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清就业形势、明确就业导向、把握就业政策、是就业观教育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高校就业政策调整与就业观念转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通过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几次调整的回顾和由调整所引发的社会各群体就业观念和就业心态的转变,揭示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调整的依据,同时,探讨了新就业观念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为我们积极适应就业政策的调整、正确认识就业政策调整对今后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意义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多种要素构成的大学生就业观念,是由就业期望、就业岗位、就业选择、就业途径及方式等的有机整体。就业观念从大的方面讲,受到了经济社会、当前政治影响因素、传统文化的传承等影响,小的方面又受到就业主体即大学生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是社会性和个体性的有机统一体。既要摒弃传统的就业观念,又要主动适应就业情况的变化,也要树立新型的就业观念,同时,要力争突破社会需求和学校供给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刘洪银 《江苏高教》2012,(2):108-110
每年约有1/3大学生毕业后半年内实现就业。研究发现,职业定位模糊、劳动力市场竞争和试错心理等延长了大学生就业搜寻期,毕业即就业的传统观念使就业教育缺乏延续性,毕业前未就业群体不再纳入就业教育,政府、高校和社会"大学后"就业责任缺失。高校应该为未就业毕业生提供半年跟踪就业服务。政府除提供免费的有组织培训外,还应建立社会补偿机制,制定创业补偿政策,促进弱势群体大学生就业和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上升,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过剩,大学生就业面临巨大的压力,由于就业心里不成熟,职业规划刚起步,面对全球经济危机,我们要鼓励学生先就业,开拓就业市场,做好09年的学生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扩大就业战略背景下,各级政府和高校普遍把提升就业率作为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主要目标,而大学生就业质量逐步下滑的现实问题日益显现。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质量面临问题与挑战,大学生就业质量问题对我国社会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我国理论和实践部门应当关注大学生就业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就业管理工作是我国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就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为传统就业管理模式向电子就业管理模式的转变创造了条件。本文在分析就业管理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电子就业管理模型、纸质就业协议电子化、电子就业协议签约架构和电子就业管理信息平台等内容,构建了大学生电子就业管理模式。大学生电子就业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就业管理效率和水平,促进就业决策科学化,最终有利于推动大学生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8.
由于我国就业制度和就业方式的不断改变,求职和择业已经成为高校大学毕业生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高校业毕业生就业存在的现状及有关问题,分析了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加强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培养高校大学生正确的就业,构建全新的就业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9.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面临严峻的挑战.首先分析了当前的就业形势,告诫大学生应该尽早树立就业意识.随后文章围绕了解就业形势、就业心态、就业观念的调整,提升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分析自我做出选择三个大的方面进行了阐述,提醒在校大学生提前做好相关准备,走好自己的就业之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就业也从统包统配的计划就业制度转变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依法双向选择的市场就业制度,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已经形成。正确认识市场就业制度,把握市场就业规律,运用政府对市场就业的促进政策,更新就业观念,选择就业坐标,是贯穿每个劳动者就业生涯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就业实际关联性的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业期望与社会需求不一致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大原因,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就业期望与就业实际之间的关联性和差异性,并就如何缩小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差异性,实际操作的可能性等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以T大学研究生就业为案例,实证分析了在学期间参加以就业为导向的社会实践与他们最终就业地区去向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因素之后,毕业生在学期间参与过就业社会实践有助于显著提高其毕业后去东北、中部与西部就业的概率。这表明高校将就业引导工作的范围从毕业生扩展到其他年级甚至新生将有助于缓解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的失调。  相似文献   

13.
就当前就业形势,提出从"软""硬"两个方面着手对大学毕业生进行教育与指导。"软"就是要转变就业观念,做好投身到基层工作的思想准备;"硬"就是要提高包括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在内的综合就业能力,打好扎实基础。全面提升就业质量,必须以"硬"为基本,以"软"为关键。  相似文献   

14.
正确认识就业形势积极转变就业观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岩松 《江苏高教》2004,(1):124-12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深刻变革,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阶段,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就业压力陡然增大,就业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分析就业工作新的变化特点,引导毕业生积极转变就业观念,对于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对就业压力和就业焦虑进行界定后,对就业压力对大学生就业焦虑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的研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并分析和探讨了现存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旨在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相似文献   

16.
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近期频繁发生的因就业问题引发的大学生自杀事件,向人们发出了严重的警讯。就业形势拷问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危机教育的缺失,呼唤高校就业危机教育体系的建构。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和职业发展生涯规划课程普遍忽视"就业危机教育"。将以促进大学生对"就业危机"的理性认知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就业危机教育纳入到现行的教育实践体系中,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观和择业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大学生就业危机干预,构建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大学生就业危机教育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成本也日益增加,通过重点研究了就业成本的构成和内容,给出了大学生就业成本增加的原因——中国特色的供求失衡、就业信息不对称是大学生就业成本虚高的根源。大学生就业成本是"交易成本"的一种表现形式,各类成本之间必然存在替代关系,通过建立高效的就业服务体系,寻求降低成本的对策,有利于社会总成本的降低,增进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新媒体就业微博的出现,成为充分表达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就业信息诉求以影响高校就业效率的个性化载体和就业对接纽带,改变了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就业过程中的搜寻、沟通和参与方式,构成了一种高校就业供求信息共享机制的表达平台和方式。但随着就业微博迅猛扩张,其负面作用也正在逐渐显现。必须正确认识就业微博二重性价值,采取积极措施引导就业微博健康发展,以更好地利用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作用发挥而克服其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针对高校灵活就业毕业生在社会保险、就业信息、职业发展、劳动合同、户口档案几方面存在的问题,政府、社会和学校三方必须通力合作,解决政策与制度障碍,并建立高校灵活就业公共信息平台,突破工作壁垒,协调灵活就业保障各个子系统工作,实现高校、政府和社会三方信息资源共享与沟通功能,确保高校灵活就业毕业生就业保障工作透明、公正、科学和规范,保障灵活就业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针对就业期望是否负面地影响就业选择的问题,文章通过对高校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分析得出:就业期望高并不必然会负面地影响就业实现,高期望背后的毕业生的个人禀赋和就业努力,有助于就业的顺利实现。建议充分掌握和分析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就业实际及毕业生的个人禀赋和就业努力等关键信息,更有效地开展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