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养花和育人     
<正>以前,我在乡下工作,办公室门前有块空地,每年老师们都会自觉地种上黄瓜、茄子、西红柿、辣椒等蔬菜,待到成熟时,谁都可以采摘,不争不抢。有一年,我突然有了养花的欲望,开春,精心挑选了一块空地,松好土,施上肥,浇透水,种上花的种子。在盼望中,竟有十几个小脑袋从土里探出头,绿绿的,让人爱怜,经过我的精心侍弄,到了秋季有几棵竟然开出漂亮的花儿,让人心旷神怡,但有的始终没有开花,最终随着霜降悄然死去。  相似文献   

2.
红薯情思     
蛇年前夕,表哥从家乡给我送来他窖藏的红薯,这让我十分欣喜。我不由想起了童年时与红薯有关的情景。秋天,大片大片的地里,红薯叶渐渐变红变黄而脱落,一垄垄鼓起的泥土绽开了裂缝,有的露出了紫红色的薯块。此时,乡亲们脸上便有了未见过的笑容。上个世纪70年代,淮北地区小麦、大豆等农作物单产低,除去交公粮和生产队的提留,所剩不多,分到农户手里的更是少得可怜。因此,家家都把红薯饭当主食,红薯干(俗称红芋片子)更是农民的救命粮。  相似文献   

3.
在长期红薯贮存的实践中,依据红薯呼吸消耗养分和水分的原理,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群众经过多次试验,总结出了一套红薯润水保鲜新技术。应用实践表明,红薯不腐烂,不失重,出窖时鲜亮如初。一、润水的作用:1.河南省红薯种一般在10月中旬收获,这时外界气温仍在15℃左右。薯块脱离植株后,由单独生活变为堆积生活,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加之薯窖通风不良,呼吸强度迅速增强,因而窖内温度也迅速提高。据测试,当外界温度在15℃左右时,红薯入窖后5天,薯堆内温度可达25~30℃。润水后由于水分的蒸发带走热量,可有效的降低…  相似文献   

4.
因为牵牛花的茎(jīng)上长(zhǎng)着细小的根须。根须下面还长有小小的吸(xī)盘。这些吸盘会自动吸在绳(shéng)子上面,让根须像小爪(zhuǎ)子一样地缠(chán)住绳子,这样,牵牛花就能顺着绳子“爬”了。牵牛花为什么会顺着绳子爬?@樊新  相似文献   

5.
记得我10岁时,我家屋后有块空地,阳春三月,爸爸在这块地上种下了葫芦秧,我每天都跑去看它。没多久,葫芦秧就爬藤了。爸爸为它搭了个架子。葫芦藤在架子上长得非常快,刚进入夏天,架子上就攀满了藤。  相似文献   

6.
家乡的红薯     
我的家乡在湘西南一个多山的农村,那里家家户户都种红薯。红薯是我们这些乡下孩子最爱吃的“糖果”。清明节,妈妈把备好的红薯种种在地里,红薯吮吸着春雨,不几天就冒出了嫩绿的叶芽儿。它们沐浴着春光,迎着暖风飞快地长大。早晨,一片片心形的红薯叶上,滚动着许多银光闪闪的露珠儿。端午节前后,家家户户忙着扦插薯秧。妈妈把粗壮的红薯秧剪下来,一根一根和着底肥插进翻松了的泥土里。薯秧的生命力强,它猛吸着细雨,马上就在新的土壤里生根、发芽了。过了些日子,妈妈就给它们施肥。知了欢叫的时节,短短的薯秧已长成了长长的薯藤,它们蔓延交错,…  相似文献   

7.
我们家后面有一大块空地。一天,我听到空地上传来轰隆隆的机器声。跑去一看,原来是新房子开工了。一台挖土机突突突地开到我们家后面,还来了许多工人。工人们忙碌起来,有的运石头,有的量尺寸,还有的在打桩,大家干得热火朝天。自从这里开始建新房子,身边的变化越来越多。最让人拍手称快的是交通越来越方便。我们家离学校较远,只有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又名“土豆”、“山药蛋”、“洋芋”。挖马铃薯时,仔细看看就会发现:马铃薯的薯块是生长在一种在地上横走的茎的顶端的。横走茎长到一定的时候,顶端就膨大起来,形成薯块。仔细观察  相似文献   

9.
煨红薯     
那天上午,我和奶奶在大门口聊天。我对她说:奶奶,明天早上我拿个红薯到您家里来煨,行吗?奶奶说:你现在就拿个来吧,我等一会儿就生火了。我迫不及待地跑回家里拿红薯。家里的红薯可多了,有两头尖尖的,有椭圆形的,有表面凹凸不平的,有  相似文献   

10.
白煦琨 《新作文》2011,(4):14-15
老师先给我们每人一张报纸,报纸有的大、有的小,报纸的形状有的像手枪,有的像乎行四边形,发给我的报纸像正方形,真是五花八门。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把报纸撕(ST)成小块,同学们都在认真地撕,我用指甲盖一小块一小块地撕,撕得我指甲都痛了。我撕了大约有六十多块。  相似文献   

11.
红薯芽     
前几天,妈妈给了我一个小巴掌那么大的红薯,让我种下去。我拿了一个朴素的黄色小花盆,小心地放进去。我又兴冲冲地跑下楼,捧回了一大堆泥土,放进小花盆里,把红薯盖着,浇了水,然后把小花盆放在阳台有阳光的地方,就盼着它发芽了!  相似文献   

12.
红薯的故事     
当部队来到遂川县大汾乡时,遭到反动地主武装肖家璧靖卫团的突然袭击,队伍被打散了。毛泽东率领一支300多人的队伍继续向井冈山挺进。队伍已有一天没有吃到东西,又毫无准备地打了一仗,战士们疲劳又饥饿。于是队伍在山道上稀稀拉拉地拉了二三里路长。1927年10月,秋收起义部队沿湘赣边界进行游击战争,继续向井冈山转移。好不容易看见前面有一户人家,屋子不远处的山沿边有一块红薯地。大家红薯谁不想解渴充饥呢?转[间,红薯地被挖掘了一大块,约有200来斤红薯。这时,毛泽东随着后面的队伍赶上来了。看前面有一片红薯地住手你们有没有经过老表同意…  相似文献   

13.
家乡的红薯     
我们家的田间院落,都种有红薯。红薯一般在春天下种。只需几天,红薯就会长出小苗,心型的翠绿叶子,镶着淡棕色的叶边,叶子下长着棕红色的长茎,小嫩叶长大后,绿色的叶络慢慢也变成棕红色,并开始抽出长长的棕红色的藤。待到红薯藤茂盛起来了,它们的茎就可以食用了。它是一道纯天然食品,有着豆角的滑脆,也有着芹菜的清香。经过一整个夏天快乐而疯狂的生长,到了秋天,也就到了收获的季节。这里大人们来到田野,先割掉红薯藤,再对准根茎一锹挖下去,五六个大大的红薯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这时,我们小孩子提着一个大箩筐来捡挖出来的红薯,不一会就装满了…  相似文献   

14.
挖红薯     
我们来到素质教育基地,进行一次生动有趣的综合劳动实践活动。教育基地的老师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才艺展示、农艺、陶艺……我印象最深的是挖红薯。老师说:“集合,上山挖红薯。”我们带着篮子、扛着小锄头、拿着小铲子直奔红薯地。我们每四人分成一组,有的  相似文献   

15.
校园一角     
我们的校园真美。教学楼B楼和C楼之间,有一大块空地。在这块空地的中间,有两座蘑菇亭。它们的身子是深灰色的圆柱,柱子周围有一圈凳子,像女孩子身穿着一条淡灰色的“裙子”。更有趣的是,它们的头上还戴着一顶大大的“斗笠”,颜色分别是粉红色和深蓝色。“斗笠”上还有一个个圆圈,画着可爱的小鸟、色彩斑斓的野花、嫩绿的小草和挺拔的树木。远远望去,真像在一块空地上长出了两个硕大无比的蘑菇。每当夏天来临,同学们下了课就像潮水般地涌出教室,挤到蘑菇亭下乘凉。同学们有的兴致勃勃地玩游戏机,有的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亲密地说着悄悄话,…  相似文献   

16.
黑板角落里的图画到了高年级,有的同学就会在作文的结尾来几句议论或者抒情。其实这也是老师的要求。老师说,这议论和抒情就好像是一棵树,它是从记叙的土壤中长出来的,又反过来提升了记叙的内容,让文章的中心思想像一面旗帜一样哗啦啦地迎风飘扬。说得来劲了,老师就顺手在黑板上画了一块土壤,再在土壤上画上一棵树。“这树没有根须咋站得住呢?”有一次,诸葛大生看出了一点问题。老师第二次再画树时,就专门用黄色的粉笔画了许多像胡须样的东西,郑重其事地说:“这是树的根须。根须抓住了土壤,土壤供给根须营养。就像诸葛大生说的,这树没有根须…  相似文献   

17.
骨气     
骨气董远成朱海军八岁那年,家里穷,常常吃不饱饭。一天放牛回家,路过一片红薯地时,我偷偷地刨了两个鸡蛋大的红薯,在路上吃了一个,好甜!望了望手中的另一个,我咽了咽口水,把这个拿回去给两天没吃东西的妈妈。我把红薯递到妈妈的面前时,妈妈却问我哪儿来的,我如...  相似文献   

18.
教学《用根、茎繁殖植物》这课,我将学生带进生物园,指导学生用压条法、扦插法繁殖夹竹桃、香石竹、月季、红薯等。课后,将学生分成8个小组进行繁殖竞赛。要求各组自己选择一块空地,繁殖10棵菊花,看谁的菊花成活率高。3个星期后,我组织学生汇报竞赛结果,记录如下:  相似文献   

19.
话莲     
六七八月份的艳阳天,是莲生长最茂盛的时候。在这里,我从根、茎、叶、花、果五部分介绍这种生长在湖泊池塘中的水生植物。 莲根 说到莲的根,不能不说“莲鞭”。“莲鞭”是莲初生出的嫩茎,细瘦得如人的手指。它生在淤泥中,上有莲节。节的上方在春天长出叶芽,等叶芽钻出水面,我们便看到了“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景象。节的下方生根,因为根像老爷爷的胡须,所以叫它须根。须根扎在淤泥中,不仅能固身定位,而且还是吸收水分和养分的“机器”,作用可大啦! 莲藕 说到莲的茎,小朋友也许以为叶柄或花梗便是它的茎吧?不对。莲的茎是长在水…  相似文献   

20.
我曾在一个很大的院子里住过好几年,那是在一个小县城,大城市里的人们很少能拥有那么大的院子,它足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大院子里的一排平房里只住了我们两家人和一只大黑狗。大院子里有很好的阳光,于是另一家人便在一大块空地上种了各种蔬菜,有黄瓜、茄子、梅豆、西红柿、青辣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