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筑行业作为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给环境带来的压力较大。将建筑碳排放全生命周期分为生产阶段、施工阶段、运营阶段和拆除回收4个阶段,分别建立碳排放量化模型,通过测算京津冀地区建筑行业碳排放量,分析碳排放量变化趋势及原因,提出使用可再生清洁能源等建议,为实现建筑低碳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存在碳排放大和能耗高等问题,研究其碳排放特征、影响因素与减排策略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大意义。文章构建建筑业能耗生命周期核算模型,测算青海省建筑业生产、施工、运营阶段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分析其全生命周期特征,运用LMDI方法识别碳排放影响因素,并提出应对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2005-2020年青海省建筑领域碳排放呈持续增长态势,2020年建筑碳排放总量为2240.84万t,约占当年全省碳排放量的一半。(2)从建筑业生命周期来看,建材生产阶段和运营阶段是碳排放产生的主要阶段,占比超过90%;钢材和水泥生产碳排放量是建材生产阶段中碳排放量主要构成部分,占比在70%以上。(3)从建筑类型上来看,在建材生产阶段和建筑施工阶段,住宅碳排放量普遍高于非住宅;在建筑运营阶段,住宅建筑在2018年后碳排放量小于非住宅建筑。(4)建筑业能源消费碳强度效应、经济结构效应、总产出规模效应产生正向影响,能源强度效应产生负向影响。建议调整建材利用结构,减少高能耗建材使用比例,回收利用废旧建材;开发利用清洁能源、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以实现青海省建...  相似文献   

3.
建筑行业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大力发展以降低碳排放量为基本特征的绿色环保建筑技术,这是目前建筑业的发展趋势,也对解决我国资源匮乏和环境恶化等问题的关键方法。住宅建筑业占据建筑行业整体的一大部分,解决住宅建筑施工阶段的碳排放问题,意义和影响都非常巨大。本文将住宅建筑过程中的碳排放量控制作为研究目标,具体到建筑施工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建筑材料的生产制造阶段、运输阶段、施工阶段、装修阶段、使用阶段,拆除及拆除后对剩余废弃物进一步处理阶段等。分析了住宅建筑消耗的能源、排放CO2数量、节能减排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根据分析结果,住宅的建筑施工在使用阶段以及建材生产阶段所产生的能耗和碳排放量占整个建筑施工总能耗和总碳排放量的九成以上,研究也发现,对这两个阶段进行能耗以及碳排放量的节能减排处理,还有巨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相似文献   

4.
5.
中国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基于生产部门、居民生活部门的化石能源消费量以及水泥生产量的数据,较全面地测算了2000~2009年我国的碳排放量,并建立了碳排放驱动因素的对数均值迪氏指数(LMDI)分解模型,考察样本期间各因素对我国碳排放量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已经跨越了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高峰阶段,但仍处于从人均碳排放量高峰到碳排放总量高峰的过渡阶段。经济增长和城市化是这一阶段碳排放的主要正向驱动力,能源利用效率则是碳排放的主要负向驱动力。  相似文献   

6.
哈尔滨是严寒地区城市,发展与建筑业发展具有高度关联性,城市要可持续发展重点是建造低碳建筑。建筑材料主要是钢筋和混凝土等,生产钢筋和混凝土将消耗大量能源,生产过程有大量污染气体排放,低碳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中节约资源和减少碳排放量。本文主要分析低碳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低碳建筑外墙保温隔热措施的优化,以减少建筑物在使用阶段的碳排放量,实现降低能耖,降低污染,节约资源的低碳建筑,推动低碳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水泥生产碳排放测算的国内外方法比较及借鉴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魏丹青  赵建安  金迁致 《资源科学》2012,34(6):1152-1159
进行国内外水泥生产碳排放测算方法比较分析,对制定中国水泥碳排放测算标准具有重要借鉴价值。本文在详细研究国内外相关标准和体系的基础上,从水泥生产碳排放测算的运营边界与范围、工艺排放、燃料排放、间接排放4个方面,对相关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和准确性及适用性的讨论,并得到以下结论:①各标准和体系的整体框架和计算过程大致相同,而在运营边界的范围、排放过程中的具体计算方法以及CO2排放系数上存在差异;②运营边界的范围一般参考WBCSD-CS《I水泥行业二氧化碳减排议定书》,各国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报告选项;③水泥生产工艺CO2排放计算熟料法和生料法理论上是等同的,在国家层面的计算一般采用熟料法;④燃料燃烧CO2排放的计算方法一般依据物料平衡法中的发热值来计算,我国应采用低位发热值来计算;⑤间接排放在国家层面只计算外购电力的二氧化碳排放和余热发电项目的抵减量。在上述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构建我国水泥生产碳排放系数体系的基本测算流程,并对下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基于投入产出法的隐含碳测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法测算由能源消耗导致的隐含碳排放和由水泥生产过程导致的隐含碳排放,并测算了出口贸易中能源消费隐含CO2和生产过程的隐含CO2排放情况。结果发现,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部门出口的能源消费隐含碳排放量是最大的,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的总隐含碳排放是最大的,生产过程隐含碳排放量最大的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从而对通过国际贸易产生的碳排放转移问题更清晰地定量化认识,同时有利于对各国的碳减排责任进行重新考查。  相似文献   

9.
在建筑材料中木材作为一种基本主材,木材在我国历经千百年经久不衰,木材作为一种绿色建材越来越符合现代建筑要求。从木结构全生命周期中计算木结构在加工过程中碳排放量,基于可持续发展和生命周期评价(LCA)理论,确定了装配式木结构民居生命周期的碳排放的核算范围,并对装配式木结构民居生命周期从原材料开采、运输、工厂加工、运输到现场装配、使用到拆除处置各阶段的碳排放进行列清单分析,明确低碳装配式木结构民居建筑的含义,提出了建筑物生命周期碳排放的评价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袁洋 《科技创业月刊》2015,28(2):5-7,10
测算的武汉市1996-2011年碳排放量基于14个主要碳源,包含三次产业。结果表明,自1996年以来武汉市碳排放呈现"平稳-上升-平稳-波动"的四阶段特征。并进一步运用LMDI模型从能源结构、能源效率、经济因素与人口规模四个影响因进行分析,发现能源结构、能源效率因素对武汉市碳排放量具有一定抑制作用,而经济因素与人口规模因素则对武汉市碳排放有较强推动作用。最后据此提出推进武汉市碳减排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混凝土,同学们应该都不会陌生,它是最常见的建筑材料。它是用水泥作为胶凝材料,加上砂和石料,与水按一定比例配合,经过搅拌而成的。然而,水泥生产需要耗费大量能源,而且在分解石灰石的化学反应过程中会释放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很高。经测定,水泥生产造成的碳排放量占全球的3%~5%,成为世界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源,因此寻找更加绿色的建筑材料是全球减少碳排放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2.
以2011-2020年中部五省的面板数据为样本,从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深度融合的角度,探讨了绿色普惠金融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在测算了中部五省地区的农业碳排放量和绿色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的基础上,构建STIRPAT拓展模型以深入研究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对农业生产能源消耗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技术水平(1.007)、富裕程度(0.996)、绿色普惠金融发展水平(0.071)以及人口规模(0.024)。其中,对中部五省农业碳排放量有负向影响的因素分别是技术水平和绿色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根据上述结论得出,农业技术水平和绿色普惠金融的发展能有效抑制农业碳排放。农业碳减排工作除了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出台政策法规等措施外,还应该注重绿色普惠金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带来机遇的同时,更多体现为对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和环境制度的约束。基于江苏省1995-2014年统计数据,应用改进的Kaya模型和二次能源碳排放测算的新方法测算江苏终端能源碳排放量,通过构建FDI碳排放环境-经济联立方程组进行碳排放效应测算。结果表明:江苏省引进FDI对碳排放量增长的总效应是正向的,单位GDP消耗的碳排放呈现逐年下降态势。苏中地区引进FDI的减排效应最高,苏南次之。从碳排放量与地区GDP的正相关来看,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仍未达到呈倒“U”形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研究还显示,第二产业的发展对碳排放量影响较大,其结构优化有利于碳排放的大幅下降.为此,根据四种效应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带来机遇的同时,更多体现为对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和环境制度的约束。基于江苏省1995-2014年统计数据,应用改进的Kaya模型和二次能源碳排放测算的新方法测算江苏终端能源碳排放量,通过构建FDI碳排放环境-经济联立方程组进行碳排放效应测算。结果表明:江苏省引进FDI对碳排放量增长的总效应是正向的,单位GDP消耗的碳排放呈现逐年下降态势,其中苏中地区引进FDI的减排效应最高,苏南次之;从碳排放量与地区GDP的正相关来看,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仍未达到呈倒"U"形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研究还显示,第二产业的发展对碳排放量影响较大,其结构优化有利于碳排放的大幅下降。为此,根据4种效应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郭瑾  匡海波  余方平 《科研管理》2020,41(5):240-249
港口是耗能和温室气体排放大户,低碳港口建设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以日照港为例,揭示我国低碳港口形成机理。首先,采集了日照港数据测算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单位货物吞吐量碳排放量),将1987-2017年日照港低碳发展划分三个阶段,并剖析各阶段特点和主要驱动因素。接着,借助Gamma分布函数建立了不含影响因素和含有影响因素低碳形成机理演化模型,数理分析日照港低碳形成机理以及规模、技术和能源两因素相互作用下的低碳演化模式。最后,借助不含影响因素和含有影响因素Gamma模型,情景模拟分析了日照港2018-2030年的低碳演化趋势,找到日照港低碳建设最优路径,并为日照港低碳建设提出了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参考IPCC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方法,在考虑碳排放测算精度的基础上,把扣除用作原料与材料之后的能源消费量作为测算工业能源消费净碳排放量的基础数据,从人均净碳排放量、碳排放净增长率、净碳排放结构、净碳排放强度、能源消费总量、净碳排放强度6个角度分析2005—2013年间黑龙江省工业净碳排放量的阶段性变化。引入对数平均迪氏分解(LMDI)方法,结合Kaya恒等式,把二氧化碳净排放增量分解为人口效应、经济规模效应、能源强度效应、能源结构效应。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工业能源消费产生的净碳排放总量呈现波动式上升状态,煤炭消费是能源消费中的主力,工业经济增长是CO_2净排放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能源强度下降对CO_2净排放增长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依据"电热碳分摊"原则测算出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不包括西藏和港澳台地区)碳排放量,基于EKC理论,构建协整空间DURBIN模型,研究中国区域碳排放环境管制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区域人均碳排放量、环境管制等变量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区域人均碳排放量与区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EKC曲线关系;本区域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城市化率以及环境管制对本区域人均碳排放的直接效应(弹性)分别为0.690、0.181、0.029、-0.001,对邻近区域人均碳排放的溢出效应(弹性)分别为0.090、0.024、0.004、-0.036,本区域环境管制对邻近区域人均碳排放的溢出效应要明显高于其对本区域人均碳排放的直接效应。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武红  谷树忠  周洪  王兴杰  董德坤  胡咏君 《资源科学》2011,33(10):1897-1905
经济发展离不开能源消费,而能源消费引起了大量的碳排放,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对实施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统计年鉴数据,测算了河北省1980年-2009年能源消费引起的碳排放总量,并分能源类别测算了煤炭、石油、天然气三种一次能源的碳排放量,在此基础上做了其变化轨迹分析及与京津...  相似文献   

19.
以中部六省为研究对象,采用2004-2018年碳排放量数据;利用灰色关联模型测算六省碳排放与三次产业结构间的灰色关联度。六省总体碳排放量与产业结构存在显著关联度,第二产业和碳排放的关联度最大。结合研究从产业角度提出中部六省碳减排协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以大庆石油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在介绍石油资源型城市、低碳发展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依据大庆市能源消费数据,对大庆石油资源型城市能源消费现状进行分析,进而对大庆石油资源型城市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并对大庆城市碳排放量测算结果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大庆石油资源型城市低碳发展策略,助推大庆石油资源型城市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