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风》2017,(14)
产线优化一直是制造型企业的重点研究方向,基于工业工程技术实现效率和产能的提高,是推动企业不断前进的动力。本文以X公司的装配车间为研究对象,发现装配车间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制约着效能的提高,着重对装配车间的组装线以及现场管理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对组装线现状的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造成制约产能的可能原因。根据分析的结果运用工业工程中的程序分析、作业分析、生产线平衡三个理论概念,找出改进的有效方法,达到优化流程的目的,做到尽可能的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等待和浪费。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20,(17)
装配作业作为制造企业的核心活动,其装配流程和物料超市配送直接影响到时间、成本等资源,制约着系统的生产效率的提高。因此,装配线平衡与物料超市配送协同优化在制造企业装配系统规划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装配线平衡、物料超市配送、装配线平衡与物料超市配送相结合问题三个方面对本文研究主题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构建新模型的想法以及思路。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20,(21)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行业也获得一定的发展机会,人们在大量购买及使用汽车的同时,也对汽车的底盘装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提高装配线工艺水平,已成为了当前汽车制造行业的重要生产目标。装配线的应用,能显著提升汽车的装配水平与生产效率,同时也能提高汽车市场竞争力,获得显著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鉴于此,本文现就针对汽车底盘装配线工艺及应用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为了衡量智能制造企业公司治理能力,推动企业持续发展,文中选取2017—2021年84家百强上市智能制造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测算其公司治理效率,并运用Tobit回归模型研究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因素,构建公司治理效率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在静态分析层面上,只有少数智能制造企业达到DEA有效,规模效率成为制约智能制造企业公司治理效率的关键因素。在动态分析层面上,技术效率的提高,使智能制造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上升0.3%。在影响因素分析中,共发现9个显著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提高装备制造企业创新人才孵化效率,对于提高装备制造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南阳二机集团创新人才发展状况,剖析其创新人才孵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提高装备制造企业创新人才孵化效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21,(4)
本文针对W公司压缩机总装一线装配线平衡率不高的问题,通过对企业总装线现状分析,找出了影响企业总装线平衡率的瓶颈工位。另外,论文通过装配线工位作业分析和后期现场改善两大方面的内容对瓶颈工序进行优化改善,提高了公司总装生产线平衡率,同时提升了企业的单日产能。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人均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多,为汽车制造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促使汽车制造朝着规模化和集成化的方向发展。空调是汽车最基本的结构部件,其生产作业要求比较高,需要对车用空调装配车间集成化生产作业实行高效的管理,以确保车用空调装配生产的有效性。而在实际的生产作业中,车用空调装配车间的生产作业管理却在着诸多的问题,比如管理信息交互性差、生产作业进度管控缺等问题的存在使得车用空调装配车间集成化生产作业效率和质量不高。因此,本文以车用空调装配制造先进管理思想为依托,在原有的车用空调装配车间集成化生产作业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该系统的功能结构以及运行模式,并系统的论述了装配生产作业执行情况可视化监控技术。  相似文献   

8.
何军  蒙少驱 《大众科技》2014,(10):77-79
提高物流运输系统是增加企业利润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丰田体系中的"水蜘蛛"物料运输系统在物料运输改善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以LH公司CN油箱装配线为例,采用"水蜘蛛"物料配送方式对其进行改善,将物料运输系统分离出来,消除了产线的浪费行为和没有价值的无效作业,全面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9.
以某一汽车配件厂的自动化装配线改造项目为例,分析了目前制造型工厂推进产品装配线自动化改造的动机主要有产品质量的控制、"机器换人"战略的实施、生产效率的提升以及人力成本的减少等几大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动机为产品质量的控制与"机器换人"战略的实施。在自动化改造项目的实施中,分析得出此类自动化改造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主要有短期效益的未知性风险、自动装配线的适应性风险以及后期维护保养的不确定性风险。  相似文献   

10.
沈巩  冯声  励文光 《科技风》2013,(10):120-121
在变速箱装配流水线中,为解决各工位闲忙不均,装配效率不高等问题,利用工业工程中的线平衡技术及管理,引入动作研究、动作规范、物的规范及精准物料配送系统。通过改善前后装配线效率的对比表明:线平衡技术及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装配线的装配效率。  相似文献   

11.
ERP系统是现代企业信息化改造的有力工具,由若干支持企业运营的子系统组成。其中,产品的销售管理对传统离散型制造类企业管理日趋重要。简述ERP环境下销售管理系统的实现方法,通过对一离散型制造企业的销售管理系统流程进行分析,研究出其功能模型,开发出稳定的销售管理系统,对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效益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针对H摩托车制造企业总装配线产线平衡率较低的现状,运用传统工业工程方法对生产系统进行分析与优化,并提出改善方案。首先运用鱼骨图以及工艺程序分析等方法探寻装配过程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在此基础上,利用ECRS准则以及5W1H等方法对总装线中的人机料法环等因素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优化改善方案。最终通过Flexsim仿真验证本文所提方案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装配线的装配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对企业的精益改善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对H净水器公司RB产品总装配线存在的生产线不平衡、产能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基于传统工业工程和遗传算法的改善方案。首先利用鱼骨图、ECRS原则等对生产线平衡问题进行初步优化。在此基础上,采用遗传算法对装配线动作单元进行排序优化,进一步提高生产线平衡率。改善后RB产品瓶颈工序得到改善,生产线平衡率提高,有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汽车齿轮箱总成装配线中配备的智能多轴型螺母拧紧机,该设备采用工控机控制,智能化测量拧紧力矩,一次可拧紧多个螺母,使齿轮箱凸缘螺母与齿轮箱之间达到一定的预紧力;采用双速电机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采用行心牙包结构,提高了扭矩测量和控制精度。是汽车齿轮箱总成装配线中的更新换代产品。  相似文献   

15.
我国钢铁上市公司技术效率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5—2007年钢铁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随机前沿模型(SFA)计算样本企业的技术效率,分析公司间技术效率差异及其产生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规模、技术人员的配置程度和企业上市对技术效率有显著影响,企业规模对技术效率的正影响度最大,其次是技术人员的配置程度,最后是企业上市;公司间技术效率差异显著,技术效率低的公司始终处于低水平,并未被淘汰或因市场竞争压力提高技术效率;在空间布局上,临近市场型企业更有效率,资源依托型企业效率最低,临近港口型企业介于上述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16.
针对H公司台式机装够线的平衡性进行研究,并结合该公司的现状,对装配线进行改善及优化,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程序分析和作业测定的方法,分析生产流程、工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运用5W1H提问技术和ECRS分析原则等方法和工具,对其进行优化改善。改善对装配线的平衡率和生产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国家中心城市是各地区创新生产的排头兵,其创新生产的效果直接影响地区的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从投入与产出角度对2012-2015年间国家中心城市72家制造企业创新活动进行了评价与分析。在环境因素选取上,将制度环境对制造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纳入分析中。结果表明:国家中心城市制造企业创新综合效率总体偏低,不同城市的企业创新效率差异较大,制度环境对中心城市制造企业的创新效率有显著影响,可以通过改善制度环境来提高其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8.
上市公司管理费用是公司组织生产和经营活动所产生的费用,分析其构成和驱动因素,有利于加强企业费用管理.在总结理论界关于管理费用的主要构成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运用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的方法,对比分析了我国7家大型家电类企业在近5年的管理费用的变动及其内在的驱动因素,最后总结了管理费用的变动对于公司绩效的影响和降低公司管理费用、提高公司运营效率的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结论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面临来自全球和地区日趋激烈的竞争,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对于企业来说将至关重要,其中仓储管理将是制造型企业中控制生产成本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在我国,仓储管理基本处于人工管理或半自动化管理状态,这种管理方式不但繁琐、容易造成人为损失,且人工及配送成本也非常高。为使仓储有效支持供应链上的其他环节,高效完成各种业务操作,减少库存支出,进一步降低物流费用,提高仓储效率及价值,我们将整个仓库管理系统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设计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仓储管理系统,以进一步探讨物联网技术在仓储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化市场的普及和各行各业竞争的加剧,制造行业也在积极寻求创新与突破,为了解决制造行业普遍存在的订单处理过程繁琐,信息传递缓慢,质量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企业纷纷开始实行柔性作业车间调度进行管理。通过调研基于订单生产的乘用车制造企业X生产模式的弊端,利用柔性车间调度方法对其进行系统分析,组织作业流程图,改进其生产计划控制流程,有效改善了X企业的生产模式,提高生产效率,使该公司可以更好应对市场需求变化所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