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是在一定的协同创新环境下,协同创新各方投入和产出的统一体。本文通过构建评价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的投入和产出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提取出学研方创新能力、企业方创新能力和协同创新协同度等三个协同创新绩效主因子,并根据每个因子的贡献率/累积贡献率,确定出三个因子的各自权重。基于省域数据计算得出各中国30个省份、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因子总得分和排名情况。进而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评价结果,总结得出各自协同创新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为国家创新系统整体绩效的提升服务。  相似文献   

2.
协同创新能够补齐区域创新的短板,对区域及整个国家创新成果的产出极为重要。使用Gephi9.2软件生成2019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跨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图,对协同创新网络进行分析;运用因子分析、多元回归的方法探讨我国各区域创新资源发展情况及其对跨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1)我国跨区域协同创新网络存在北京一个主中心和上海、广东等多个子中心,跨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实力呈现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特征;(2)区域创新资源条件综合得分在地理分布上与跨区域协同创新网络基本吻合,总体上对跨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呈现正向影响。针对研究结果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评价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国内外学者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评价方面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探究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评价的内涵,总结出产学研协同创新区别于传统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特点,并据此提出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评价的内容应更丰富、更有侧重点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产学研协同知识创新体系创新绩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产学研协同知识创新体系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人员维度、资金维度、物质维度和成果维度;介绍了基于LWD和LOWA算子的评价方法,提出了产学研协同知识创新体系创新绩效评价的三阶段流程;最后,结合算例阐述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分析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指出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绩效评价的要点,进而基于该要点构建包括"显性绩效"、"隐性绩效"和"协同绩效"三个维度的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调查问卷和统计分析对该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与效度进行实证检验,从而最终建立比较科学和实用的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6.
从投入、产出角度构建众创空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运营能力、企业发展能力、政府支持力度、盈利能力4个主因子,对我国29个区域众创空间绩效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众创空间运营能力对众创空间绩效的影响最为显著,若其水平低于平均整体绩效水平,对于众创空间的发展会产生极大的制约;同时发现众创空间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有一定的相关性,制约各区域众创空间发展的因素不同,因此应针对发展短板,采取因地制宜的发展政策。基于研究结果,提出4点建议,以期为促进我国各区域众创空间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通过比较产学研合作与协同创新两种范式的不同点,分析大科学时代传统产学研合作面临的发展困境,从战略、机制和环境三个方面构建区域性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的结构模型,旨在为区域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一直是激励企业创新的中坚力量。基于互动合作视角,以208家企业产学研问卷调查数据为例,运用SEM方法构建模型,探讨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内在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促进企业创新绩效;(2)产学研协同创新供给型、环境型政策促进产学研互动合作(情感型互动合作、任务型互动合作),需求型政策对产学研互动合作无显著影响;(3)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供给型、环境型政策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产学研互动合作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在需求型政策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无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单案例纵向研究方法,以演化程度相对成熟的服务于面向区域经济和行业产业发展的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为实证案例。揭示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的演化特征,即网络自组织性、网络动态性、网络共生性、网络自增益性。提出可将产学研协同创新演化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萌芽期、初创期、规范成长期。在每一阶段的演化进程中,产业的协同创新发展主要得益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三方核心参与主体的共同推动。  相似文献   

10.
构建产学研R&D协同知识创新评价指标体系。选取江西省2010-2018年相关数据,运用DEAP2.1中的Malmquist-dea模型测算江西省产学研R&D协同创新绩效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综合生产效率水平逐步提升,技术进步在其中发挥了主要作用。提出促进江西省技术进步及提升产学研R&D协同创新绩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考虑到各省产学研三大创新主体之间存在科研交流与合作,因此将超效率DEA模型与网络DEA模型结合起来研究各省产学研之间协同创新效率,打开了区域共生系统协同创新的"黑箱"。研究结果表明:①区域共生系统下各地区的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单位三大主体的创新效率极其不均衡;②不考虑共生关系时得出的结果存在偏误,而从区域共生系统下各地区协同创新耦合度得分的结果来看,得分偏高的地区都处在经济发达和科研水平较高的地区,西北地区的耦合度得分偏低;③目前区域共生模式中暂时还不存在一体化共生模式,大部分城市都处在点、线共生模式中,并且各地区会沿着点、线、面、一体化的"正金字塔型"方向转化,最终发展成为"倒金字塔型"的格局。  相似文献   

12.
基于伙伴选择视角,探讨伙伴选择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通过对85个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的问卷调研,共获得68份来自项目主管、328份来自其他参与人员的有效配对样本数据,采用Amos和SPSS的PROCESS插件进行统计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伙伴选择对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合作关系在伙伴选择和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利益分配显著正向调节合作关系在伙伴选择与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即在高质量利益分配方式下,伙伴选择通过合作关系影响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绩效的中介作用显著,在低质量利益分配方式下,该中介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我国大力推动“双创”向纵深发展的背景下,探索从科研评价-“双创”生态-新业态监管视角研究提高科技创新治理能力的问题,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从科研评价、“双创”生态与新业态监管3个角度构建科技创新治理指标体系,利用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法测度各省份的科技创新治理能力,进行定性与定量结合分析。结果表明:31个省份的科技创新治理能力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仍存在不足;各省份的科技创新治理能力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西部的增速低于东、中部,中部则低于东部;分区域的科技创新治理能力强弱依次表现为“东部>中部>西部”,差异显著,并随时间推移逐渐加剧。针对我国区域科技创新治理能力现状,从深化科研评价体系改革、优化“双创”生态环境、强化新业态监管体制三方面提出加速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提高科技创新资源投入、加强多元创新主体合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结合产学研创新主体的知识属性与特征,根据产、学研双方投入的知识协同成本、获得的知识协同收益、知识协同保障机制等一系列因素为基础,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探究创新主体的知识协同演化行为及其稳定性问题。构建产学研演化博弈模型,并通过理论推导和仿真模拟分析产学研协同创新个体及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帕累托最优状态。研究发现:在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知识协同存在知识供需关系,双方投入的知识协同成本(知识贡献成本、知识溢出风险、知识加工成本)过高会抑制创新主体的协同意愿,不利于系统帕累托改进;资金收益与学术收益的增加会提高双方的协同积极性,而背叛收益与协同积极性呈负相关;合理的知识协同成本投入与知识协同收益分配、完善的知识资源共享机制、有效的知识协同激励与惩罚机制以及健全的法律措施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稳定运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区域民生科技创新系统的构建,是结合我国国情、解决民生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协同创新网络是构建区域民生科技创新系统的基础,应根据区域民生需求,建立与区域发展相适应的民生科技协同创新机制,实现民生科技的区域发展互动。在政府积极支持下,通过企业、大学、研究院所、中介组织等区域民生科技创新主体的协同合作和共同参与,建立民生科技的创新服务体系等。  相似文献   

16.
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共性技术知识协同创新已成为创新体系建设关注热点。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链条不完整是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的根本原因之一。在理论分析地方综合科研机构与国立科研机构以及研究型高校知识协同创新、与企业技术协同创新的基础上,针对现实中创新链上的断裂带,以地方综合科研机构的视角构建出支持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以中试熟化为核心的全链条创新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7.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我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的重要环节。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高校是知识资源和科技成果的提供者,也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当前地方高校科研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抑制了高校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作用的发挥。因此,高校要从横向项目的过程管理、科研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学科科研协同机制、科研创新平台等方面完善地方高校科研管理机制,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化时代到来,处于全球化市场竞争的企业必须积极整合外部资源,通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手段来提升其产品竞争力。开展协同创新的绩效评价评价对于改善技术创新策略,乃至优化创新合作伙伴意义重要。本文拓展了传统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范围,构建了由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和战略供应商等多创新主体嵌入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面向"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海尔集团近年来的四个典型协同创新案例进行对比验证。本文可以为中国企业在网络化时代探索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产学研协同创新开启了产学研合作的2.0时代。面向区域产业发展视角,论文从法律制度、科技计划、创新政策、载体建设、中介组织、大学制度、中小企业创新等方面,对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实践进行了系统扫描。借鉴发达国家的典型经验,建议地方政府部门可以从创新模式选择、制度体系完善、研发基金调节、大学制度改革和中小企业创新支持等方面,为区域科技、教育、产业的协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20.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主要形式,而政府资助作为政策支持的重要手段,两者的关系成为学界和企业界的研究热点和重点。本文通过构建知识生产函数模型,对江苏省高技术产业进行实证分析,并以产学研联合专利数量和新产品销售收入两个指标表征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结果发现:政府资助对新产品销售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产学研联合专利存在负向影响,但不显著;区域开放度与政府资助存在正向交互作用,并对新产品销售收入和产学研联合专利均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