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索用户参与虚拟社区中产品创新活动的影响因素,选取小米社区作为研究案例,采取扎根理论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通过开放性译码、主轴译码和选择性译码这三重译码过程得到"用户培养"、"用户反馈"和"用户解决"三个主范畴,以及"培养用户进行创新"的核心范畴,在此基础上总结"创新保护机制"、"用户属性"和"企业支持"三个方面的用户参与产品创新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北京市立足"三城一区"科技创新中心的主平台,持续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本研究在梳理北京市"三城一区"建设历程和目标定位的基础上,借鉴国际典型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从创新环境、创新平台、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绩效五个维度构建北京市"三城一区"创新能力监测评价体系,并针对北京市"三城一区"的定位,指出未来重点监测指标.最后,本研究从促进技术创新、强化资金支持和人才保障、把握市场机遇、深化创新协同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更好地推进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3.
深圳的产业结构调整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新要求.创建以工业技术研究院为核心的新型技术创新联盟为科技创新提供组织支撑体系.公共性的工业技术研究院要发挥三个"导向"和三个"示范"作用,带动整个技术创新联盟在基础性科技创新、技术应用产业化、技术服务综合性、人才培养社会化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促进深圳产业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应有之义。当前民办高校的"双创"教育游离在教育教学之外,沉浸在自娱自乐之中,脱离于专业教学之外,文章指出民办高校"双创"教育的出路在于:实现"双创"教育的三个转变,完善教育体系;发挥"双创"教育的三个作用,提高师资力量;把握"双创"教育的三个阵地,巩固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5.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以及创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已经成为企业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运用企业知识理论,从知识及知识创新入手,对组织知识创新过程及其管理进行研究。组织知识创新由三个层次组成:知识创新过程(SECI)、"ba"和知识资产,这三个部分相互作用,形成知识创新的螺旋上升运动。对组织知识创新过程进行管理,必须从决策机制、动力机制以及保障机制三个方面构建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西安软件园的扎根理论分析对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范式、构成运作机制进行探索性研究,阐述西安软件园创新生态系统经过了孵化器集群向产业集群跃进、产业集群向联盟化平台跃进、联盟化平台共生关系进化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得到创新生态系统初步架构,以及物种内部创新惯例、物种外部传递惯例、网络惯例三个维度的运作机制,分析指出创新生态系统技术创新的开放性和无边界性,提出"无围墙"创新概念,说明企业应进一步强化用户创新的作用,政府应强化"守夜人"职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的性质及教学目标,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三多三少"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四个方面提出了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的"双螺旋"互动催生了以用户为中心、需求为引导的基于"三验"的三循环应用创新模式。从创新理论源起发展以及创新双螺旋作用下的创新生态的角度对第一代创新及第二代创新的理论及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并结合应用创新过程存在着3个相互作用又相对独立的循环:需求循环、技术循环、解决方案循环,开展了AIP智能城市应用创新中心的建设应用实践,总结了三循环应用创新模式的用户体验的核心,以及应用创新中心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9.
刘兴平 《学会》2015,(2):25-31
本文围绕学会在国家创新体系当中如何定位、在组织协同创新方面怎样发力以及在服务创新驱动中怎么能够发挥作用三个问题,就中国科协"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的意义、思路和发展路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从解决体制机制上"散"的问题、解决行业企业"渴"的问题、发挥科协系统"跨"的优势三个方面论述了其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地方主导、企业主体、学会主角、专家主力的基本原则和思路,并就实现"点状分布、链状延伸、面状辐射"的立体网络工作格局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学会》2012,(5):54-56
<正>2011年,广西科协在部署工作时提出,要以实施"三项计划"、抓住"三个重点"、建好"三个平台"、推进"三项工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积极推进科协各项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回望过去的一年,广西科协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相似文献   

11.
张万才 《今日科苑》2011,(13):62-68
<正> 去年,湖南省郴州市三个"科"字号单位——科技局、科协和老科协联成一体,称为"三位一体",形成大科技服务,湖南省老科协誉之为体制创新。"三位一体"是一固定成语,喻指三个人、三件事物或三种势力密切结合为一  相似文献   

12.
创新政策的功能耦合——日本创新政策的演变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从"知识的传播与扩散"向"知识的创新"的创新政策调整体现了各层面政策协同演进的特征.创新政策的功能耦合就是在创新系统结构中,运用供给层面、需求层面和环境层面的创新政策分别调整资源要素、主体要素和环境要素的投入比例和配置关系,使三个要素之间互为因果、互为条件,并通过调节三个要素的相互作用关系实现创新政策的整体功能.创新政策协同机制的构建是创新政策功能耦合的实现条件,强调用协同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指导创新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实践活动,其内容包括政策目标协同、运行管理协同和子系统功能协同.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全国"科技三会"上指出,要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并对各级科协组织提出了"两个进军"的要求,即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经济建设主战场、进军科技创新的前沿,努力成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力量。江西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强调要实施"创新引领",大力开展创新型省份建设。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实现知识密集型增长的动力,创新体系是强化创新的最主要的政策手段.高新区创新体系是高新区发展过程中必需采用的战略手段,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通力协作和配合,需要花大力气去研究和运作.研究高新区创新体系,旨在强化危机意识,增强竞争能力,并通过资源用活,资本结构改组,重塑优势,再铸辉煌,实现高新区经济新的腾飞.为此要做的工作很多,归纳起来就是要坚持"三个五",即"五个创新"、"五个机制"、"五个始终".  相似文献   

15.
创新的过程激励与组织创新机制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人"与"环境"是构成组织创新力的最基本要素的理论认识,研究的范围聚焦于企业如何对创新进行激励并创造一个适合创新的氛围,进而从四个方面提出组织创新机制设计的建议.首先通过在创新激励及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PICP"创新的过程激励模型,在模型的基础上从创新的决策机制、沟通机制以及分配机制三个方面提出创新机制建设的建议,并在最后提出了我国当前创新激励研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本刊讯11月16日,第十六届中国(深圳)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拉开了帷幕。本届高交会以"坚持创新驱动,加快绿色发展"为主题,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个代表团、3000多家参展商、1万多个项目参加展示、交易和洽谈。本届高交会紧扣创新驱动,重点展示科技创新在推动"三个转变"中取得的积极成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社会-技术理论创新政策演化的三个框架为理论基础,以创新政策的三个框架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创新政策的演变与当前趋势,并用新兴的转型创新政策范式解析新兴的创新政策实践类型与面临的政策议题。研究发现:强有力的政府领导,自上而下、有令必达保障了创新政策实施的效率;但不同层级、不同部门间的协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创新政策的效率;互联网下沉有助于低收入者"双创"实现产业脱贫,但解决社会与生态问题的社会创新仍相对较弱。政府应给予利基保护空间、鼓励社会实验和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8.
自2000年以来创新创业逐渐成为热点问题,中央和地方相继出台各项创新创业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创新创业的发展。本文基于2000—2017年1382条中央及地方创新创业政策文本,分析中国创新创业政策变迁过程及扩散机制。研究发现,中央与地方创新创业政策变迁都经历了三个过程:中央政策经历了政策酝酿、政策探索和全面推进三个阶段,地方政策由试点阶段、试点扩散阶段发展到全面扩散阶段。中央政策与地方政策之间、各地方政策之间的扩散机制具有显著特征:前者呈现出从"地方先行试点"到"中央认可"再到"全面推进地方实施"的政策扩散路径,后者呈现出创新创业"先行试点"地区带动周边地区的"多同心圆"政策扩散模型,整体符合政策扩散S形曲线,这种政策扩散机制成为地方创新创业政策效果显著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下,高校健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十分重要。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教育政策分析以及高校现状调查三种方法,从知识、态度和能力三个维度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教学任务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期为创建适合培养大学生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必须坚持体制创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预防职务犯罪。潍坊丰华纺织经贸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一评一会"管理平台、设立"三个小组"和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机制,探索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