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浪淘沙 刘禹锡Q竹枝词刘禹锡 日照澄洲②江雾开, 淘金女伴满江限③. 美人手饰侯王印, 尽是沙中浪底来。 描写淘金妇女的劳动生活,反映了当时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社会现实。山桃红花满上头①,蜀江春水拍山②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③愁。 以桃花、春水作比,抒写了封建社会的妇女在爱情生活中的悲苦情绪。 〔注释〕 ①刘禹锡(772一842年),字梦得,彭城(江苏徐州)人,唐贞元进士,作过屯田员外郎。他在夔州做官的时候,吸收当地民歌的题材和手法创作过《竹枝词》。他是和白居易一道提倡做词的诗人。 ②澄洲:清彻的江水中或水边的陆地。 …  相似文献   

2.
忆江南(三首选二) 白居易①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②: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兰。能不忆江南? 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描写了祖国江南的美丽景色。 [注释] ①白居易(772—846),字乐天,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人。他是我国中唐时期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历任周至县尉、左拾遗、江州司马、杭州、苏州刺史等职,官至太子少傅,以刑部尚书致仕。  相似文献   

3.
柳宗元的历史地位柳宗元是我国唐代坚定的政治革新家,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也是杰出的文学家。柳宗元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在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政治腐败的黑暗时代,敢于坚持革新,以“根据具,言人所不敢言”(陈衍《石遗室论文》卷二)的斗争精神,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大中之道”,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他的这种精神与成就,对他以后的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都有深远的影响,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1981年出版的《唐宋词简释》是词学大师唐圭璋词学阐释学和鉴赏学的经典著作。唐圭璋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任教中央大学,教授词选等课程,以朱祖谋所编《宋词三百首》重编本为讲释之资,对其中词作随课讲授,撰有释词讲义文稿,文稿当时虽未刊行出版,但不少释文已在一些报刊中发表。对于报刊中的这些词作释文,1981年版的《唐宋词简释》多数虽已收录,但仍有不少释文遗收、失收,因此文章对这些词作释文加以辑录。冀以一定程度上还原《唐宋词简释》当年讲词、释词时的原貌。  相似文献   

5.
这是我校汉语系教师杨新民的一部研究唐五代宋词的专著。作者对唐宋词发展史上的重要作家和流派进行了评述;对一些有争议的作家和流派在词史上的地位及风格提出了新的看法,并且探讨了词的美学特质。本书由两部分组成,即“唐宋词论略”和“词选”。“论略”是对唐宋词整个发展过程进行宏观上的把握。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着重比较论述花间词和南唐词的异同。第二部分从社会生活、习俗和审美时尚入手,论述宋词发达的一个直接的,重要的原因是社会享乐之风盛行。第三部分是对南宋词的评论。第四部分,探讨了词的美学特质。“词选”部分则选择50余位作家的近140首作品,对其美学意蕴、作家的创作心态及个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形似及神似为出发点,详尽地评价了许渊冲英译《唐宋词一百首》的翻译艺术成就。许译以“三美”(音美、意美、形美)为再创作的基本标准,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唐宋词的精髓,再现了中国古代诗词千姿百态的艺术风貌。许译从词的读音、诗词的长短句形式、节奏及对仗等方面忠实地体现了原著的风格。在无法保持与原诗形式上一致的情况下,则以不同的意象和句式绝妙地传达原作的意境和气势。本文作者最后对译著提出了几点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7.
唐宋词审美的钥匙──浅评《唐宋词读法》陈芒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进程中,唐宋一直被公认为是韵文文学发展的黄金时代,而这一时代正是词这一文学艺术登峰造极的时期。词萌芽于隋代,中经民间词与文人词的缓慢过渡,至晚唐五代方告成熟与繁荣,进入两宋,词乃成为与诗、...  相似文献   

8.
词的全名叫曲子词,简称词,又叫倚声、乐府、长短句,也叫诗余、乐章、曲词、歌曲等。词是一种合乐歌唱的抒情诗体,是唐宋,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体裁之一。千百年来,词以它独有的形式,丰富的内容,璀璨的光辉,广泛的影响,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隋唐以后,西北各民族的音乐大量传入,和中原民间音乐结合,便产生了一种清新动听的燕(宴)乐。在乐府歌谣的影响下,民间有人就依照燕乐的曲调节拍,写了一些长短句的诗,以供配乐演唱。这就是早期的词。早期的词,尽管多是从五、七言绝句变化而成的,但由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第五册中的《宋词二首》,其中一首是柳永的代表作《雨霖铃》,另一首是姜夔的代表作《扬州慢》。据这册教材的责任编辑顾振彪同志说,编印这组古诗词的意图“主要是让学生阅读欣赏。”并要求“在朗诵中,体会诗、词在形式上的特点,理解其思想内容,学习其写作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其欣赏古典诗词的能力。”这是指导性的意见,给我们教学这一课指明了方向,也解放了我们教师的思想。过去,长期受“左”的思想的影响,象这样的古诗词排斥在学门之外,即使教学一点古诗词也得首先强调“批判”,不能提“欣赏”二字。现在,明确提出古诗词“主要是让学生阅读欣赏”,“帮助学生提高欣赏古  相似文献   

10.
夏承焘先生的《唐宋词欣赏》是一部解读唐宋词的经典之作,格调高尚、立意清新,全书收录三十九篇短文,篇篇引人入胜。先生以文人敏感的心思品味古词,神交古人,知人论世,见微知著;以艺人浪漫的性情创造词境,陶醉其中,逍遥自在。解读合情合理,细致入微,是我们学习和欣赏唐宋词的必读之书。  相似文献   

11.
《唐宋词常用语释例》是一本为了解释唐宋词中的常用词和词组而编写的专用工具书,在近代汉语词汇研究史上应当占有一席之地。它所取得的成绩可以纠补《汉语大词典》中的有关缺失,其不足也值得我们认真地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12.
俞平伯先生在《唐宋词选释·前言》中说:“从诗的体裁看,历史上原有‘齐言’‘杂言’的区别,且这两体一直在斗争着.”若是把这种斗争理解为“争奇斗胜”,就可找出一些有规律性的东西来.现在从三个方面来谈.1、就词的本身来看,“杂言”逐步取代了“齐言”的压倒优势,但又并未排除掉“齐言”的存在.作为配合西域音乐——燕乐(宴乐)和民间曲调的词,早期就产生了长短句,但无疑并没有摆脱齐言诗的长期影响,这不仅仅同当时的文人近体诗曾经入乐有关.唐五代的齐言词调很多,不妨列举之.每首七言四句的有竹枝词、杨柳枝、绿珠怨、桃  相似文献   

13.
歌、谣、谚、时语时是我国古典俗文学中四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个仅广泛地反映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而且以它具有深刻、生动、形象、诙谐等特点为人们所喜爱。在记事长达数千年的我国二十五史中,保留着许多经过史家悉心筛选后的精品,其中有些至今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我校中文系讲师尚恒元与运城地区地方志编委会办公室编辑彭善俊两同志,利用工作之余,通力合作,编成《二十五史谣谚通检》一书,收录了由《史记》至《清史稿》二十五部史书中的全部歌、谣、谚、时语共一千余条,标明出处,酌加简释,全书三十余万字。象这样全面系统的从史学与文学两个不同角度整理考释我国古代史籍中关于古典俗文学的工作,前人从未涉足,其中甘苦正如山西大学历史系八旬高龄的罗元贞教授在《序诗》中所写的:“史籍充栋宇,浩渺苦难寻。一一检索出,连年多苦辛”,读者阅后当会有此同感。此书山西人民出版社已列入今年出版计划,本刊征得作者及出版社的同意,选登二十则先期发表,以飨读者。书前的序、编例、索引以及书后的跋一律省去,各条均包括条目正文,史书引录和简释三部分,并以阿拉伯数字依次标出该条所在史书的卷数、册次、页码,采用目前通行的中华点校本为准。本刊选登时,个别地方的文字稍有更动。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文学史上,宋代以词著称,而苏轼辛弃疾相继冲破了词以婉丽为宗的传统藩篱,开创了一代豪放词风。高中语文第四册选用的《宋词二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清平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正是苏轼、辛弃疾的代表作。根据教材特点和高中二年级实际,着眼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设计以两课时分四步引导学生精读两词并比较  相似文献   

15.
《雨霖铃》一、教学目的的确定《雨霖铃》系写与情人(乐妓)话别之情,表现了封建文人缠绵悱恻的情调,这种思想感情不易为今天的青少年理解。这首词的艺术成就很高,对于我们今天学习写作,有着借鉴意义。词中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至今仍脍炙人口。缘此,可确定本篇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6.
预习要求:1、高三年级学生大都读过苏轼、辛弃疾等宋代大词人的一些词作,对宋词有点滴了解,这两首诗,课本注释较为详细,因此,课前可让学生结合注释,先理解课文的基本意思;2、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视其具体情况,布置学生阅读有关文章或某些书籍的有关章节,使学生对这两首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有一定程度的理解。这些文章和书籍是:《唐宋词一百首》前言及29、105页;《宋词小札》第54页;《宋词赏析》第26页、162页;夏承焘《漫谈柳永的〈雨霖  相似文献   

17.
邓乔彬的《唐宋词艺术发展史》是其近年来词史研究的一部新作。全书以文化的发展与转换理论为枢纽,考察唐宋词的思想内容、艺术形式、创作风格以及词人流派的主要变化。具有鲜明的学术个性和独创性,具体表现在,运用文化转换理论,描述与评价唐宋词的发展历程,使读者在系统了解唐宋词艺术发展的同时,也能了解这些艺术特点形成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8.
立_1[1_ì《广韵》力入切,入,缉。]①站。《书·顾命》:“一个冕执刘立于东堂。”《左传·成公二年》:“綦母张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史记·项羽本纪》:“哙遂入,披帷西向立。”②驻;停。《史记·范睢蔡泽列传》:“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因立车而语曰:‘关东有何变?’”宋苏轼《和秦太虚梅花》诗:“多情立马待黄昏,残雪消迟月出早。”  相似文献   

19.
《韵语阳秋》二十卷,宋人葛立方撰。此书在各代诗话中篇幅较大,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其中名物考证和作品评骘,历来多为学者所征引,对研究古典诗歌具有一定价值。葛氏去唐代不甚远,引证唐人诗多与今本不同,即录当时人篇翰,亦有与现行传本或异者,当是彼时所见版本如此。这从古籍的校勘来说,今天也是具有一定价值的。古代注家有的只注词语或史实出处,有的既注出处又兼释意义,还有的在注中偶尔附有评论。前几年我在繁忙的教课之余,欲为《韵语阳秋》作注,并想另辟一个新径,终因学殖荒废和时间紧迫不果。今年暑期,日长多暇,才鼓起勇气勉强完成三卷。其注释除了兼顾出处及意义之外,还在每章后写有参考专文,或补充其不足,或阐述其未尽,或揭示其精到,或纠正其误失,少则数十字,最多也不过数百。虽然在形式上有所突破,但是在内容的见解方面,恐怕仍不脱前人窠臼。这仅仅是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20.
《长恨歌》之所以在当时播于乐府,传遍天下,至今脍炙人口,称诵不衰,是因为它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平易精纯的语言,流丽安详的铺叙,壮采纷呈的艺术构思,令千年以降的读者如身生其时,亲见其事,感叹唏嘘,情不自胜。哀艳动人的故事《长恨歌》取材于唐代风流天子明皇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的爱情传说。这一故事早在开元,天宝年间已广为流传,特别是安史之乱后,朝野内外,家喻户晓。当时及后世曾有很多诗人付之于笔墨。如李白的《清平调》三章,杜甫的《丽人行》、《哀江头》等,都是以李杨为讴歌对象的作品。李白《清平调》,极力形容杨妃的美貌娇艳,玄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