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风》2020,(24)
目前眼动特征的非接触式疲劳检测方法中采用的眼动疲劳指标很多。为了比较各眼动指标的性能,本文采集了7名受试者清醒和疲劳状态下的眼动数据,并从中提取了Per-clos、眨眼时间均值、瞳孔面积等5个常用眼动特征参数,分别从显著性和稳定性两个方面分析了这5个眼动参数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perclos、眨眼均值和瞳孔面积3个眼动指标在清醒和疲劳状态下变化具有明显差异,可以作为有效的眼动疲劳特征指标;作为检测驾驶疲劳的指标,眨眼时间均值最为稳定,其次是瞳孔面积。  相似文献   

2.
传统算法进行驾驶员疲劳驾驶识别,无法避免由于图像质量较差造成的眼睛瞳孔位置和直径无法确定的缺陷,降低了驾驶员疲劳驾驶识别的准确率.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眼睛与面部表情关联性算法的驾驶员疲劳驾驶识别方法.提取驾驶员眼睛与面部表情特征,计算驾驶员眼睛与面部表情特征关联性概率,克服了传统算法的弊端.实验表明,这种算法能够提高驾驶员疲劳驾驶识别的准确率,取得了令人满意得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驾驶员驾驶前和连续驾驶不同时间的各个状态进行研究,探究人体疲劳时的生理反应机制,确定司机的疲劳积累程度,防止司机的疲劳上岗与疲劳驾驶。开发了一套简易检测驾驶员疲劳程度的方法,它能够快速、方便、准确地检测出驾驶员的疲劳程度,可以有效防止驾驶员疲劳驾驶,减少该类交通事故的发生。以疲劳问卷为基础,应用视觉暂留理论,结合反应速度与心脑电图分析等手段开展研究,通过设计简易实验并综合利用它们进行疲劳程度检测的方法,确定上岗前司机可以驾驶的时长,并通过心脑电图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4.
<正>在驾驶飞机过程中,飞行员需时刻获取有关飞行的全部信息,如飞机姿态、飞行高度、天气状况等。飞行员获取的信息中,大约80%通过视觉方式获取,飞行员通过观察飞机舱内外具体信息作出决策与操作。因此在座舱优化设计中,有必要对飞行员通过视觉获取信息这一行为方式作出研究。主要的研究方式为,在驾驶员执行任务时,使用眼动仪获取驾驶员的具体眼动数据。考虑到在驾驶过程中存在多种可能影响驾驶员操作的因素,因此测试不同条件下的眼动行为参数。  相似文献   

5.
随着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交通安全也备受人们的关注。相关数据表明,驾驶疲劳导致的交通事故约占交通事故总数的60%以上,驾驶疲劳检测也显得尤为重要。驾驶员疲劳检测的方法众多,本文建立了基于图像处理,采用PERCLOS的方法并在Microsoft Visual C++6.0环境下的驾驶员疲劳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6.
正高速公路的景观与行驶环境通过视觉刺激直接影响驾驶员的驾车情绪,优美而科学布置的公路景观能够提高驾驶员的注意力与兴奋度,改善单调的公路视觉引起的疲劳,令人心旷神恰。公路景观相对移动的特性要求设计者进行设计时充分考虑这种景观的瞬间飞逝性与景观的全局性,将两者和谐地展示出来。论文结合连续景观对驾驶员视觉疲劳的影响分析,对合理有效的避免驾驶员视觉疲劳的设计因素和方法做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司机连续长时间驾车后将会产生疲劳,疲劳将导致司机心理、生理机能的失调,从而导致驾驶机能下降。疲劳驾驶是当今社会导致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为了减少疲劳驾驶带来的危害,疲劳驾驶自动预警系统应运而生。疲劳驾驶自动预警系统通过各类传感器检测驾驶人状态,并对其状态进行评估;当评估为疲劳时,通过报警提示提醒驾驶人关注自身状态。疲劳驾驶自动预警能够有效降低由疲劳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8.
驾驶疲劳是引起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分析了引起疲劳的主要原因,介绍了当前世界上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疲劳检测方法和减少疲劳的主要对策,介绍了驾驶疲劳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疲劳驾驶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疲劳检测逐渐取得人们的关注,疲劳检测技术层出不穷,对预防疲劳驾驶、减少交通事故具有现实重要意义。试图从检测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两个生理因素来分析驾驶员是否疲劳,以期为疲劳驾驶检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道路图像识别技术在智能车辆、辅助驾驶、移动机器人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视觉的道路图像识别技术已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课题。介绍了几种不同的道路识别技术,并着重对基于特征的方法进了阐述,提出了基于区域特征的分水岭算法及改进方法,然后就道路图像的边缘检测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驾驶人警觉性缺失是导致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在单调环境下。在高速公路上,由于驾驶任务简单,环境单调,道路可预测性高,驾驶人的警觉性容易涣散。为研究单调环境下驾驶人的警觉性时变规律,利用仿真软件构建驾驶环境,共有10名驾驶人参与了驾驶模拟器试验。利用主观疲劳量表测量驾驶人驾驶前后的主观疲劳状态,运用MP150采集驾驶人的心电数据,驾驶人在驾驶时需发现某种特定信号并报告。结果发现,在单调环境下,驾驶人在驾驶任务开始后30 min,其信号的漏报率在不断增加,从8%增加到32%.驾驶人的心率在驾驶过程中并无显著性差异,但其主观疲劳程度有显著增加。上述结果表明,在单调环境下驾驶1 h,驾驶人未发生生理疲劳,但其警戒性发生了变化,30 min后警觉性开始下降。也说明了单调环境会导致驾驶人警觉性下降。  相似文献   

12.
正疲劳驾驶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一大重要因素,目前已发展为国内外交通安全研究热点之一,对疲劳驾驶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本文将检索到的涉及图像分析的疲劳驾驶专利申请进行人工去噪、标引梳理、归纳总结,分析了该领域的申请趋势、技术原创国、申请人,力求还原基于图像分析的疲劳驾驶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疲劳驾驶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信息参考。  相似文献   

13.
程艳 《大众科技》2013,(5):124-125
文章从汽车防疲劳驾驶技术的研究现状背景出发,重点介绍了当前汽车防疲劳驾驶技术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了各种驾驶员疲劳监测技术存在的不足以及当前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该技术的发展方向,为后期的研究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20,(24)
自动驾驶被认为是缓解驾驶员驾驶压力、减少交通事故的一项技术,但就目前所能达到的自动驾驶水平而言,还需要驾驶员承担监督者的角色,这会使得驾驶员更容易进入被动疲劳的状态。本文首先介绍了被动疲劳的概念和产生机制,然后介绍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最后总结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行人检测是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判断图像或者视频中是否存在行人并通过分析给予精确定位的技术.在车辆驾驶中对道路上的行人进行迅速准确的检测,及时告知驾驶员进行避让,或控制自动驾驶汽车进行自动躲避是车辆辅助驾驶、自动驾驶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是无人驾驶的先驱技术之一.行人检测涉及计算机科学、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多学科技术.行...  相似文献   

16.
疲劳驾驶和危险驾驶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文章基于YOLOv5目标检测算法和dlib人脸识别库,分别从人脸朝向、位置、眼睛开合度、眨眼频率、驾驶员手持物品定位,分析物品形态、物品大小等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利用YOLOv5算法实时地计算出驾驶员是否存在疲劳驾驶和危险驾驶的行为,若存在则通过系统及时给出相应的安全提示。  相似文献   

17.
<正>本文着重对疲劳检测领域的重要申请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的专利申请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基于机器视觉的疲劳检测是其研发重点,基于机器视觉的疲劳检测因其非侵入、准确、实时的特点已逐渐成为主流的疲劳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8.
酒后驾驶是导致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通过对驾驶员进行系统的酒精检测,识别驾驶员是否属于酒后驾驶、对于交通事故的鉴定及打击驾驶员酒后驾驶的饶幸心理等方面作用重大。本文基于国内酒驾检测系统的研究进展及相关领域进行了研究与汇总并进行了前景展望,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视会导致用户眼球发生形状畸变,近视用户眼球与视线估计中眼球参考模型的差异导致基于固定模型法得到的视线位置与用户实际视线位置不一致,这影响了视线跟踪的数据精度。针对以上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眼球误差模型的眼动数据校正方法。结合眼动仪使用中例行的视线标定,通过计算视线标定过程中参考点与对应的视线估计点之间关系求得近视用户眼球与视线跟踪中眼球参考模型之间的眼球误差,然后根据眼球误差计算跟踪数据误差,最后将误差量补偿于眼动数据,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近视用户眼球发生形状畸变时其眼动数据偏差不仅与近视程度有关而且与用户观察点位置密切相关。数据校正前,视线估计点与真实值平均偏离误差为48. 66pixels;数据校正后,视线估计点均匀分布在真实值周围,平均跟踪误差为28. 02pixels,并且可以验证,随着观察对象位置不同及近视程度变化,矫正后的数据偏差始终小于48pixels。说明以上提出的方法可以很好校正近视造成的眼动数据偏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国内外汽车疲劳驾驶的检测、提醒装置功能单一、疲劳驾驶评价不能实现智能化及缺少防困功能等问题,设计出一套汽车驾驶员防困系统。该系统由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m,简称EEG)信号监测装置、NI RIO、喷雾器、小型音响、震动靠枕、LED显示屏及防困程序组成。能实现唤醒汽车驾驶员、警示周边行人和车辆,从而实现有效地保障驾驶员、乘客及周边行人、车辆的安全,极大地降低交通事故。该系统不仅安装方便,不用改装车辆就可以适合各类车辆的安装并且可以为不同的驾驶员定制符合其自身的身体特征、心理特征的疲劳检测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