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兰  王峰 《科教文汇》2021,(11):135-136
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部分高等职业院校积极探索中高职人才贯通培养模式,形成了各自的发展特色。该文针对临夏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人才贯通培养模式及其发展意义,结合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特点进行了专题探讨,提出了初中起点五年一贯制、中高职分阶段衔接、初中毕业生“2+3”转段升学等适合当地中高职一体化人才贯通培养的模式。对提升民族区域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适应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转型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许燕萍 《内江科技》2013,34(5):179+175
中高职衔接是加快建立终身教育理念、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以苏工院"中高职衔接通信技术专业"为典型案例,在实践和研究的过程中探索总结通信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3+2"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相似文献   

3.
我省2013年试点中职学校与本科高校"3+4"分阶段培养以来,"3+4"迅速成为山东省教育界的热点词汇,2014年,"3+4"进一步扩容,并以提前批录取,再度引发人们的强烈关注。中职、本科贯通的多学制模式,让初中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有更多的选择,进一步畅通了中职升入普通本科的通道,便于中高职培养体系的衔接。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21,(21)
中高职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也是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但是对以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强调学生德才兼备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体系还不够系统,相关的人才培养模式还不够完备。以会计专业为例,进一步厘清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教学定位和改革思路,构建基于综合素质建构的中高职衔接"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中高职衔接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处于改革发展时期,《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在职业院校启动"1+X"证书制度工作。本文以高职眼视光技术专业为例,探索构建"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帮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与创业。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21,(1)
为了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水平,改善人才培养模式,我国从2019年4月开始实施"1+X"证书试点工作。"1+X"证书制度是国家层面的一个设计,目的是让职业教育能培养出更多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复合型人才。由于各职业院校对"1+X"证书制度的理解程度不相同,目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从工作实际出发,阐述了"1+X"证书制度在目标定位、报考条件、考核标准、课证互通、体制建设五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建议,为高职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下的职业教育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例,探讨了"3+3"中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程体系等方面的衔接,有利于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从2012年启动中高职衔接"3+3"分段培养试点项目开始,先后有1468个项目申报成功。随着中高职衔接"3+3"分段培养项目如火如荼的实施,职业教育的质量有所提升,成效逐渐显现,但随之也出现了众多问题。对江苏省各地区中高职衔接"3+3"分段培养项目情况进行梳理,分析"3+3"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提升江苏省中高职衔接"3+3"分段培养项目的整体水平,更好的促进江苏职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形式日趋严峻,学生就业难度日渐增强,反映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需求脱节。毕业生就业后还需经过相当一段时期的锻炼和学习才能适应实际工作,而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对增强校企合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贡献。实施"订单"培养是实现企业与学校"无缝对接"、学生"零距离"就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创新能力对于促进高职生就业具有战略性意义,创新教育是职业教育,更是素质教育。现阶段,国内外高职院校都十分注重培养高职生的创新能力,希望通过改进创新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然而,就目前情况来看,中国高职院校对学生这方面的培养还做得远远不够。本文正视中国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竞赛为平台,探索适合当代高职生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17,(20)
随着高职院校生源不断减少和企业对数控专业人才技能要求的不断提高,近几年在高职招生中出现了中高职衔接(3+2)或(3+3)的模式。这种以中职毕业生作为高职生源和以往的高中毕业生生源有很大区别,中职毕业生在(数控)专业学习的优势及在语数外等学习上的相对弱势对以前的教学培养计划提出很大的挑战。同时面临的问题是不同的中职校毕业生的专业基础还有很大差距。对不同基础学生进行统一的课程教学显然是不科学的。本文就以数控专业为例子,对其中高职衔接时面临的问题进行简述,进而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职业教育要按照学生毕业时工作岗位的需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以"顺利就业"为目标,开展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服务,这就导致语文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边缘化问题。形势下,我国加大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力度,但作为核心教育的语文学科却凸显诸多问题。高职语文教育应以"内涵品质和人文精神",目的是提高毕业生的文化知识、文字基础和沟通能力。当前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来势汹汹,但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仍然未突破,没有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设计、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17,(25)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高职人才的层次和人才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各高校也逐渐探讨更切合用人单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构建柔性的课程体系。本文基于"1+1+n导师制"对高职院校校企双主体构建"1+n"柔性课程体系进行探讨,提出构建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针对温州区域经济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进行"3+2"培养模式课程衔接研究。分析了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通过提前介入、量身定制"3+2"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等多种途径,使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目标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21,(17)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产业供给侧改革加快,社会对中职院校学生提出更高要求。需要中职院校的学生在走向社会后,能够成为具备多样化技能的综合人才。在此背景下,我国于2019年提出中职、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方案要求中职、高职院校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思路,以1+X证书制度指导教学活动开展。其中的"1"是指学历证书,"X"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掌握的多种职业技能。简而言之,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对中职院校提出新要求,在未来人才培养过程中,要致力于将职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通过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结合的方式,将学生培养成一专多能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基于这一背景,本文展开对1+X证书制度下中职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课程的改革探讨,以期为提升国内中职院校办学水平提供一定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6.
韦冬莉  李倩  马赛 《大众科技》2014,(5):152-154
"2+3"五年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升入高职院校后,存在难以融入集体、专业课程重复、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课题·小组"教学法的应用提高了"2+3"五年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良好,文章对该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探讨医学影像专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人才培养。通过"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途径构建技术型教学体系,拓展了学生知识面,加强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有助于创新人才培养和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相似文献   

18.
"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灵魂和关键,培养具备敬业、精益、创新精神的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探讨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和文化底蕴,分析高职院校工匠精神人才培养的意义和路径,充分挖掘和发挥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树匠心、育匠人,为培养德技并修的高职学生,提供有效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提出,各大高职院校都相继将创业教育的活动举办得如火如荼,但统计出的数据表明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甚至于不足3%,如何有效深化创业教育的改革将成为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新课题。关注学生关键能力,这样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与人才保障。高职院校应该深入思考人才培养问题,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创客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活动空间。对当下高职院校对于创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剖析,探索出更高效的创业推广途径。  相似文献   

20.
"课程超市"是高职院校目前正在探讨的一种教学模式,它能够适应职业教育的特点,进一步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满足学生个性的需要,更好地为学生个性发展服务,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健康发展。能促使教师更好地开发课程,运用市场原理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本文提出建设课程超市的关键问题,对学生、教师、学校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