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绵城市"指城市像海绵一样,降雨时能吸、蓄、渗、净,用水时能将净化的雨水循环再用,使城市弹性顺应雨水环境。LID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技术,强调低影响开发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新型绿地系统区别于传统城市绿地,本文对LID理念下新型绿地存在的雨水处理不先进、海绵化程度不明显、规划布局不合理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性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的需求与自然环境之间逐渐出现了一些矛盾。而近些年频发的雨水淹没城市的情况也说明了我国城市在排水工程建设上的不足。为了打造更舒适的人居环境以及实现更友好的自然关系,建设海绵城市的理念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本文以海绵城市和低影响开发技术为研究对象,说明了海绵城市和低影响开发技术的内涵,论述了海绵城市和低影响开发技术的重要应用价值,最后重点探讨了海绵城市和低影响开发技术的具体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3.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被扩展,在构建这类城市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海绵景观形成并受到了关注,在设计与规划景观系统时,可将海绵生态功能的概念引入,建设海绵型景观系统,使景观能够自然吸水、净水与蓄水。围绕自然水系,合理规划海绵景观显得更为必要。现结合对黑龙江省城市中的自然水系的认识,探讨其设计海绵景观的基本要点,以此来累计这类景观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大规模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热岛效应、城市缺水、"城市看海"等城市病不断蔓延,为了解决这些"城市病","海绵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我国城市雨水资源利用处于薄弱状态,必然影响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项目对于在降雨强度较小时,绿色屋顶对雨水的收集装置设计做了初步探索,希望有助于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对于雨水收集环节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海绵城市"理论改变了传统城市建设理念,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融原则,通过合理布局和科技手段,完善优化城市水生态基础设施,能够实现收集、调节和净化雨水的功能,调整修复城市里面的水生态整体系统,解决雨水径流污染、洪涝灾害及水资源匮乏等问题,促进城市与自然环境资源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海绵城市"理念对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具有积极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海绵城市建设背景及"海绵城市"理念内涵;然后,分析了"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作用;最后,以上海"海绵城市"为例,分析城市公园景观理念和方法。上海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案例注重对自然生态的展示和对文化层次的表达。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公园景观设计能够满足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大量的利用资源,导致资源缺乏的同时给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由于生态结构遭到了我们人为的破坏,洪水和旱灾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为了解决我国水资源利用缺乏的问题,我们引进了"海绵城市"这个理念,对水源进行一定的储藏,确保在洪水和旱灾等自然灾害发生时能及时充足的供应居民的用水。海绵城市这一理念,它能从根本上解决我们的燃眉之急,也遵守了防患于未然的原则。本文针对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案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胡慧芬 《科技通报》2020,36(8):62-64,110
为使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能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和适应环境变化,近年来提出海绵城市概念在新建基础设施项目中的应用实践。本文主要结合笔者所在高校现有地下基础设施不到位老化导致出现内涝的现状,以及新校区新建基础设施建设中海绵城市概念的设计应用,研究对策。以进一步指导海绵城市概念在高校新校区乃至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最终通过建设使高校校园及城市既有"面子"也有"里子"。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镇一体化建设的推进,城市板块逐步扩大,工程建设与环境资源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城市内涝与缺水的矛盾日益突出。海绵城市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将城市雨水径流面进行海绵体改造,使其在适应环境变化以及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干旱时将蓄存的水加以"释放"。低影响海绵改造的根本就是通过低影响设施建设,在源头进行雨水的有组织收集、通过材料及生态环境的作用进行高效的渗透、地下净化及回收利用。这种开发方法在老旧小区的海绵改造中可以被采用。  相似文献   

9.
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加快,导致城市内涝频发,为此,国内开展了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文章通过分析海绵城市认识误区,结合实践中存在问题,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以海绵城市建设的理论为视角,通过对哈尔滨新区绿地及绿地系统的建设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以"生态优先、径流控制、系统整合、立体布局"的原则,的的海绵城市建设进行实践研究,意在解决新区雨洪管控与城市绿色空间的有效结合的途径,为东北地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研究样本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17,(18)
近年来,中国城市尤其是南方城市在暴雨天气普遍出现内涝现象。为应对这一问题,"海绵城市"概念应运而生。海绵城市是旨在保证城市工程设施安全的前提下利用自身海绵体使雨水在城市内就地吸收、利用的雨水管理模式。此文基于生态视角,主要从城市地面铺装、雨水花园、城市排水系统三方面对海绵体建设进行研究。对建设中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并对海绵城市未来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总结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针对当前国内相关研究缺乏的现状,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主要应当解决指标权重与绩效赋值的有效性问题。基于群组评价理论对上述两环节的群组一致性进行研究,引入"平均距离共识度"及"P阶调和算术均值"分别修正指标权重及绩效赋值的群组内部偏差,保证专家个体评分的可信,最终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中国正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洪涝灾害,水生物栖息地丧失等多种水问题。"海绵城市"理论的提出正是立足于这一背景。本文介绍了海绵城市的概念和背景,探讨了海绵城市的构建途径与技术。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大力倡导建设海绵城市的背景下,海绵城市建设在我国蓬勃兴起。城市公园作为实践"海绵城市"的载体,其"海绵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城市公园建设中,如何在公园的地形、水体、道路铺装、植物种植四个方面的建设中应用"海绵"技术,使建成后的公园不仅在实现"渗、滞、蓄、净、用、排"的作用上具有明显效果,而且仍然能够满足城市居民对公园的各种需求,是海绵型公园建设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通过详细剖析海绵城市的概念及"六位一体"特征,指出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并从指导原则、技术支撑、政策引导和全民共建等四个方面设计出海绵城市的建设路径。期望借助海绵城市建设这一契机,转变城市发展模式,实现生态环境自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助推经济朝"质优速稳"方向发展,谱写生态环境保护与人类城市文明发展和谐双赢的篇章。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城市洪涝灾害、雨水排放成为了热点问题,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正是为缓解这一问题而提出的,本文拟以南昌市朝阳洲园林绿化设计为例,分析论证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公共绿地设计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有些国家也叫做城市雨水管理。海绵城市对减轻城市内涝、防止冲蚀和保持水量平衡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对保护水生态、减轻城市防洪压力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极端降雨所造成的洪涝灾害在我国频发。本文旨在对我国应对城市雨洪的海绵城市战略进行全面回顾。本文首先对作为海绵城市提出背景的城市洪涝灾害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其次对海绵城市的内涵、目标、技术方法进行了总结和讨论。然后分析了海绵城市在执行过程中面临的多重挑战,包括技术复杂性,缺乏协同管理能力,资金缺口,因地制宜的实施计划,经济效益评估难等。最后,本文给出了应对以上挑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每逢大雨或急雨,在城市中"看海"已经成为国人的常态,逢雨必涝渐渐的变为我国大中城市的顽疾。如何有效利用"海绵城市"治理城市内涝成为了眼下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试着提出建设海绵城市的对策和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使我国城市内涝情况越来越严重,所以雨水的治理和使用成为了我国城市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引用海绵城市建设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将雨水转变成一种再生资源,对雨水进行收集,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合理利用雨水,所以这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环保的雨水处理手段。这篇文章主要对海绵城市建设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