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浅析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编辑的再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春  叶新  陈柳 《大众科技》2011,(11):228-230,213
中国期刊已经进入了新媒体时代的竞争期。数字化发展,融合互通的科技潮流,正使期刊运营的生态环境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面对变化的传媒生态和不断前进的受众,传统科技期刊要想在当前的传媒环境中拥有一席之地,应该办出自己的特色。不断创新发展。要实现这些,编辑的作用是关键要素之一,顺应新媒体时代发展有必要对科技期刊编辑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2.
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科技期刊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认真分析了新媒体时代各种媒体形式发展和竞争的特点,指出了传统科技期刊编辑职能的发展与变化,总结与归纳了传统科技期刊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思路,以开放、融合、学习和借鉴的心态,积极探索传统科技期刊的创新之路,使传统科技期刊在坚持自身专业优势的同时,不断开拓自身发展空间,在新媒体时代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尤其新媒体的出现为文化产业注入了全新的活力。新媒体虽然从形式上对传统媒体是一种颠覆,但两者之间依然存着必然的联系。传统媒体可利用新媒体的特点,新媒体可借鉴传统媒体的优势,二者相互融合发展,取长补短,正面面对二者之间的冲突,才能有效促进整个广电行业健康、规范及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介绍跨文化传播的内涵基础上,分析了新媒体与我国跨文化传播的融合与发展,主要体现在新媒体对跨文化传播产生的助推力、新媒体与跨文化传播融合与发展现状(存在的发展性问题)以及完善新媒体与跨文化传播融合与发展现状的有效措施,期望本文的分析阐述能够为我国新媒体与跨文化传播融合与发展事业提供一定的参考与指导。  相似文献   

5.
当前,新媒体视阈下的网络营销,是以互联网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为媒介,并以其具有的共享性、即时性、交互性、虚拟性、多样性和低成本等特点,成为科技期刊营销的必然趋势.为此,通过对科技期刊实施网络营销可行性的深入分析,提出从网络广告、网站、微博等三个方面加以构建科技期刊网络营销策略体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在新媒体冲击下传统科技期刊在组稿方面的应对策略。【方法】 以《遗传》前沿聚焦栏目发表的一篇文章为例,介绍其选题组稿过程,对比分析其与学术微信公众号“BioArt”在同一选题报道内容的差异。【结果】 “BioArt”报道时效远超《遗传》,但《遗传》发表的文章在内容组织和信息含量等方面则更为全面和详实,展现出较好的学术性、严谨性和规范性,具有更高的学术参考价值。【结论】 传统科技期刊在组稿策略上可避开与新媒体在报道时效上的比拼,将重点放至内容的“纵深”发展导向上,组约更有学术高度和内容深度的文章,以打造期刊品牌特色,吸引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出版深度融合下科技期刊新媒体编辑的职业认同及发展路径,为全面促进新媒体编辑的发展提供思路。【方法】运用文献调查、概念分析、历史研究、比较研究、演绎等方法,从概念界定、职业认同演进、政策激励、评价制度改革、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新媒体编辑自我提升等方面研究科技期刊新媒体编辑的职业认同及发展途径。【结果】科技期刊新媒体编辑职业认同及发展可通过以下路径得以实现:定义新媒体编辑,界定岗位职责和工作对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和职业标准谋求政策确认,使新媒体编辑职业得到认同;通过职称评审制度改革、人才队伍建设、业绩评价体系改革、人才培养与使用的有效衔接,以及“三个坚守”与“三个突破”自我素质提升等全方位、多途径地推动科技期刊新媒体编辑职业发展。【结论】受传统出版思维的局限,科技期刊新媒体编辑作为出版融合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职业,其职业概念和定位尚未明确,地位和待遇与其他编辑不平等,这不利于国家出版融合战略的实施。目前科技期刊新媒体编辑职业逐渐得到认同,但其职业发展尚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8.
简要分析了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现状,指出了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和国家出版发行体制改革政策明确的历史背景下,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方向及其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基于“H5+微信”的科技期刊新媒体融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索科技期刊数字出版转型和媒体融合之路,提升科技期刊新媒体传播的策划能力和移动互联网传播水平。【方法】 采用“H5+微信”的媒体融合模式对刊物宣传、专题组稿、增强出版、新闻事件深度报道、热点抓取、会议和活动宣传、为广告客户提供增值数字广告和服务等进行探索和实践。【结果】 在“煤传媒”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中融入“H5+微信”的媒体融合模式,取得了比常规微信宣传方式更好的传播效果。【结论】 “H5+微信”的媒体融合模式可大幅提高科技期刊数字传播和新媒体传播的水平,有效提升期刊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的进程深刻地改变了由电视、广播、报纸和杂志所构筑的大众媒体结构,造就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生、竞争、融合的综合系统。同时大媒体时代的来临也给电视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使电视产业的未来之路充满不确定性。本文基于新媒体时代,对电视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电视产业的发展策略进行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1.
大数据是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IT行业极具颠覆性的技术革命。文章介绍大数据的一些基本概念及特点,从期刊的数字化发展、出版形态、编辑工作流程以及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等方面,探讨大数据对科技期刊的影响以及所引发的科技期刊行业的变革,并对此提出相关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12.
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数字出版正以一种新的出版方式,给传统出版方式带来重大冲击,同时也给科技期刊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论文简要阐述数字出版的概念及特点,概述国内外科技期刊数字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及规划,列举出目前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的一些问题.对上述问题的成因进行探讨,并针对这些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网络环境下外文期刊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夏晓慧 《现代情报》2009,29(2):49-51
本文主要论述了图书馆外文期刊利用的现状。根据工作经验,分析了图书馆外文期刊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的原因。探讨了图书馆立足于用户需求,以知识创新为前提,期刊信息资源馆藏为开发对象,以网络技术为手段,加强图书馆外文期刊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4.
从科技期刊出版方式的定义和国内外概况分析出发,调研广东科技期刊不同出版方式的现状,分析其发展态势。结果表明,广东科技期刊出版方式呈多元化发展,数量已达7种以上。发展态势呈现从传统单方式出版,逐步走向全媒体出版;从粗放式出版朝集约式出版发展;从任务式出版步入注重传播效果的发展。广东省和省外各50家科技期刊的比较表明,广东科技期刊出版方式的转型和优化发展呈现明显不均衡,需要新战略、新技术和新政策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论社会化媒体发展趋势下的营销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社会化营销与传统网络营销的比较分析,阐述社会化营销的意义与价值.重点从经典营销理论中的行为消费模式、STP营销理论、产品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品牌营销理论等六大方面,系统分析社会化媒体发展趋势下的营销变革.  相似文献   

16.
马力  徐广  高洋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21):60-70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探究利益相关者整合对高技术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以及利益相关者响应能力的中介作用和战略柔性的调节作用.通过对369家高技术企业的研究发现,利益相关者整合对新产品开发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利益相关者响应能力在利益相关者整合与新产品开发绩效关系中起中介作用,战略柔性正向调节利益相关者整合与利益相关者响应能力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新技术企业提升新产品开发绩效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7.
董良贤 《现代情报》2011,31(2):105-107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新时期各项事业建设的行动指南,也是高校图书馆期刊资源建设的指导思想。本文研究了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如何具体运用到高校图书馆的期刊资源建设中。  相似文献   

18.
论微博与传统媒体的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博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使人们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全面的认知各种信息。从微博本身的传播特征及传播模式出发,充分考虑人们接受与认知信息的习惯,总结出微博对传统媒体的挑战,认为传统媒体从速度、广度方面应充分学习微博,将微博作为其信息源之一;而微博也要借助传统媒体的深度及公众的高认同度来提升其知名度与可信性,最大程度地促进微博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9.
何声清  李涛 《科教文汇》2013,(3):151-152
新课程标准在其实验稿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阐释了更加丰富的理念和内涵,课堂是教育工作者落实、践行教育理念的主阵地,教学的效果、效率、效益都是在课堂上产出的。新课改语境下的数学课堂应是情智共生的课堂.预设和生成相统一的课堂.结果和过程相统一的课堂,师生交往和对话的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