国高等体育教育的发展提供历史参考方面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企业需要的人才越来越多,而作为承担着培养、生产、管理专项技术型人才的高职教育的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高职教育不仅仅包含着职业技能还包含着职业素养,对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工匠精神"的培养,为社会与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与精英。  相似文献   

12.
对小城镇体育与社会分层和社会保障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合理的社会分层和社会保障是影响小城镇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这篇文章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东中西三地区的16个小城镇体育与社会分层和社会保障关系进行了探讨。小城镇体育使部分居民获得向上流动的机会,流动使小城镇各阶层对体育的认知和行为有了相应的变化和发展;体育是个人凭借"获致性因素"向上层流动的捷径之一;小城镇"反哺式"依靠子女养老的比例仍不小,"反哺式"方式使被养者坚持力所能及的锻炼。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结构的重大变迁,社会流动的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然而,这一问题尚未进入体育学术界的主流研究视野,特别是有关中学体育教师社会流动的研究还十分薄弱。以个案研究为主要方法,选取广州市公立与私立中学各3所,对其72名被调查对象的代际流动和代内流动进行了比较,并以"合理的社会流动是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机制"、"复制式社会流动与替代式社会流动"、"希望与现实的差距"、"加强法规制度建设,促进中学教师合理有序的流动"等几点思考替代了本文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4.
为适应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要,蒙古族学校教育的发展要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沙柳精神,坚持土洋结合"各类体育协调发展"的方向,坚持以体育教育为中心,拓展有地区特色、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实现蒙古族学校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鸦片战争以后,国力苶弱,我国一些具有民主进步的思想家和革新求变的先进份子积极倡导向西方学习,试图"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变革图强,振兴国力。伴隋着学习西方工业、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同时,开启了广东近代体育的进程。本文就西方近代体育思想、近代运动项目传入的途径、广东近代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竟技体育、社会体育组织的兴起和作用的研究,理清了广东近代体育发展的脉络。100多年来广东近代体育的发展,始终贯穿着一根红线,这就是与反帝反封建斗争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6.
社会大环境的改变为通俗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可能,由此引发了通俗文化与精英文化在社会转变期的尖锐对立.但事实上,它们是互动、辨证的关系.在现阶段,我们应积极甄别通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内涵、关系,剖析它们的现状与走向,以形成它们之间的良性循环发展.作为文化一部分的文学,同样如此.无论通俗与精英,都应在时代急流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倡导教育公平以及对弱势群体关注度提升的宏观环境下,农村残疾群体已能享受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教育福利.但是,农村残疾群体能否通过开放教育打破阶层固化,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以及开放教育学历获得是否只是以格式化的流动途径对农村残疾群体产生影响,这些有待检验.本文采用质的研究方法,运用经济流动、权力流动以及消费流动三个分析向度,在考虑宏观政策影响因素以及微观的职业转变、个体领导魅力、人际关系网络及消费观念和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下来阐述开放教育获得与社会流动能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转为"大众化教育",由于社会各方面以及毕业生自身的原因,导致了一部分大学生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弱势大学生群体在就业过程中因遭遇到歧视和不公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从多方面着手,尤其是政府层面的配套措施,必须将政府带回弱势大学生就业的分析中心。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创办京师同文馆设置了国际法教育,开启了近代法学教育之路。从19世纪末维新派倡导西学,法学教育全面兴起,到20世纪初晚清新政期间,借助修律活动,中国近代法学教育从深度和广度均取得飞跃发展。中国近代法学教育的肇兴与民族矛盾日益加深、自救图存抵御外侮的社会环境紧密相连。一方面培养了大批新式法律人才,促进中国近代法学的产生;另一方面,因缺乏本土性,移植色彩浓厚,又带来诸多弊端。反思中国近代法学教育有助于当代法学教育的完善。  相似文献   

20.
近代教科书研究应成为治近代教育史者主要考虑的对象.目前学术界对于蒙古民族教科书研究投注精力尚少.对于20世纪40年代内蒙古西、东部地区的蒙古族学生用教科书的编撰使用状况进行了初步梳理,梳理后认为,中国共产党在蒙古族学生用教科书方面授注了极大的精力,其民族教育政策深刻地影响了其控制区内的蒙古族学生的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