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试验分别研究了再生粗骨料和粉煤灰掺量对再生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及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再生骨料掺量从0%增加到100%,再生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抗压强度均逐渐降低,但再生骨料掺量为30%时,再生混凝土强度大于空白试件。当再生粗骨料100%替代天然骨料时,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再生混凝土的坍落度逐渐提高而抗压强度降低,且粉煤灰掺量为20%时,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降低率较小。  相似文献   

2.
混凝土中掺入陶粒、玻化微珠能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效果。本文通过正交试验的方法,研制出以陶粒掺量、玻化微珠掺量和粉煤灰掺量为变量的隔热混凝土,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得到不同实验周期对含水率的影响程度,并对三组变量对于隔热混凝土导热系数、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及抗折强度的影响进行研究;由功效系数法得到最佳配比,对最佳配比的导热系数和抗压强度非线性拟合,得到拟合公式分别为y=ln(1.76-0.01X)和y=11.2X~(0.238)。结果表明:实验周期14天对混凝土含水率下降影响最明显,下降速度由快变缓;三组变量对隔热混凝土导热系数、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影响顺序皆为玻化微珠掺量陶粒掺量粉煤灰掺量,玻化微珠掺量占影响比63.34%,陶粒掺量占影响比26.05%,粉煤灰掺量占影响比10.61%;最佳配比为水灰比为0.4,陶粒掺量20%,玻化微珠掺量60%,粉煤灰掺量10%。  相似文献   

3.
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水胶比、砂率、粉煤灰掺量对自流平混凝土强度与流动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水灰比为0.35,砂率为0.48,粉煤灰为40%时,可配制出性能良好的大掺量粉煤灰自流平混凝土,其坍落度达263mm,扩展度达705mm,28d抗压强度为50.8Mpa。粉煤灰的大掺量加入既提高了流动性又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掺聚PVA维对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PVA纤维掺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弹性模量、极限拉伸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掺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不明显,和空白混凝土相比,28d以前各龄期混凝土抗压强度有降低的趋势;混凝土劈拉强度基本保持一致;纤维掺量增加后,混凝土弹性模量降低,混凝土极限拉伸值增加。混凝土弹性模量降低,可以大大的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相似文献   

5.
以C30混凝土为基准,将两种粉煤灰分别按照五种设计掺量等质量替代水泥,研究粉煤灰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掺入的粉煤灰品质及质量不同,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程度不同,粉煤灰混凝土的前期强度增长较弱而后期较强;粉煤灰等质量最佳替代水泥量为30%。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沙漠沙(又名风积沙)替代河砂对混凝土的微观结构影响,文章按照风积沙替代河砂质量的20%、40%、60%、80%、100%共设计了5种强度等级为C25的风积沙混凝土(aeolian sand concrete,ASC),采用光学测试方法得到了不同风积沙掺量的风积沙混凝土孔隙结构参数,并通过环境电镜扫描(Environmental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ESEM)和X射线衍射分析(X-ray diffractometer,XRD)研究其微观组织结构。在此基础上,总结发现了孔隙参数随着风积沙掺量的变化规律,引入分形维数并推导出风积沙混凝土孔隙结构的气泡分布分形模型。结果表明风积沙掺量越大,平均气泡间距越小;最可几孔径减小,但在60%以后则保持不变;风积沙混凝土累计气泡数与气泡直径的双对数呈现明显的线性关系,通过分形维数可直观反映风积沙混凝土的孔隙结构特征。该研究可为风积沙混凝土大范围应用于水利设施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蛭石、泡沫、粉煤灰等掺料分别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导热系数等性能的影响,探讨不同掺合料的掺入量的最佳比例,使得混凝土达到良好的隔热性能。又通过各种不同比例的对比试验,分析抗压强度、导热系数的规律变化曲线,得出掺合料的最佳掺量。  相似文献   

8.
目前将凹凸棒土作为矿物掺合料替代部分水泥的研究比较缺乏。本文将煅烧凹凸棒土掺入水泥砂浆中,研究煅烧凹凸棒土对水泥砂浆力学及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煅烧凹凸棒土掺入砂浆能够提高砂浆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当掺量为7.5 wt%时,力学性能提高效果最为显著。通过电通量法、快速氯离子迁移系数法评价煅烧凹凸棒土水泥砂浆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试验表明,煅烧凹凸棒土掺入砂浆能够降低砂浆的非稳态氯离子迁移系数,提高抗氯离子渗透性能,且7.5wt%为最佳掺量,NTB 492法和RCM法的评价拟合程度确定系数R2为0.9871,说明两者相关度较高。孔结构分析表明,掺入煅烧凹凸棒土可以降低砂浆孔隙率,提高孔结构分形维数,增加孔结构复杂度。由于煅烧凹凸棒土具有较高的火山灰活性,能够促进二次水化、改善孔结构,提高密实度,从而提高水泥砂浆的力学及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相似文献   

9.
以PVC塑料颗粒作为混凝土中细骨料的替代材料,通过调整不同PVC塑料颗粒的掺量比例,制作不同的PVC塑料改性混凝土样品。以改性混凝土的挥发率和抗压强度作为指标,通过实验研究了PVC塑料颗粒掺量和加热温度对改性混凝土耐高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混凝土的耐高温性能与PVC塑料颗粒和加热温度有关,随着加热温度和PVC塑料颗粒掺量的增加,PVC塑料改性混凝土的挥发量逐渐增加,抗压强度逐渐降低。在相同PVC塑料颗粒掺量的情况下,挥发量与加热温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
针对粉煤灰陶粒轻骨料混凝土水泥用量偏大、强度偏低的问题。本文将粉煤灰、矿渣粉、纳米二氧化硅三种工业废弃物作为矿物掺合料应用在粉煤灰陶粒混凝土的配制中,重点研究了矿物掺合料的种类及掺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粉煤灰陶粒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顺序为:纳米二氧化硅矿渣粉粉煤灰,其中单掺纳米二氧化硅(5%)效果最为显著;复掺粉煤灰(10%)、矿渣粉(15%)和纳米二氧化硅(8%)对水泥浆强度发展有良好的超叠加效应。在此基础上利用扫描电镜(SEM)对混凝土试样进行微观分析,找到了矿物掺合料影响粉煤灰陶粒混凝土强度的微观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在高原高寒环境下透水混凝土透水性能和孔隙结构特征与力学性能演变规律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进行研究,从种类上分,透水性混凝土目前包含了水泥透水性混凝土、高分子透水性混凝土以及烧结透水性制品等[1]。本文分析对比了透水系数、和抗压强度、连续孔隙率随冻融次数存在怎样的变化,并通过CT扫描技术获得不同次数冻融下透水混凝土内部的孔结构破坏特征。抗冻耐久性性实验结果表明,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的透水系数、连续孔隙率均与实验冻融次数成正比,抗压强度与实验冻融次数成反比;通过实验数据得出了透水系数、抗压强度和连续孔隙率随冻融循环次数变化的回归曲线方程;孔隙结构特性直接影响透水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从而影响冻融产生的实验数据,建立平均孔径模型,透水系数和连续孔隙率与强度平均孔径模型,该实验结果可为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的工程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为了获得粉煤灰掺量对建筑用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合理利用粉煤灰,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对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后的滚珠效应与润滑性进行对比与分析研究的实验。分析了不同粉煤灰掺量对混凝土的滚珠效应和润滑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当的粉煤灰的掺量能够增加混凝土的滚珠效应和润滑性,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因此,利用粉煤灰取代部分水泥,不但可以降低工程的建设成本,而且可以降低火电厂和锅炉对环境的污染,具有显著的经济效应和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13.
通过几组掺加粉煤灰的混凝土和不掺粉煤灰的混凝土的强度对比试验,初步探析了粉煤灰的掺量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陶粒混凝土在工程应用中具有许多优势,存在广阔前景。但我国相关的陶粒混凝土设计制备技术还不成熟,因此文中提出以高层建筑承重结构中的陶粒混凝土为探讨对象,对该材料的制备和性能实现有效研究。首先,通过实验分别制作16块陶粒混凝土建筑承重结构试块,采用不同陶粒体积、粉煤灰掺量和水灰比分别制作陶粒混凝土,并比较在不同条件下配置的陶粒混凝土抗压强度变化数据,通过实验获取了陶粒混凝土的最佳配制比例,分别是陶粒掺量最佳结果为45%,粉煤灰最佳掺量为24%,水灰比最佳结果0.24;其次,运用相同抗压强度的陶粒混凝土并分别设置不同配筋率制作三根混凝土梁,利用实验分析不同荷载压力下建筑承重梁的抗弯性能。通过实验可知不同配比使陶粒混凝土具备不同抗压强度,在混凝土相同抗压强度条件下不同配筋率使建筑承重结构具有不同抗弯性能。  相似文献   

15.
王新 《科技风》2012,(24):168
阐述粉煤灰的概念、特性、应用,分析其在不同类型混凝土中的掺量,及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不同掺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合理选用最佳掺量,节约成本,保证质量,环保施工.  相似文献   

16.
张怀伟 《今日科苑》2009,(11):155-155
本文结哈大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研究了粉煤灰掺量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用水量、低水胶比下,粉煤灰掺量为50%-70%时,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增长速率快且增长率显著提高;掺粉煤灰混凝土中Ca(OH)2含量跟水化龄期和掺量有很大关系,在28d时,粉煤灰已经能够很好的与水泥水化产生的Ca(OH)2发生反应;混凝土中Ca(OH)2的明显减少和内部结构的改善是低用水量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后期强度增长率显著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玄武岩纤维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冻性能的影响,以玄武岩纤维掺量、长度和直径为变化参数,研究了不同掺量、长度、直径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以纤维掺量和冻融循环次数为变化参数,研究了不同掺量和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对混凝土质量损失率和动弹性模量下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可以使混凝土材料产生一定的延性,对水泥石的剥落和裂缝的开展有一定抑制作用;玄武岩纤维对混凝土抗压强度有略微提高,当纤维掺量0.4%、长度为6mm、直径为22um时,纤维混凝土抗压强度最高为42.66Mpa,较素混凝土提高11.35%;玄武岩纤维对混凝土抗冻性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掺量为0.35%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以石蜡为相变材料掺入到混凝土中,以期通过相变材料石蜡的相变过程吸放混凝土中水泥水化产生的热量,使混凝土内外温差减小,从而自动实现控温的效果。相变混凝土为解决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提供了新的思路,但石蜡掺量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需要进行研究。制备石蜡相变混凝土时将石蜡以体积代砂法掺入,分别按照砂子体积的10%、20%、30%、40%、50%、60%、70%、80%的含量掺入混凝土中,分别制成100mm×100mm×100mm和150mm×150mm×300mm的石蜡相变混凝土试块,采用微机控制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分别开展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和轴心抗压强度试验研究,分析不同石蜡掺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以及破坏形态。实验结果表明:相变材料石蜡的掺入会导致混凝土抗压强度降低,随着石蜡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单轴抗压强度会出现明显地持续降低;随着石蜡掺量的增加,混凝土能承担的最大荷载逐渐减小,且对应的位移逐渐减小;随着石蜡掺量的增加,混凝土表面无大面积脱落现象,整体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碾压混凝土(RCC)的抗冻性能对水工大坝的耐久性非常重要。试验通过几组常用的水胶比、粉煤灰掺量的组合,研究了各因素对碾压混凝土的抗冻性能的影响,并且通过吸水动力法研究各配合比的试件的孔隙特征参数。结果表明,水胶比大的、粉煤灰掺量多的碾压混凝土的平均孔径较大,大孔含量较多,孔隙分布均匀性较差,抗冻性能较差。水中养护比在空气中养护对抗冻有利。  相似文献   

20.
以基准混凝土配合比为基础,粉煤灰采用等量取代法代替水泥,测试相应配合比混凝土的塌落度、保水性、黏聚性和强度,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坍落度成非线性增加趋势,且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增大,和易性有所改善;粉煤灰类别不同对混凝土的强度影响表现出一定差异性,随着I级粉煤灰掺量的增加,混凝土28d强度先增加后降低;随着II级粉煤灰掺量的增加,混凝土28d强度先降低后增加,在II级粉煤灰掺量为30%以后,混凝土28d强度明显降低。该实验数据为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应用提供依据,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