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月1日上午,首都新闻界老年的,中年的,年轻的三代数十人到北京军区总医院,在一个简朴的小灵堂里,为商恺同志送行。商恺同志任人民日报记者几十年,后任人民日报记者部主任,离休前后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并兼任硕士新闻研究生导师。他一生为党的新闻事...  相似文献   

2.
一本30万字的书放在案头,这是商恺同志的新著《报海帆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商恺同志1938年开始从事新闻工作,1948年进入《人民日报》当记者,1958年调至中央办公厅在胡乔木同志身边工作多年,“文革”后重返人民日报社,80年代初离开记者岗位后又来到社科院新闻研究所主持工作。他是在我国新闻战线上奋斗了60年的老记者,今年已是75岁高龄的老人了。但他仍然笔耕不辍,把近十多年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工作期间所写的根据胡乔木同志新闻思想整理而成的系列文章,以及一些有关新闻业务的文章和讲稿,再加上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常请新闻界一些老同志和对新闻工作有研究的同志讲课。为给新闻研究生提供暂用教材,为从事新闻实践、研究和教学的人员提供参考书,他们将商恺、田流、戴邦、吴象等同志的讲稿编成了《采访和记者修养》一书,将翟向东、丁济沧、  相似文献   

4.
7月30日上午,突然接到商恺老师的儿子燕朝的电话,说他父亲因突发心肌梗塞已在早晨逝世。我感到非常震惊,因为前几天还听说商恺同志快出院了的消息,怎么又一下子撒手而去了呢?下午,即赶到商恺家看望他的夫人李群及其子女。李群同志悲痛地告诉我:“孩子今天上午从...  相似文献   

5.
《中国报刊报》1987年10月28日一版发表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时统宇同志的新闻特写《商恺伊犁行》,笔者读过此文,颇有感触。商恺,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以60岁高龄赴西北调查研宄,一不坐飞机,二不住宾馆,三不出席宴会。在商恺去《伊犁日报》拿出名片时,报社同志大吃一惊!这样一位新闻界名人,竟是坐了一天半长途汽车,翻越七百多公里的天山,从乌鲁木齐一路颠簸来到伊犁。坐汽车走这条道,就是年轻人,下车后浑身都象散了架似的,何况是年逾花甲的人哩。到伊犁后,他执意不住高级宾馆,而是住在建设兵团农  相似文献   

6.
当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他不知疲倦地在书谷中跋涉。他坚信“只要攀登,山总在脚下”。去年,中国新闻出版社推出他撰著的《新闻编辑的功能》,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前所长商恺为书作序说,“这一研究成果,为繁茂的新闻学苑又增开了一朵鲜花”。今年,武汉大学出版社又出版他的新著《新闻采写新思维》。中国地市报研究会顾问向村在“序”中说他是“地市县报中勇于实践并结合理论研究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变革中,新闻界受到社会上拜金主义及西方资产阶级新闻观念的影响,一些同志对于新闻媒介的“喉舌”作用,思想上又有些模糊了。有的人提出“报刊也应围绕市场转”,主张“想报道啥就报道啥”,甚至有人认为90年代的今天,“党报党刊坚持党性原则过时了”,对此,我们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很有必要重温邓小平同志关于新闻工作必须坚持党性原则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作为地方报的青年记者,我们于今年元月到4月间,三次到商恺同志的家里拜访,得到商老的热情接待。每每谈到地方报纸,商老总是兴致勃勃。这里记录的是商恺关于地方报纸的部分谈话。报纸改革不挂光打,不下胃" 商恺从人民日报记者  相似文献   

9.
新书架     
《永远的商恺》出版 《永远的商恺》一书,已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这是曹学海主编的一本纪念文集,书中收录了商恺的同事、学生等写的文章,从各个不同侧面叙述了真实的往事, 记录了商恺的新闻实践和新闻研究成果,反映了商恺高尚的思想品格和道德情操、忘我的奉献精神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以及对新闻人才培养的真知灼见等。 商恺长期担任人民日报记者,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1998年7月30 日逝世。(海 华) 论文集《长江后浪推前浪》问世 在《长江日报》创刊55周年、《武汉晚报》复刊20周年之际…  相似文献   

10.
从1988年中国地市报研究会成立,到今年整整二十年了。20年来,我亲历了地市报研究会的诞生、成长、壮大,结识了一批好朋友,对我办报和做人,都受益匪浅。 地市报研究会成立的时候,聘请商恺和向村两位同志作顾问。他们俩都是受人敬重的资深老新闻。商恺同志当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商恺同志,曾把新闻工作者的知识分为五个层次,历史知识被作为基础知识和一般知识提出,就充分说明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我国新闻工作者的人数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现有人员受到新闻专业教育的比例也十分低。随着新闻工作社会作用的日益重要,加  相似文献   

12.
由《徐州日报》、《新闻战线》和《中国记者》编辑部等九家新闻单位联合发起的“边区新闻研讨会”,于4月24日至27日在江苏徐州市举行。中宣部新闻局发来贺信。中国地市报研究会总顾问商恺,江苏省记协主席樊发源和来自全国的三十多家新闻单位的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3.
情凝笔瑞,娓娓道来,这就是陆续发表在一些报刊上的60封《写给青年记者的信》给人的直观印象。文如其人,读了以后就好像它的作者——商恺在与你面对面地交谈……。50年前,商恺还是个热血青年,邹韬奋的妙手文章,唤起了他最初的新闻写作冲动;半个世纪,他从一个给大报投稿的通讯员开始,艰辛的笔耕,成为当代中国有影响的记者。商恺不敢忘记当年自己走过的路程,如今,他想跟今天从事新闻工作的“小字辈”说点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商恺这个名子,在我国新闻界并不陌生。1938年,他还是一个小青年的时候,迈向社会的第一步,便是参加了抗日战争初期的冀鲁青年记者团。从此,和新闻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1983年,年过花甲的商恺,辞去人民日报记者部主任的职务,从第一线退下来了。不久,他又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聘任为该院新闻研究所所长,在新闻战线上继续发光发热。他常说:“我自己出不了多少研究成果了,但是要积极扶持所里的年轻同志早出成果,早日成才。”一方面,他放手让年轻的副所长去干,一方面,通过谈心做思想工作,希望能理顺各方面的关系,为大家创造一个良好的学术研究环境。他没有因为上了年纪而放松对新闻业务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自1978年建立以来,他一直兼任指导教师。他为新闻研究生开设的讲座有《新闻记者  相似文献   

15.
9月12日,安岗同志新闻工作经验座谈会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举行。中宣部新闻局、人民日报、经济日报、解放军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等单位的代表及首都新闻界人士李庄、钟沛璋、范敬宜、姚远方、谢冰岩、商恺、钱辛波、张沛、何梓华、甘惜分、方汉奇等一百多人参加了会  相似文献   

16.
《新闻与写作》编辑部作者会于7月13日至16日在北京密云县召开。参加会议的作者,对《新闻与写作》期刊从形式到内容认真地进行了讨论;听取了密云县县长段强同志关于密云县改革开放发展情况的报告;参观了密云县较好的乡镇企业工厂。首都新闻界、文化界李庄、陈昌本、张选国、曹世钦、叶祖兴、商恺、林枫、孙世恺、何光先、胡文龙、汤世英、苏越、金锡谟、李炳华,画家李滨  相似文献   

17.
在基层部队举办的新闻培训班上,学员们提问最多的问题是"怎样抓新闻"。因为许多初学新闻的同志不知道写啥,于是见啥写啥。而这样写出的稿件传到媒体采用率很低,不少报道员为此苦恼。  相似文献   

18.
9月5日至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建所十周年学术讨论会在北京举行。讨论会由新研所代所长孙旭培主持。胡绩伟、温济泽、谭文瑞、李普、甘惜分、方汉奇、商恺等出席并发言。这次会的中心议题是新闻改革。参加会的50多名从事新闻研究、新闻教育和新闻实践的同志,着重就新闻改革的内容和如何实现新闻改革等问题,畅所欲言,深入探讨,会场十分热烈、活跃。  相似文献   

19.
商恺,是《人民日报》的一位老记者,也是一位名记者。他从1938年踏上新闻工作岗位之日起,到1988年离休,在新闻战线上整整奋斗了50个春秋。那么,离休之后,他的工作,身体和家庭状况怎样呢?下面,介绍一点鲜为人知的事。 他仍是个大忙人 商恺,1948年春开始到《人民日报》工作。1949年初,《人民日报》进了北京,商恺就被分配到《人民日报》采访科当记者。他先后担任《人民日报》记者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还受聘担任中国社科院新闻学院兼职教授和研究生导师,以及中国地市报研究会总顾问。  相似文献   

20.
青年学子话商恺李旭丰商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山东在平人,生于1922年。抗日战争初期一1938年参加了鲁西北进步新闻组织“冀鲁青年记者团”,并为当时的抗日战报和战地文化杂志采写文稿。解放战争时期进人人民日报社,“文革”期间被赶到江西鄙阳湖畔五七千校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