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正明  郭宾 《今日科苑》2010,(2):150-150
我国新制定的《物权法》将占有制度单独分编,与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并举,形成了我国的物权法体系。事实上,将占有制度作为一编单独规定,一方面,体现了占有制度在物权法体系中的基础地位——它是时效取得制度、善意取得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的前提。我国《物权法》将其单独规定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物权立法的进步;但是另一方面,占有制度在我国的物权立法中仅占五条的篇幅,许多诸如时效取得制度并未规定。这不得不说是我国物权立法的一大缺憾。本文以物权法原理为基点,浅析我国《物权法》中的占有制度,指出占有作为一种权利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并简要评价之。  相似文献   

2.
在物权法中其必须要依据三大原则进行,物权法定、一物一权及公示公信,因此在现有的物权登记制度中必须要进行公证,物权登记制度必须要在公证的基础上执行,这也决定了在公证制度执行的过程中会对物权登记制度产生影响,因此在这二者衔接的过程中必须要通过其制度体系、管理控制等方面来保证两者之间衔接的有效性,以下从公证原则及物权登记制度的内容及含义进行分析,找出公证在物权登记制度中所起到的作用,并提出如何保证二者之间衔接的顺利性。  相似文献   

3.
常乐  栾震宇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10):150-151
比较了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添附制度,总结出两大法系关于添附物权属的一般规定,建议我国物权法借鉴这些一般规则;在添附立法中借鉴大陆法系关于添附物权属规定为任意性规定的理论,允许当事人约定添附物所有权;并借鉴法国法和美国法,考虑添附行为人的主观善意还是恶意来确定添附物权属和赔偿。  相似文献   

4.
《物权法》的出台是我国的一件大事,关系到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其中建筑物区分所有权部分以及相关物权的定义与物业管理密切相关。其意义在于她从法律层面界定了建筑物区别所有权的三个权利,即区分所有建筑物专有部分的专有权,区分所有建筑物共有部分的共有权,以及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的管理权。这为建立物业管理的法律体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物权法》出台后,物业管理行业主管部门也根据《物权法》的相关内容完善了物业管理方面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5.
<物权法>首次确定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建筑物区分共有权依据不同的标准可做出不同的分类.区分共有权的内容在于建筑物区分所有人在对建筑物共有部分享有权利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研究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对于维护小区的良好秩序和构建和谐社区、和谐社会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之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是物权法登记制度中一项重要制度,物权法(草案)对此也进行了规定,但仍需完善。不动产预告登记将债权物权化,赋予债权请求权以物权性质的排他效力。其价值在于保障当事人(特别是弱者)的权利,保护交易安全,维护市场信用等,特别是以抑制商品房买卖中“一房多售”为典型。本文拟从不动产预告登记的法律涵义与性质入手,对不动产预告登记的法律效力与法律价值进行思考,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若干方面在我国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7.
组合物权利要求是化学领域常见的产品权利要求形式,《专利审查指南》对于组合物权利要求中组分和含量的限定做出了具体规定,但在审查实践中对于"X"或"X以下"所限定的保护范围存在不同的解读方式。本文通过比较两个实际案例在不同国家同族专利的审查过程,经深入分析得出《专利审查指南》中关于组合物含量规定的本意,最后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了其对于申请文件撰写及专利审查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关于某无线广播发射台质量保证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在具体论述的过程中,首先从我国无线广播监测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其次对于当前的一些发射台质量保证的相关技术做了具体的分析,最后对于广播发射台质量保证系统的设计做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物权法》的颁布使我们进入一个物权保护的新时代,对土地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影响。在《物权法》立法中,土地物权制度是最核心、最关键的内容,本文从《物权法》与土地管理的关系入手,在明确土地征收法定补偿范围、确立不动产的统一登记制度、使土地权利制度进一步完善、加强对土地市场的有力监管和推动土地管理部门依法行政五个方面,阐述了《物权法》对土地管理制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陈春 《金秋科苑》2008,(12):210-211
物权法已经于2007年10月1日正式实施,在其起草过程中,学界曾有是否增设让与担保制度的争论,然而最终出台的物权法对此却没有规定。如何看待和理解上述问题?文章分析了让与担保的性质,让与担保与物权法基本原则的关系以及让与担保和动产抵押的关系,认为:现行物权法不将让与担保制度纳入其中,是值得赞同的。  相似文献   

11.
陈春 《今日科苑》2008,(12):210-211
物权法已经于2007年10月1日正式实施,在其起草过程中,学界曾有是否增设让与担保制度的争论,然而最终出台的物权法对此却没有规定。如何看待和理解上述问题?文章分析了让与担保的性质,让与担保与物权法基本原则的关系以及让与担保和动产抵押的关系,认为:现行物权法不将让与担保制度纳入其中,是值得赞同的。  相似文献   

12.
朱久兵 《科协论坛》2007,(11):88-89
新近颁布施行的《物权法》进一步完善了遗失物拾得制度,规范了拾得人的义务权利,但没有具体规定遗失物的范围和拾得人主体范围,在拾得人的权利义务关系上过分强调义务,忽视权利,不利于调动拾得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物的效用,实现法的正义价值,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和细化。  相似文献   

13.
涉及的基金绩效评价体系设计属于基金项目获得批准后验收评价内容的研究.从对目前评价体系的分析入手,指出评价内容方面的缺陷,设计了新的验收评价内容,进行了指标层次和指标体系的构建、指标权重的设计,并制定了具体评价过程,以期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改进现有的评价体系,减少基金项目运作过程中的道德风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孙爽 《科教文汇》2009,(9):206-206,215
新《物权法》中规定了“浮动抵押”这一新制度,它不仅是一种新型的抵押方式,而且将对生产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就创立这一制度的重要意义、该制度的特点及应当注意的事项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新《物权法》中规定了"浮动抵押"这一新制度,它不仅是一种新型的抵押方式,而且将对生产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就创立这一制度的重要意义、该制度的特点及应当注意的事项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雷蕾 《今日科苑》2010,(11):194-19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物质财富差距的逐渐拉大,经济交往日益频繁,并且对物进行利用的需求也不尽相同,所有权人在一定情况下并不需要直接利用所有物,而非所有权人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急需利用该物,同时又不愿或者不能取得该物的所有权。基于此,新修订的《物权法》对动产用益物权的进行了规定。《物权法》第四十条规定:“所有权人有权在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上设立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用益物权人、担保物权人行使权利,不得损害所有权人的权益。”同时第一百一十七条又规定:“用益物权人对他人所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动产用益物权的内涵是什么?存在的价值是什么?适用的法律依据是什么?笔者拟对上述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郭泽峰 《科教文汇》2007,(6X):152-153
当前,悬赏广告在生活中被越来越广泛的使用,但由于我国立法对此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不仅理论界对悬赏广告有不同的看法,司法界也对悬赏广告引发的争议也不能形成统一的判决,而这不利于悬赏广告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发挥其作用。特别是悬赏广告与拾得遗失物的关系问题一直以来成为一个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新出台的物权法针对悬赏广告与拾得遗失物的关系给予了明确的规定,即按悬赏广告约定给予报酬不仅合理而且合法,并不违反民法中关于拾得遗失物的明文规定的结论。本文试从悬赏广告的概念、性质、构成要件方面入手,进而展开其与拾得遗失物关系方面的研究,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8.
当前,悬赏广告在生活中被越来越广泛的使用,但由于我国立法对此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不仅理论界对悬赏广告有不同的看法,司法界也对悬赏广告引发的争议也不能形成统一的判决,而这不利于悬赏广告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发挥其作用.特别是悬赏广告与拾得遗失物的关系问题一直以来成为一个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新出台的物权法针对悬赏广告与拾得遗失物的关系给予了明确的规定,即按悬赏广告约定给予报酬不仅合理而且合法,并不违反民法中关于拾得遗失物的明文规定的结论.本文试从悬赏广告的概念、性质、构成要件方面入手,进而展开其与拾得遗失物关系方面的研究,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9.
当前,悬赏广告在生活中被越来越广泛的使用,但由于我国立法对此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不仅理论界对悬赏广告有不同的看法,司法界也对悬赏广告引发的争议也不能形成统一的判决,而这不利于悬赏广告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发挥其作用。特别是悬赏广告与拾得遗失物的关系问题一直以来成为一个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新出台的物权法针对悬赏广告与拾得遗失物的关系给予了明确的规定,即按悬赏广告约定给予报酬不仅合理而且合法,并不违反民法中关于拾得遗失物的明文规定的结论。本文试从悬赏广告的概念、性质、构成要件方面入手,进而展开其与拾得遗失物关系方面的研究,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0.
贵静 《科教文汇》2009,(32):241-241
自认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事诉讼证据制度,在很多国家的民事诉讼法典中均有明确的体现。而我国沿用至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却没有将自认制度纳入其中,2001年12月21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中弥补了这一立法的不足,具体体现在《证据规定》的第八条之中。本文从自认的概念、对自认的限制以及自认的效力几个方面对该制度进行了简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