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佳 《科教文汇》2014,(9):225-226
义乌地方曲艺作为义乌最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影响。随着我国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关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是与时俱进的。怎么样搞活文化的发展,又如何让它们有序地传承下去,是我们应该考虑到的问题。义乌地方曲艺凝聚的是当地人民的智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本文将围绕义乌地方曲艺的保护措施及保护不足展开探讨,力求为义乌地方曲艺的发展和传播创造更多的可能性,让文化的命脉得到应有的传承。  相似文献   

2.
李佳 《科教文汇》2014,(3):225-226
义乌地方曲艺作为义乌最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影响。随着我国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关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是与时俱进的。怎么样搞活文化的发展,又如何让它们有序地传承下去,是我们应该考虑到的问题。义乌地方曲艺凝聚的是当地人民的智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本文将围绕义乌地方曲艺的保护措施及保护不足展开探讨,力求为义乌地方曲艺的发展和传播创造更多的可能性,让文化的命脉得到应有的传承。  相似文献   

3.
高铁在我国高速发展,高铁线路相继开通,技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高铁快速发展,对航空运输产生了一定影响。高铁与航空比较,高铁相对航空票价便宜,飞机场一般都比较偏僻,短路程高铁更有优势,长距离飞机速度更有优势。主要从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高铁对民航运输的优势分析、航空运输行业应对高铁发展的措施进行阐述高铁发展对民航运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希望为研究高铁发展的学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高速铁路的陆续开通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给民航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基于我国高铁发展的现状,分析了高铁对民航业的影响,提出未来民航业应对高铁的发展策略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义博会成为继广交会、华交会后我国第三大专业展会,义乌被评为2006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会展城市。会展经济赋予义乌市场新的发展内涵。会展业在义乌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笔者从分析义乌会展业的拓展条件和影响参加展会的因素入手,提出了大力拓展义乌会展业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新兴的交通方式,高铁对旅游业有着重大的影响。"高铁旅游时代"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本文以闽浙地区的高铁为例,分析高铁的发展给沿线地区旅游业带来的资源、客源、服务、营销等方面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铁沿线地区旅游发展的新措施,以促进区域旅游的进一步提高。最后,本文对区域旅游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了未来旅游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自2011年6月30日京沪高铁开通以来,"高铁"便成了社会上的热门话题。中国高铁产业的迅猛发展让国人振奋和自豪,高速列车的开通运行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而且随之而兴的高铁经济也将成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又一引擎,甚至可以说,高铁将对改变中国的经济发展格局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义乌的会展业依托其小商品市场和地方产业,其发展速度令人瞩目。同时,它反过来又带动了义乌市场及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介绍了义乌会展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论述了义乌会展业的优势、前景,以及是如何发展到今天的局势的,指出了今后更应走向何方以及如何更好地促进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高铁旅游研究已经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普遍关注。在参阅高铁旅游相关文献后,阐述了国内外高铁旅游研究的主要进展,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1)国外研究者对高铁旅游基础理论研究比较重视,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而国内研究者较少关注高铁旅游基础理论研究;(2)国外研究者较多关注高铁对旅游市场和旅游者的影响,而国内研究者较多关注高铁对旅游经济和旅游地可达性的影响;(3)国外研究者较多关注高铁对旅游的单向影响,而我国高铁和旅游业都处于快速发展期,国内研究者较多关注高铁和旅游的相互影响。最后指出了高铁旅游未来研究方向与重点。  相似文献   

10.
自2011年6月30日京沪高铁开通以来,“高铁”便成了社会上的热门话题。 中国高铁产业的迅猛发展让国人振奋和自豪,高速列车的开通运行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而且随之而兴的高铁经济也将成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又一引擎,甚至可以说,高铁将对改变中国的经济发展格局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高铁时代的到来,给桂林现代物流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文章对桂林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做出了分析;研究高铁对桂林现代物流的影响,并从提高交通运输信息化水平等六个方面提出了桂林现代物流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交通事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只有保证了交通的通达度与便利性,才能更好的进行经济建设。而高铁作为新时代下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以其快速、舒适的优势深受人们喜爱,不仅推动了国家交通事业的发展,而且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结合高铁发展的现状,详细介绍了高铁发展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赋予我国"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新的含义,即高铁产业的"走出去"和进一步"引进来"外商投资。本文基于2000—2016年中国城市数据和中国高铁网络数据,定量分析了我国高铁发展对我国FDI流入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高铁发展会轻微抑制我国FDI的流入。进一步引入交互项探究二者的关系发现当引入我国各地级市工业企业获利能力、行政能力和科学技术方面的财政支出时,高铁发展可以改善我国各地级市FDI流入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铁的发展不能促进我国FDI的增长,但是可以通过我国政府合理规划高铁事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以及加强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来减轻这种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义乌市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城,每年都有大量小商品出口到世界各地,外贸出口为义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由于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的发生,一些发达国家不得不通过设置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来限制进口,保护国内工业的发展,这种贸易保护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文章介绍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最新表现和特点,分析了对义乌优势行业和产品出口所造成的影响,以及义乌出口商品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同时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寻求处理这一问题的措施,并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铁正在重塑我国的城市与区域格局。测度高铁建设的时空效应,可以为城市和区域发展战略提供经验证据。基于全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4—2014年的面板数据,借助PSM-DID方法考察高铁开通前后城市创新产出变化,识辨高铁网络下区域创新空间格局的演变特征。研究发现:考察期内,高铁开通在全国层面显著提高了沿线城市的创新水平,但也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特征,即高铁开通显著提升了东部和西部地区高铁沿线城市的创新产出,而对中部地区高铁沿线城市的影响不显著,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缩小区域创新差距;高铁开通显著提高了沿线中小型城市的创新水平,而对沿线大型城市的创新产出影响不显著,呈现出大城市对中小城市创新的溢出效应。在知识经济时代,高铁成为区域创新空间体系格局重构的新动力,各地区应因地制宜地利用高铁网络建设带来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高铁施工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在高速铁路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是遇见频率较高的难题,由于软土地基的存在会导致高铁施工因无法定型,使自身失去必要的平稳性能和整合程度,对完工后的高铁使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高铁施工环节中一定要重视软土地基的存在,采取必要的解决措施以满足铁路的基本要求。本篇论文将对高铁施工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工艺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中部航空运输的发展是"中部崛起"和"十二五建设规划"的重要战略内容,该行业因其特殊性而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高铁运输就是其中之一。高铁的发展将会给中部航空运输业带来众多机遇与挑战。通过对高铁运输的特点分析,指出其给中部航空运输业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总结出我国中部航空运输发展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8.
伴随社会的发展进步,我国的铁路方面也得到了良好的促进。在现阶段,高速铁路的发展建设非常快速,其能够大大缩短各个城市之间的铁路运行时间,使我国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都更进一步。高铁接触网施工质量对于弓网动态性能具有一定的影响,如果接触网施工存在误差的话,就会影响弓网动态性能,进而影响高铁的安全、稳定运行。但在接触网实际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和条件难免会存在一些误差,因此,相关人员就需要针对接触网施工误差进行细致的分析,并制定高效的维修控制措施,降低高铁接触网施工误差对弓网动态性能的影响程度,提高高铁的安全、稳定运行,加快铁路的发展和建设。  相似文献   

19.
文章研究了基于产业集群的义乌企业创新能力发展,指出产业集群具有企业创新所需要的知识学习和扩散的内在机制、文化基础(竞争与协作)、网络组织架构。  相似文献   

20.
《软科学》2019,(4)
在探讨高铁建设对劳动力资源配置影响机理的基础上,从产业—就业结构偏差的区域及城市异质性视角,借助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剖析了高铁建设如何通过改变城市可达性对劳动力资源配置产生影响。研究发现,全国层面上高铁建设通过提升城市可达性促使了二、三产业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分区域及城市规模的研究结果表明,高铁建设对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效应存在区域差异;尽管高铁建设对大、中、小城市产业—就业结构偏离度影响方向一致,但影响路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