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所生活的环境条件,因此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其中最为重视的就是森林资源对于环境的重要意义。森林资源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森林资源却较为难以保护,最主要的威胁就来自于森林火灾,因此森林防火工作十分重要。主要分析了森林防火的重要意义,并且结合当前我国黑龙江地区各林区的森林防火工作的开展情况提出了一些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林业部门更有效地开展森林防火工作带来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据调查显示,森林火灾是危害森林资源的重要因子,火灾烧毁大量的森林资源,破获森林植被,打破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影响工农业生产,甚至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尤其是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局部环境恶劣,极端天气增多,森林火灾有增加的趋势。本文根据我国森林火灾的现状以及地域性特点,提出存在的问题,结合分析我省森林资源特点情况,提出未来森林防火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森林火灾不仅对宝贵的森林资源造成严重破坏,使生态环境恶化,还直接威胁到林区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远程监测森林火灾技术是现场视频图像传输方法,直接对火灾现场进行视频图像采集,然后利用光缆将视频图像信息传到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根据现场情况指挥森林火灾的扑救与决策。本文将主要探讨可见光图像热源辨别在森林防火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林业经济的蓬勃发展,森林资源总量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森林防火工作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森林防火工作是当前森林管理工作中一项基本的任务,如何通过有效的预防策略降低森林火灾的发生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森林火灾的发生与气候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对气候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是保证森林防火工作有效性的基本依据。以气候变化为背景,对于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防火工作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森林火灾是极具破坏性和危害性的灾害,不仅会严重烧毁森林资源,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更会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必要将先进的科技应用到森林防火领域,实现对森林防火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调控,提高森林防火的技术水平。本文在概述森林防火资源的基础上,对森林地面防火资源调控技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林业建设密切地关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众所周知,森林火灾的毁灭破坏性不容忽视。它不仅会导致宝贵的森林资源造成极大的损失,也会对人类的生活甚至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我国在注重林业经济建设的同时,对火灾的预防也应是重中之重。近年来,营林技术的应用逐渐得到认可。营林防火措施既对森林的生长效率有一定益处,又可以更绿色、便捷、有效的预防森林火灾。本研究正是对营林措施在森林防火的应用方法做一些细致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森林火灾具有突然性以及毁灭性的特点,对于森林资源造成重大的破坏,森林火灾不但可以烧毁树木,而且对于林区的其他植物以及生物造成重大危害,同时,火灾导致林地大量裸露在外,很容易导致林地的水土流失,也造成森林的调节气候的功能逐渐丧失。因此,需要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相似文献   

8.
森林资源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何维护和利用森林资源,一直是森林资源开发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目前的森林开发保护工作面临的最大威胁是森林火灾的发生。围绕森林火灾出现的原因而展开,对火灾预测预警技术、火灾隔离技术以及火灾扑救技术等进行介绍,为完善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保护资源意识的提高,近些年来森林资源保护中的护林防火工作受到广泛重视,森林火灾的发生对森林资源来说具有十分严重的破坏力,对周边环境,居民乃至国家来说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从森林火灾产生的原因出发,探讨了森林资源保护中护林防火的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10.
我国属于森林火灾多发的国家,每年出现的森林火灾对我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并对我国现有的森林资源产生极大的破坏,因此,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并对出现的火灾险情进行及时的扑救十分重要。为了提高森林防火工作的有效性,必须加强防火系统的信息化程度,当前我国广泛利用ARCOBJECTS技术设计森林防火辅助系统,成功实现了林火预测模型、林火损失评估模型与GIS技术的无缝集成,为我国的森林防火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保障。  相似文献   

11.
如今社会不断发展,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但随着社会工业的发展,环境越来越恶劣。要改善环境就离不开树木,而森林是树木就聚集最多的地方,因此森林对环境的改善有着重要作用。但如今森林火灾越来越多,森林面积越来越少,因此保护森林迫在眉睫。营林技术对预防森林火灾有着重要作用,有效的应用营林技术,可以有效的开发森林资源,对营林建设的有效性进行增强。本研究就对营林技术在森林防火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能源大国,森林资源当然也很充足。但正是由于森林覆盖率较高,对于森林的防火工作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在秋冬季节,一点小火星都很有可能导致严重的火灾。做好森林的防火措施,可以保护好整个的森林资源,防风固沙,也可以保护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我们的子孙后代造福。虽然近几年我国的防火工作有很大的提高,但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只有从根本上制定防火措施,才能真正保障我国珍贵的森林资源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将从预防森林火灾的重要性、影响森林防火的主要因素、构建长效森林防火机制的措施等几个方面来探索森林防火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营林技术的大力推广应用,为许多地区的森林防火的相关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一些部门在认识到林业的重要地位以及明确营林技术应用推广的重要基础之上,做好当地的森林防火工作可以说是每个地区的工作的重要部分,必须要看到营林技术在森林防火应用中存在体制不健全的问题并且积极应对问题不断进行改革创新,通过有效合理的进行营林建设,提高森林资源的防火能力,是我们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减少森林火灾隐患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肖凤利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6):221+185-221,185
营林措施是森林经营的重要手段,又是森林防火的具体措施。常规的森林防火主要是靠人为控制火源,作者通过多年的实践,认为采用相应的营林措施,就能够有效地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对保护森林资源,提高森林本身对火灾的自防能力具有必可代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森林资源正在逐年恶化,森林覆盖面积逐年成下降趋势,造成此问题的原因主要有自然条件因素和认为条件因素,在这两大因素中都存在一个共同点:森林火灾。每年因森林火灾丢失的森林资源占锐减森林资源的大部分比例,所以如何做好防火工作成为森林防护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本文将通过森林防火工作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帮助建设森林防火体系。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森林是当今世界中宝贵的自然资源和财富,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是做好森林防护工作的重点。做好森林防护工作,是保障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维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但是当前一些地方领导对森林防护工作不够重视,在森林发生火灾之后,缺乏正确的应对经验,救治不力。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当前社会发展对森林防护工作的要求,通过加强对防火意识的宣传等工作,加强森林防护工作的能力。本文通过分析新时期森林防火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便更好的解决森林火灾问题。  相似文献   

17.
森林防火在我国有着极其特殊的重要性,不仅关系国家经济的发展,而且关系全国的生态屏障安全。近年来我国的森林防火工作得到明显加强,火灾处置能力有较大提高,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加快森林防火长效机制的构建,全面提高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切实保护森林资源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8.
李健芸 《内江科技》2009,30(3):37-37
在传统的森林防火措施的基础上,本文结合当前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提出了加强宣传教育、成立森林防火志愿者组成的巡逻队、明确森林资源权属、加大立法与执法的力度等建议,以便更好地预防和消灭森林火灾,保护生态环境和有限的森林资源。  相似文献   

19.
森林资源是国家和人民的宝贵财富,森林能够净化空气,森林大量地吸收二氧化碳,制造人类和其他生物所需的氧气。树木是氧气制造厂、树木是粉尘过滤器、树木还是天然蓄水库和天然空调……因此森林带给我们无穷无尽好处。建国以来,由于各种原因,我国森林资源锐减,特别是在大炼钢铁时期,森林资源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各种由自然因素、人为因素造成的森林火灾也给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今天,我就以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措施为内容,对当代森林防护工作提新的要求和建议,更好的保护国家森林资源。  相似文献   

20.
森林资源的安全、生态环境的维护都会因森林火灾的出现受到严重的影响,由于森林火灾的发生具有不可预见性,且难以扑救,因此,林业部门必须严格落实森林防火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及时扑救与处理已经发生的火灾,以确保将火灾的损失降低到最少。本文通过对我国森林防火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对策,旨在为我国森林防火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