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综合比较城市竞争力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城市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意义,结合外部机遇、产业集群以及新贸易理论提出了面向外包的服务型城市竞争力要素模型。以西安为案例,从实施城市发展转型的角度,在分析西安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各支撑要素的基础上阐明了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为主的外包产业是西安城市快速发展的内在需要和正确选择,并给出了西安打造全球服务外包基地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2.
论创业型城市与城市创业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个性特征是城市类型划分的依据,以城市的创业基础、创业能力和创业构成为标志,则可以作为划分"创业型城市"的依据。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创业型城市"的概念与构成进行了探讨,为构建城市创业体系、实施创业型城市战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品牌化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趋势。在全球城市化普遍推进、国际市场品牌主导竞争的时代背景下,区域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以城市为核心、以城市为载体、以城市为平台的综合实力竞争。如果一座城市不想被淘汰,就必须像营销产品一样营销这座城市,并把城市作出品牌,进而保持在市场竞争中的有利地位。没有品牌的城市,等于一座没有生命的孤城。在这种情况下,全球城市化浪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城市品质被用来评价城市品味和城市质量。在全面理解和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城市品质的相关研究和实践的基础,整理了"品质城市"的实践探索及发展的进程,介绍了品质城市内涵、城市品质构成要素、城市品质驱动城市发展和城市保护与提升城市品质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品质西安"概念的由来,并从"环境品质"出发,以南山环线西安段生态环境治理为例,从自然生态保护、绿色生态农业开发与建设节能减排3个方面介绍了西安市在"品质西安"品质提升中的思路和举措,为城市品质提升提供理论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李文清 《科技风》2023,(35):141-143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已成为必然趋势,社会对综合型城市管理人才有了更多的需求。本文首先对π型城市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概述,并阐明了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其次,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了π型城市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在大数据背景下的创新与实践。最后,文章以百色学院城市管理专业为例,介绍了从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多个方面对π型城市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进和创新,以更好地适应大数据时代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与实施为城市现代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向。本文以流域水环境治理为研究对象,从海绵城市理念相关概述出发,对当前城市流域水环境治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加强防洪建设、补水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修复等几方面组织开展了流域水环境治理工作,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城市竞争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竞争力是指该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吸引、争夺、控制资源并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和整合的能力,是城市经济、社会、科技、环境等综合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自从20世纪90年代城市竞争力概念提出之后,城市综合竞争力便成为了诸多学科竞相参与研究的热点之一.在构建了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以江西省为例,利用熵值模型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人口数量得以不断增长,一方面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机会,另一方面也对现有城市资源的运用提出新要求,给城市管理带来新挑战。本文以内江市调研为基础进行分析,在我市的城市管理中,坚持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中心,精细化管理城市,使城市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城市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城市群网络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内城市群经常被提到,但尚无区域城市网络的研究.本文论证了区域城市网络形成的动因,提出了城市网络表达的内容.对长三角16城市的首位特征与产业集聚特征分析基础上,建立了以城市为节点、企业关联业务为边、联系程度为权重的有向边权网络,通过复杂方法的测算,得出长三角城市网络的结构特征.证明长三角城市已经互动发展形成联系紧密的网络关系,区域内形成以上海为中心,以苏州和杭州等为关键枢纽,以常州等为次级节点和以镇江等为新兴市场的网络格局.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如城市用地紧张、环境污染、能源缺乏等。这一系列的问题给城市建设管理和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城市管理带来了新的契机,以3S为主要的信息技术让城市管理适应了时代的发展,主要分析3S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情况。并为进一步强化计算机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的生态危机也在加重。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可以有效化解城市生态面临的危机。都市农业是以现代科技为基础,以农业产业化为依托,以多种经营为条件,集生产、服务、消费于一体的经济、生态和社会等多种功能并存的现代农业。在城市中大力推行都市农业可以扩大城市的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生态、强化城市功能。  相似文献   

12.
城市的交通运输是城市与外界、城市内部个体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系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合理构成为基础,详细讨论了轨道交通系统的巨大优势以及轨道交通的适用范围,认为在具有区位优势的大中城市建设以轨道交通系统为骨干的综合公共交通系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依托数字城市技术 创建城市管理新模式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对我国城市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的形势,北京市东城区委和区政府,于2004年4月成立了以区委书记陈平为组长的“依托数字城市技术创建城市管理新模式”项目组;从更新城市管理理念入手,以应用和需求为导向,综合集成计算机、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和无线通信等多种现代信息技术,邀请包括中国科学院在内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专家、教授参加新模式的研究、设计和实施,于2004年10月初步完成了“依托数字城市技术创建城市管理新模式”的建设。该项目彻底解决了城市管理中的一些深层次难题,对推进我国城市管理现代化有重要意义。作为数字城市电子政务,以信息化促进结构性调整的一个成功范例,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述彭、中国工程院院士崔俊芝、李京文特予推荐,并建议关注该项目推广应用中的体制、机制、技术和产业化等共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例,从城市空间结构和形态、生态格局、城市发展规模、空间管制、环境保护规划与策略等方面探讨了生态理念和方法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城市土地经营管理存在问题的分析站在城市经营的角度对城市土地经营管理战略进行了研究以实现城市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使城市土地资源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智慧城市,是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宽带泛在网络和数据中心等设施为基础,以智能融合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新形态,也是数字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建设智慧城市对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改善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融合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进程中显露出诸多城市诟病,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开始逐渐被人们关注,出现了"田园城市"、"智能城市"等概念。在我国,生态水文学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在基础理论、生态水文过程机理、区域生态环境和资源管理分配等方面均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然而在研究对象和尺度方面多以典型地区和流域为主,人类集中活动所在地——城市,十分缺乏这方面的研究。以生态水文学理论为基础,构建城市生态水文学的理论体系,并将其应用到城市规划建设中,能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充分反映了以人为本的核心发展观。城市生态水文学的提出也是适应城市向智能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更好地诠释了科学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8.
首先分析了全球化下城市的发展趋势及其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指出机动性的改善是其发展的客观要求,在TOD的基础上以城市支路系统为切入点,通过以非机动车为载体的城市支路系统设计来解决交通拥堵,城市密度不均,城市发展结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在积极进行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各地区城市照明工程随之增加,在此类型工程建设过程中,不仅应注重照明功能的体现,还应从光效果、显色性、舒适度以及节能性等角度出发,提升城市照明工程建设效果。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全面掌握城市照明工程项目管理要点势在必行。鉴于此,首先对城市建设发展对城市照明的要求进行了简要分析,并详细探讨了城市照明工程项目管理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速度的不断加快,大量的人口涌向城市,给城市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同时也给城市规划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与挑战。我国在现代城市建设工作开展过程中,始终以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理念为指导,以建设绿色、无污染的生态城市为发展方向,通过提高城市形象、城市建设质量来不断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最终推动我国经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但是,在现代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生态型、环保型城市建设有条有序的开展,所以不断解决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创新城市规划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