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怀勇 《中学理科》2002,(9):15-20,46
二、要点说明 1.质量(m或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物体的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即对一个确定的物体,它的质量是不变的。  相似文献   

2.
重力与质量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物理量.在学习中,许多同学易混为一谈,在解答实际问题时常常出错.在理解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辨析.一、重力和质量的区别概念不同在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它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被地球吸引的一切物体.而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它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都有质量.大小有区别重力随物体距地心的距离不同而改变,同一物体在地球上的不同位置,其数值略有不同.而质量不随物体的位置而变化,同一物体在任何地方的质…  相似文献   

3.
一、知识回放1.注意单位换算关系.1t=10^3kg、1kg=10^3g、1g=10^3mg、1g/cm^3=10^3kg/m^3;2.注意对质量和密度的概念理解.(1)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温度、状态和位置的变化而变化.但与物质的种类和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即不同物质组成的相同体积的物体,  相似文献   

4.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共10分,每小题1分)()1.参照物是指不动的物体。()2.多次测量求出平均值,能使测量结果更接近真实值,因此平均值取的位数越多越好。()3.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若指针偏向标尺的左侧就停止调节,所测量物体的质量将偏小。()4.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体积大的物体所含的物质一定多,质量一定大。()5.物体的重力是跟它的质量成正比的。()6.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但重力就只有一物体受到力的作用。()7.在力的三要素中,只要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力所产生…  相似文献   

5.
题目 将一个实心物体先后投入到足量的水和酒精中,物体静止后,所受的浮力分别为6N和5N,则物体的密度是多少?(ρ酒精=0.8×10^3kg/m^3,g取10N/kg)  相似文献   

6.
1、能量的初步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能是物体做功的本领,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它具有的能也越多.但物体有能量,并不一定就做功.能的单位是焦耳。  相似文献   

7.
编者:从《机械能》这一章开始,我们将学习一系列有关能量的基础知识,能量是一个非常重要又应用广泛的概念,能量的来源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但能量的概念又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更应给予高度的重视。一、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由此可见,能量与功的概念有密切的联系.一个物体是否具有能,应紧紧抓住“能否做功”来判断.物体具有的能量的大小可用做功的多少来判断,即能够做功多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大.因此能量的单位与功的单位相同.二、动能的初步概念1.什么是动能?物…  相似文献   

8.
一、知识网络二、复习指导(一)质量1.定义: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会随物体形状、位置、状态的变化而变化.2.单位: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符号:kg);常用还有比它大的单位吨(T或t);比它小的单位克(g)、毫克(mg).换算关系是:l吨一1000千克;五千克一10OO克;四克一1000毫克.即相邻单位都是千进制.3.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生活中常用杆秤、案秤、电子秤等.4.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1)称量前的调节:①天平放在水平台上;②游码移到标尺在端的零…  相似文献   

9.
天平是测量物体质量的基本工具。正确使用方法是 :把被测物体放在天平左盘里 ,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 ,直到横梁平衡。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由于许多资料上 ,常常出现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右盘称得某一质量数M’ ,问物体的实际质量M是多少 ,即物体放在天平左盘称的质量是多少。天平实质上是一个等臂杠杆 ,它的右盘质量大于左盘质量 (左盘标有 1 ,右盘标有 2 ) ,使用时 ,不能放错 ,否则不能调节平衡。调节横梁平衡时 ,游码必须移到标尺左端零刻线位置 ,这相当于在…  相似文献   

10.
"质量"是学生在中学科学课堂中第一个遇到的极其抽象的物理概念.教材是这样定义"质量"概念的:质量可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根据这一定义,我们大概能够解释"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地理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我们先来回顾物理学家对质量概念的认识历程.  相似文献   

11.
质量和重力是两个容易混淆的物理概念,同学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区别:1.两个概念的含义不同。质量表示的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重力则是物体受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2.常量与变量的不同。质量是一个常量,只要物体确定了,它的质量便确定了,不随客观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增减。  相似文献   

12.
一、测定物体的质量 例1以质量为80kg,身高1.7m的运动员为模特,制成一个高3.4m的实心水泥雕塑像,如果水泥的密度为2.0×10^3kg/m^3,人体的密度跟水相近,这座雕塑像的质量是多少吨?  相似文献   

13.
正[教材和学情分析]教材通过小明与小华的对话,将学生所熟悉的物体即铁钉和大头针进行比较,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一定相同,进而引出质量的概念。接着介绍了质量的单位及换算。质量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而且通过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可以知道,质量又与能量相联系,这些知识将在高中物理中学习。初中阶  相似文献   

14.
李建军 《现代教育》2003,(12):55-55
关于质量、重量和重力,对于初学者来说,往往认为是一样的,尤其是重量和重力,他们认为是同一概念,认为是物体重量就是重力。在现在日常生活中,重量一词尤为突出,一提物体的质量是多少,他们往往与物体重量是多少相混淆。现在我们就把“质量”“重力”“重量”来分析和区别。  相似文献   

15.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7分)1.()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所以两物体相接触就一定会发生力的作用.2.()定时炸弹可以定时爆炸,可见只有一个物体就能产生力的作用·3.()一个力,只要其三要素之一改变,其产生的效果一定变化.4.()由。一竺可知:物体的质量跟重力成正比,跟。成反比,故重力越大的物体质量也越大.g5.()固体有惯性,液体、气体没有惯性.6.()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能继续前进,是因为汽车的惯性大于它受到的阻力.7()由于人的惯性,人在冰面上很难行走.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4分)8.坐在地上的小孩举起一…  相似文献   

16.
有些物理知识很相近、相似,常被混淆.为更好地理解、掌握、应用这些知识,有必要对其进行对比、辨析.一、重力和质量重力和质量是表示物体两方面性质的物理量,有着本质的不同,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1.定义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其施力物体是地球,其作用点是物体的重心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2.性质重力是物体与地球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力,受力物是研究的对象,施力物是地球.因此,重力的大小随着物体与地球间相对位置的改变而改变.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固有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17.
张美英 《科学教育》2006,12(3):38-39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在学习时首先要把原理、概念弄明白,理解透彻,只有这样在练习时,才能会做,不容易出错。下面是物理学中较容易混淆的几组概念:1质量、重力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它不随物体的状态、形状、位置的变化而变化,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个基本属性。常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称量时由于天平是等臂杠杆,天平平衡时两盘中物体重相等因而质量相等,所以砝码的质量即为被称物体的质量,质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重力是指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物体所受重力的…  相似文献   

18.
题目(江西卷第24题)如图所示,质量为m1的物体A经一轻质弹簧与下方地面上的质量为优2的物体B相连,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A、B都处于静止状态.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绕过轻滑轮,一端连物体A,另一端连一轻挂钩.开始时各段绳都处于伸直状态,A上方的一段沿竖直方向.现在挂钩上挂一质量为行m3的物体C并从静止状态释放,已知它恰好能使B离开地面但不继续上升.若将C换成另一个质量为(m1+m3)的物体D,仍从上述初始位置由静止状态释放,则这次B刚离地时D的速度的大小是多少?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相似文献   

19.
“质量”是学生在中学科学课堂中第一个遇到的极其抽象的物理概念。教材是这样定义“质量”概念的:质量可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根据这一定义,我们大概能够解释“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地理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20.
·概念剖析·同学们在学习《质量和密度》时,存在以下几个误区:误区一密度大的物体质量一定大.辨析由m=pV可知,当物体的密度产大,且体积V也大时,物体的质量m就一定大.如果物体的密度大但体积小时,物体的质量就不一定大.如铅的密度比木头的密度大.但1厘米3的铅能比回米’的木头的质量大吗?一个物体的质量大小决定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物体所含的物质越多,它的质量就越大.误区二由月一V可知,物质的密度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跟物体的体积成反比.辨析从数学上讲,似乎上述说法成立.但从物理意义上来说,上述说法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